晉江市科學技術局 福建 晉江 362200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新基建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會議中。之后在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代表了一種新的體系,代表了一種新的動力,更代表著一種新的方向。
新基建加大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領域基建投資力度,有力支持結構轉型和產業提升,促進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發展。新基建是促進縣域科技創新的重要契機,實現縣域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有效途徑。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科技創新能力的強弱也是縣域實力的差異所在。發展縣域科技創新勢在必行。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培育新經濟,推動產業躍上中高端,是未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1.產業提檔升級,改變生產力布局。(1)科技賦能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持續推進產品、技術、品牌、管理、商業模式的“五個創新”,構建全鏈條全流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圍繞優勢傳統產業技術需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重點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引導企業“設備上云”“流程上云”,優化傳統企業生產、決策和管理流程,打造一批智慧工廠、智慧企業,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2)“兩新”基地建設帶動高新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發展新基建,加速布局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海洋科技、環污治理等重量級未來產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制造業提質擴量。積極引進技術密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和企業,加速現有產業鏈延伸和補缺,提升產業集聚度。
2.創新主體擴容,載體平臺提質。(1)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落實研發投入分段補助、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技術轉讓稅收減免等科技惠企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龍頭企業聯合中小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引導行業龍頭開放共享優勢資源,吸納中小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品牌嫁接等方面嵌入式合作發展,推動中小企業在細分行業領域精準布局,提升專業化能力和水平。(2)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龍頭、行業骨干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共建產學研聯合體、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創新研發機構,增強企業創新研發實力。發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紐帶作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形成聯合研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3.高端人才引育,補足人才短板。(1)精準引進高端人才。堅持以產業抓人才,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引進戰略。創新高層次創業團隊引進、管理模式,設立專項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探索“投補聯動”機制,留住更多高端創業人才。定期開展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征集,建立產業人才數據庫,精準編制產業人才招引圖譜,集聚更多高端產業創新人才。(2)加快培育專業人才。改革創新人才激勵機制,推行合伙人制度、股權、分紅等激勵手段改變利益分配機制,最大限度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建立以創新質量、實際貢獻、工作績效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和市場用戶評價。
4.創新生態優化,全流程暢通縣域科技創新。(1)暢通技術轉移渠道。完善提升技術轉移中心、科技大市場等創新服務平臺功能,打造集交易、展示、對接、轉化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推進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科技特派員對接、交流、培訓的服務平臺,探索建立鄉鎮、園區和高校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為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社會化、便捷化服務。(2)促進科技金融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和引導作用,優化基金引入培育機制。發展科技信用貸款、科技保險、專利權質押融資等金融創新產品,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上市企業“種子”培育庫,支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通過主板、科創板和境外上市。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縣域科技創新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星星之火”。縣域科技創新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通過科學規劃,不斷探索監管方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活市場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進而在新基建的風口中,從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激活縣域科技創新動力,為新一輪發展拼搶科技創新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