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區林業和草原局 黑龍江 阿城 150300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形勢十分嚴峻,我國對森林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日益重視,森林覆蓋率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我國少數林場片面的追求林業經濟效益,隨意砍伐大量林木資源,致使森林物種多樣化形態被破壞,病蟲害發生頻繁,嚴重影響了我國森林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雖然部分林區已經意識到濫砍亂伐的后果,采取了積極有效的營林措施,但是由于營林技術更新緩慢,林業專業人員整體素質得不到顯著提高,森林植被的恢復還未達到預期效果。作為營林技術管理人員,我們要充分發揮營林措施的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完善營林技術,確保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穩步發展。本文深入研究了當前營林技術的重點,并就加強營林工作的有效對策談幾點粗淺認識。
2.1 造林整地技術 國有林場在開展植樹造林工作時,要高度重視造林整地技術的運用。從地域環境和土壤情況出發,綜合分析林場的土壤酸堿度、營養成分、水源情況等多種因素,有針對性的制定好造林整地計劃。我國多數林場地處山丘地帶,存在土地坡度問題,我們在造林整地時還要考慮到土地坡度不同應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整地。比如土地坡度較大的地區,我們可以進行帶狀整地,土地坡度較小的地區,可以用機械化進行全面清理,既保護了原有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又保留了森林的原始植被群落,讓人工造林與天然林完美結合,有效防止森林水土流失。
2.2 合理選擇樹種 眾所周知,單一樹種的純林極其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給防治工作帶來困難。雖然外來樹種經過多年的引種馴化,已經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但是面對一些極端天氣時仍然沒有當地鄉土樹種的適應性快。同時,這些外來樹種的繁育技術還不夠成熟,導致其繁育工作得不到合理推進。因此,我們在進行植樹造林時,還有根據森林物種多樣性的原則,合理選擇樹種,盡量以鄉土樹種為主。良種繁育工作是營林技術的重點之一,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從科學化的角度進行樹種的選擇。
2.3 中幼林撫育 中幼林撫育管理工作是提升苗木成活率的關鍵環節,俗話說“三分栽,七分養”,撫育管理一直是營林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幼林的撫育技術。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后第二年,就需要將幼苗移植到撫育苗床內,連續三年撫育后方可移入林場內進行栽植。在中幼林撫育管理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立撫育檔案。撫育檔案是苗木撫育全過程的真實記錄,完善的撫育檔案資料,能夠便于苗木管護人員對苗木后期養護計劃合理制定,避免濫用病蟲害防治藥品。第二,關注水肥平衡。養分是苗木生長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們在撫育管理中,要密切關注土壤的水肥飽和度,確保苗木的營養元素始終處于平衡狀態,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3.1 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營林技術的推廣與運用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的支持,作為林業技術人員,我們要努力掌握營林技術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林業科技水平,將基礎理論應用于實踐操作,并且在工作中摸索經驗,總結不足之處,遇到困難要積極解決。同時,林業主管部門也應定期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活動,鼓勵偏遠林區的工作人員到廣大林業院校去深造學習,將最先進的營林技術帶到林場中,有力推動營林建設工作邁向更高的臺階。
3.2 建設種苗生產基地 現代化農業優質高產的關鍵在于選用合適的良種,林業生產也不例外。在林業發達國家,種子園作為林木良種培育基地,目前已發展到第三代,人工造林基本已達到速生豐產林的標準。而我國種子園的發展已經遠遠滯后于營林生產用種的需求速度,這就帶來經營樹種單一、樹種更新緩慢、品質差等一系列問題。從水土保持角度來說,常綠闊葉林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從林業市場收益角度來看,考慮到市場優質雜木市場前景廣闊的特點,選擇闊葉林和以常綠闊葉林母樹種為主的混交林,同時適時對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并加強撫育管理,可培育和發展珍貴闊葉林基地。
3.3 創新傳統造林方式 傳統的造林方式可能存在種子品質下降、種植方式落后、管理思路滯后于市場形勢等問題,這往往導致林木生產速度慢、林木質量差、林木的投放與市場實際需求脫節等,結果是林農豐產不豐收,反過來又嚴重挫傷造林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從思路到種植技術上進行更新。樹立混交林營造理念,科學合理配置樹種,從生物的多樣性、森林病蟲害的天然防止到林分平衡結構等角度出發,實現林業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的目標,大力提倡多樹種科學配置營造混交林,使林分結構趨于合理、穩定,從而減輕病蟲害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又能實現林種營造多樣化,在森林環境總體平衡的前提下實現林木的健康快速生長。實行多樹種配置的營林模式,按照“適地適樹,選地適樹,改樹適地,該地適樹木,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則,科學合理配置樹種。
綜上所述,營林生產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從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工作人員操作技能不夠熟練、先進的林業成果無法轉化為生產力等情況。為了持續推進營林技術的創新,解決營林生產中的各類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優化營林措施,健全營林管理機制,培養優秀的營林技術人才,促進森林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