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消防救援支隊 云南 曲靖 655000
近年來隨著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消防工作的決策部署各項措施落地,農村消防安全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是由于受經濟社會發展條件限制,農村地區消防經費投入不足,火災防控基礎薄弱,“火難防、災難救”的現狀還客觀存在。本文立足于曲靖市實際,通過結合曲靖市農村目前存在的消防安全現狀,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為進一步做好農村消防工作,提高農村抗御火災能力,加強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參考。
1.1 曲靖市農村地域自然狀況 曲靖市轄5縣1市3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40鄉51鎮43街道,全市國土面積2.89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80.3%,山區大多為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和邊遠民族地區。
1.2 曲靖市農村人口基本狀況 全市在籍人口為666.74萬人,2019年底,全市共有常駐人口617.77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11.11萬人,占比5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13人,高于全省116人的平均水平,農村地區文盲人口(15歲以上不識字)為42.7萬人,小學文化程度人口203.3萬,分別占農村人口總量的12.8%和61.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94元。
1.3 曲靖市農村火災基本情況 據統計,近3年來,全市農村火災起數占火災總數的60%以上,農村火災亡人數占火災亡人總數的80%以上,農村火災四項數值分別占近3年總數的52.1%、72%、50%和66.6%。農村地區每萬人火災起數為1.47起,每萬人火災亡人數0.012人;每100億元GDP火災起數為58.6起,每100億元GDP火災亡人數為0.49人。每100億GDP火災損失數依然高達63.96萬元。
通過對全市農村火災進行深入的分析,農村火災形勢之所以如此嚴峻,歸結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村消防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盡管近年來農村消防基礎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總體來看,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很多地方沒有符合規范的消防車通道、消防設施和可靠的水源,再加上路途遙遠、交通不暢,發生火災后,消防隊伍不能及時到達火災現場開展撲救,往往小火釀成大災。
2.2 農村房屋耐火等級低 由于農村經濟仍欠發達,很多農民手中沒有足夠資金建造磚混結構等耐火等級和耐火性能相對較強的房屋,建筑本身抵抗火災能力較弱,農村居住建筑大都存在家家相連、戶戶緊貼的特點,沒有防火間距,布局不合理,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2.3 農村消防監管力量薄弱 多年來,消防救援機構受警力所限,在鄉鎮以下未設立專門的消防工作組織機構和人員,消防監督的重點在城區,對點多、面廣、線長、量大的農村消防工作顯得鞭長莫及,缺乏抓手。公安派出所消防警組也由于人手不足,專業性不足,對農村消防監督檢查不到位,使得農村部分地區成為消防管理的盲區。各地依托農村現有基層組織建立的“一委一辦三員”和網格員等組織力量也存在消防業務知識缺乏和經費保障落實不到位,農村消防基層組織消防職責空轉現象較為普遍,農村消防最后一公里管理還未形成。
2.4 農村弱勢群體缺乏監護照顧 近年來,隨著社會用工需求的不斷增加,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數量日益增多,老年人、未成年人安全意識普遍不高,避險逃生技能缺乏,并且長期得不到監護人的看管、照顧,往往成為火災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2.5 農村用電安全條件普遍偏低 近年來,通過農網改造工程,農村地區用電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明顯改善。但由于農村房屋內部電氣線路屬于村民自行建設部分,受經濟條件制約,村民戶內電氣線路往往存在敷設不規范,混接、亂接的情況,線路平方數普遍偏低,材質也以鋁芯線居多,一部分農戶未安裝空氣開關等過負荷保護裝置,線路絕緣層材質較差等問題,隨著近年來家用電器的普及,用電荷載不斷增加,極易發生短路引發火災。
2.6 農民消防安全知識匱乏 由于廣大農村居民居住分散,群眾受教育程度不高,消防管理滯后,消防宣傳工作不到位,致使相當一部分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知識缺乏,防火意識淡薄,亂丟煙頭火種,亂倒爐灰爐渣等現象比較普遍。另外還有一些鄉村燒香拜佛現象也很普遍,也是造成農村火災的隱患。
2.7 農村“三堆”情況沒有得到有效根治 受傳統生產、生活習慣影響,農村地區農戶習慣于將莊稼秸稈、柴草就近在房前、屋后堆放,有的群眾貪圖方便,將柴草直接堆放在灶房和煙囪旁、甚至屋內,整個院落或房屋被柴草包圍,火災荷載、風險極高。
抓消防工作既要立足現實,又要著眼長遠發展,從源頭重點解決農村消防責任制不落實、宣傳不到位、群眾自防自救能力差、消防基礎設施薄弱等突出問題。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農村消防工作和消防安全現狀得到改觀。
3.1 注重規劃引領作用,實現科學謀篇布局 要按照《農村防火規范》(GB50039-2010)、《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和云南省公安廳、建設廳等6部門《關于加強城鎮公共消防設施和基層消防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云公消〔2015〕224號)等標準文件的有關規定,結合“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逐步將鄉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之中,結合農村“扶貧攻堅、精準脫貧”、“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將農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裝備、消防組織建設內容納入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并與村容村貌的治理改造同步實施,努力改善農村消防安全條件。
