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 北京 100085
雖然目前的經濟環境與物流行業的發展相適應,對物流的需求量較大,但物流市場的競爭也較為激烈,要想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則需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工作,其中倉儲管理需屬于重要的工作環節,與成本控制直接掛鉤。為此,物流企業發展中,需要加強對倉儲管理的重視,結合當前的物流發展現狀,對物流倉儲管理機制進行改良與優化,使其更加適應新的發展環境,保障人力、物力和資金的合理分配,從根本上降低倉儲成本,促進物流企業的良性發展。
(一)物流倉庫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由于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的需求較大,在國內范圍內建成投入使用的倉庫數量也顯著提升。一些物流企業為了滿足特定的物流運輸需求,在多地建設了倉庫,希望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保障物流運輸的高效性,但由于在前期建設時并未進行合理規劃,導致倉庫在各地的分布相對分散,難以形成完善的物流鏈。此種建設方法不僅會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還會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產生大量的資金浪費現象。同時,由于企業未與同城的同類型倉庫進行協調,致使出現貨物在同城內不斷倒庫的現象,增加多個不必要的轉運環節,這無疑會增大物流運輸成本,也會降低物流運輸效率。此種倉庫分布現象將對物流企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1]。
(二)倉儲技術相對滯后。從目前的物流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部分大型物流企業已經實現了貨物搬運自動化和倉儲管理自動化,但大量的中小企業還是依靠人工進行貨物搬運以及貨物整理。此種不均衡的發展現象,無疑會對我國的整體倉儲技術帶來限制,對物流倉儲運作效率帶來極大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受到技術水平和資金實力的影響,難以實現倉儲管理的信息化,致使各類倉儲信息難以快速共享,為倉儲信息同步帶來極大阻礙,致使物流體系的運行成本過高,出現庫存增多,運輸效率低下等問題。
(三)專業化管理人才較為稀缺。倉儲管理機制的運行可靠性與相關管理人才的專業能力存在密切的聯系。而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較晚,雖然市場發展前景較好,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但由于倉儲人才的培養力度不足,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沒有專業化的管理人才作為支持,對倉儲管理的有效性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同時具備倉儲能力、倉儲技術、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較為稀缺,這為具體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對于倉儲管理也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倉儲管理只是負責物資儲存,并未考慮到倉儲管理對整個物流體系的重要影響。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多是以理論為主,未向其傳達一定的實踐經驗,致使管理人才在上崗后難以快速適應崗位需求,影響倉儲管理的質量[2]。
(一)科學布局倉庫,在區域內構建完整的倉儲網絡。前期所建設的倉庫多數分布在交通要道和經濟發達區域,倉庫建設地的選址并無問題,但由于各個企業和行業的倉庫各自為政,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關系,導致倉庫資源大量浪費。基于此類問題,建議物流企業能夠對倉庫進行重新規劃,并與同類型的倉庫體系建立起互助式的合作關系,對物流運輸流程進行合理優化,避免同城導庫現象。此種倉儲管理體系,更有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使其不再受到資金壓力影響,通過合理的倉庫規劃與布局,提升自身的物流運輸效率。在倉儲體系構建合理的情況下,也可以有更多的流動資金用于加大技術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倉儲技術水平。
(二)進行倉儲技術升級,提升企業自身的倉儲管理水平。建議中小企業應加強對倉儲技術的投入力度,對企業既有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將部分資金用于引入新的倉儲管理技術。利用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和自動化技術來提升倉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借助新技術來代替人工作業,可有效降低人工失誤對倉儲管理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倉儲管理和貨物搬運的自動化也有助于增強倉儲管理效率,使物流運輸時間進一步縮短,增強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水平[3]。
(三)加大人才培養投入,組建高素質的倉儲管理隊伍。在最初的物流倉儲工作中,由于倉儲技術較為滯后,對相關倉儲作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相對較低,倉儲作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如今社會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倉儲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還是采取人工作業方式,則很難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致使物流企業在行業中難以立足。因此,需要從技術層面、管理層面和工作層面分別入手,全面提升倉儲管理水平,優化倉儲管理機制。對物流企業內部的結構進行有效調整,使各崗位人員的專業能力均能滿足當前的物流倉儲管理需求。這便要求企業能夠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與各高校建立有效的聯系,保障人才輸出的對口性。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其在畢業之后便能直接投入崗位工作。此外,對于技術型人才應為其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其深入優秀企業進行考察與學習,吸取其他專業人員的工作經驗,保障倉儲技術的快速升級。
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購物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物流服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能適應目前的市場發展環境,物流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倉儲管理水平,通過對倉庫的重新布局、技術升級和強化人才專業能力來優化倉儲管理機制,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整個物流運輸體系,保障物流運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