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廣播電視臺 山東 棗莊 277100
隨著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變化,該領域的工作人員角色也發生了細微地變化,但是對其能力要求始終如一。為適用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社會大勢,記者型主持人逐漸形成,在工作內容等方面要求都較傳統廣播節目主持人要高。對正在轉型的記者型主持人而言應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好塑造廣播記者型主持人形象,致力于為廣大廣播電視試聽者提供一場場“視聽盛宴”。
隨著網絡、多媒體、音頻、視頻等方面技術的發展,電視傳媒行業正向媒介融合方向發展。目前,我國電視傳媒行業正向三網融合方向轉變,而這極大拓寬了該行業的信息共享渠道,優化了該行業的業務類型,促進產業鏈的不斷延伸。隨著該行業的不斷發展,各地無論在電視臺數量、電視節目品質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進而促進了該行業進入百家爭鳴的階段。并且節目內容更加貼近民風民俗,充分考慮社會熱點和觀眾文化的融合。而不僅是我國電視傳媒行業的機遇,也是該行業未來發展的巨大挑戰。為迎接新挑戰,則需要一批更加優秀的電視傳媒行業人才,其中自然也離不了記者型主持人人才。
新媒體時代以其個性鮮明的特征,受到電視廣播行業的接納,但是,傳統廣播電視主持人卻在這樣的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2.1 缺乏創新思維及創新力 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行業發展需求,對主持人的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成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專業素養,還應形成獨具一格的主持風格。然而,現實中,電視主持人卻存在思想平庸,缺乏創新力,難以突破一成不變的主持風格等現實問題,使得其主持辨識度不高,無法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受眾的審美和視覺疲勞,嚴重影響電視媒體的健康發展。
2.2 電視傳媒行業管理機制較落后 目前,我國電視臺用人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選拔主持人過程中并未完全考量其自身專業技能和素養,而更加重視“人脈”等因素,導致整體的主持人專業技能不高以及未能形成主持良性競爭態勢,使得電視主持人不能完全盡到主持工作職責。與此同時,電視臺內部在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妥當之處,而這也將妨礙主持人的發展,無法實現記者和主持人的角色結合,進而影響記者型主持人角色轉型[1]。
目前,還存在一些人錯誤地認為記者和新聞主持人是兩個沒關聯的概念,實則優秀主持人應具備突出的突發事件應變能力、新聞處理能力及新聞敏銳感。而記者型主持人由“記者”和“主持人”的組成,其最大特點是要求從事電視傳媒行業的工作人員應具備記者和主持人雙重身份,這樣才能客觀真實發現新聞,反映新聞事實真相。在電視節目中起,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深度評論,以其獨特的主持人正能量的思想,進而打破主持“照本宣科”的模式。
4.1 記者閱歷利于樹立主持權威性 主持人作為電視節目傳播第一人,也是幫助電視臺在廣大觀眾心中樹立權威,并有效保證節目水準的關鍵人物之一。而具有記者及主持人雙重身份的記者型主持人的權威性主要體現在:在新聞事件現場通過現場采訪及報道形式,將主持活動推到觀眾的視野中。一名優秀的記者型主持人憑借其自身的形象、語言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優勢進行現場采訪報道,這樣能有效增強電視節目的可視性,而又能進一步讓觀眾體會到主持人的業務能力及新聞敏感度。如杭州FM91.8節目名為“我的汽車有話說”的汽車消費維權節目便連續6年占據杭州同類節目的翹楚之位,并為電視臺每年貢獻30%左右的經濟收益。之所以該節目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自然離不開于虎的努力,他能成為該地第一汽車消費維權人,能取得這樣的名譽與其多年的一線記者經歷是分不開的。而這樣的節目才更具權威性,更能貼近大眾的生活視野[2]。
4.2 一線采訪經驗能增加節目附加值 “名人效應”在電視節目中主要體現為觀眾多是沖著主持人才收看電視節目,希望在電視節目看到真實的現場畫面,聽到現場記者的獨到見解,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便體現了電視節目的權威性,又能從側面增加節目的附加值。如央視2019年熱播的《主持人大賽》節目,鄒韻獲得新聞類第一主持人,而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她近四年駐外現場的報道經驗。如2012年10月,美國遭受颶風災害,面對現場隨時可能出現信號中斷的現實問題,她深入受災區,冒著風險,與直播間康輝進行直播連線。而取得2019年《主持人大賽》節目的新聞類第一主持人正是基于其現場經驗的累積。
4.3 豐富的記者閱歷增加欄目生命值 記者豐富閱歷以及主持人的思想文化內涵將成為記者型主持人的長遠立足的法寶。通過有關數據顯示:一些成功的新聞節目主持人,都有多年的一線記者經驗。如美國前CBS“晚間新聞”主持人丹·拉瑟在成為該節目的主持人前便是CBS駐白宮首席記者。在國內,央視名主持人白巖松等都有著多年的記者經歷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他以犀利準確采訪方式及極富感情色彩,但是不失理性的語言表述風格,體現其記者型主持人的優勢,而征服了億萬觀眾[3]。
綜上所述,電視傳媒行業記者型主持人,他們大致具有一個特點便是有過當記者的經歷,而這樣的經歷使得這些主持人見多識廣、現場采訪的應變能力突出、文化素養方面優勢明顯,能對社會現象進行準確地評點,這將進一步拉近與觀眾的心目距離,進而在觀眾心里建立權威性、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