3.2 注重項目牽引作用,實現本質安全提升 要抓住國家新型城鎮綜合實驗區建設有力契機,結合曲靖市城市農村“七改三清”行動,整合部門資源,將農村消防車通道不暢,房屋耐火等級、防火間距不足,消防用水缺失,電氣線路安全狀況低下,“三堆”治理、消防救援力量不足等消防老大難問題,融入“十四五”期間農村地區“路改”、“水改”、“房改”“電改”和異地扶貧搬遷等工程建設統籌開展,將農村消防工作具體化、項目化。推動政府將農村火災防控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等轉移支付經費內統一保障,用足用好上級農村工作政策和資金,不斷夯實農村消防公共設施基礎。(1)農村消防車道改造。推動交通部門結合農村“路改”工程,以建制村通硬化路為重點,逐步向農民集中住點、農業園區、農業旅游點延伸。結合現有鄉村道路,就地就近取材進行村內道路硬化作為消防車道。(2)農村房屋消防改造。推動住建部門結合農村“房改”工程,與農村房改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示范村、異地扶貧搬遷、特色小鎮建設和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保護等工程統籌實施,合理規劃消防布局。將老、舊、破、損民宅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疇,從基礎上改善農村房屋耐火等級,房屋之間防火間距不足問題,杜絕農村“火燒連營”現象。(3)農村用電安全改造。推動電力部門結合農村“電改”工程,重點對敷設在農村房前屋后陳舊老化的電氣線路進行改造,確保供電線路敷設滿足安全用電的要求。引導發動農戶進行戶內電氣線路改造,對改造農戶給以適當補足資金,提高其主動性和積極性。(4)農村消防水源改造。推動水務部門結合農村“水改”工程,鄉鎮建設自來水廠的,鄉鎮府所在地鋪設消防給水管網,每120米安裝1個消火栓。集中供水的自然村,在自然村中適當位置設置1個景觀(消防)水池。每個設有消防水池的村配置1臺手抬消防機動泵,配足能覆蓋全自然村的消防水帶、水槍,并配備其他必要的報警、滅火和破拆器材,提升農村初起火災撲救能力。(5)農村三堆治理。推動農業部門結合“清潔田園治理”工程,大力開展秸稈粉碎還田,有效降低農作物秸稈隨意堆放、焚燒等火災風險,發展以作物秸稈、廢棄菜葉果品為原料的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提高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率,從根源解決農村“三堆”問題。
3.3 注重考核結果應用,全過程督導推進 為更好的開展農村消防工作,保證消防工作在農村基層抓手有力,要將消防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綜合目標考核,一并實施督導考核。將各級各部門消防工作情況的好壞與本地區(部門)綜合排名掛鉤,并將較大以上火災納入“一票否決”動態扣分,通過項目化考核,使工作任務節點具體明細,便于實施和責任追溯,一改以往消防工作考核可深可淺,難量化、難考核的局面,真正實現消防工作考核由助推器向指揮棒功能的轉變。
3.4 注重綜合治理作用,實現管理閉合運行 (1)建立健全基層防火組織體系。加強縣(市、區)級以下消防組織力量建設,在鄉鎮(街道)全部成立由本級主要領導任主任、各站所負責人和村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消防安全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本鄉鎮(街道)消防工作。消防安全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由鄉鎮(街道)1名副職任辦公室主任,明確1至2名人員專門負責日常工作。要明確村委會主任、村民小組長為本村委會(小組)消防工作第一責任人,每個行政村和村小組應設置至少一名專兼職人員負責消防工作。要繼續加強派出所消防警組建設,將派出所消防協警人員經費和辦公業務經費納入縣級財政保障范圍,建立完善人員招收配備、工作落實、督查考核等機制,發動基層派出所開展有針對性地消防安全檢查。(2)建立完善滅火隊伍。要將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納入城鎮體系規劃和政府財政預算范圍,專職隊建設情況納入扶貧攻堅、人居環境提升改造等綜合考核內容,按標準配齊車輛器材裝備及專職消防隊員。按照《云南省專職消防隊伍管理辦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84號)和《鄉鎮消防隊標準》(GAT 998-2012)要求,組建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配齊專職消防隊員,強化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專職隊伍初戰滅火能力。要加強微型消防站建設,行政村、30戶以上的自然村依托義務(志愿)消防隊建立微型消防站,配備相應的滅火、報警設備,隊員由村干部、黨員骨干、民兵等組成,具體負責所在地火災撲救、防火巡查和走訪宣傳工作。
3.5 注重宣傳引領作用,實現安全意識提升 (1)要依托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政務公開欄等公共文化設施,加強村民防火公約、消防櫥窗、消防宣傳欄、消防瓷磚壁畫等宣傳教育陣地建設,把消防安全融入到當地文化建設中。統一印制《農村消防入戶宣傳單》、《農村消防公益廣告》、《農村消防掛圖》由村委會和村民小組負責發放、粘貼,做到農戶100%覆蓋。(2)要督促各村制定村(居)民防火公約,建立消防宣傳教育制度,確定1名消防安全宣傳負責人,成立村民義務消防宣傳巡查隊,組織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督促鄉鎮(街道)、村消防網格員適時應進村入戶開展消防宣傳教育,特別對孤寡老人、病弱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進行“一對一”幫扶、“面對面”宣傳。(3)引入中介培訓機構,分期對鄉鎮長、村“兩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網格員、村(居)民小組長、農村消防志愿者開展消防工作“帶頭人”和“明白人”學習培訓,再通過培訓會、戶長會、上門服務等分散培訓方式傳播消防常識,切實增強村(居)民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4)推動組織部門將消防知識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基層黨組織培訓的內容,提高消防幫帶和管理能力;結合“三下鄉”活動廣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識。(5)推動農業、人社部門將消防知識納入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內容,不斷提高農民工消防安全素養。(6)督促教育部門將消防宣傳納入中小學校教學內容,加強中小學生消防宣傳教育,確保每個學校“有課時、有教材、有師資”,發揮“小手拉大手”作用,帶動提升家庭成員消防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