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88
我國的水資源在世界上排名前列,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可用水量并不多。因此,我國一直處于水資源緊張的狀態。目前,我們已經采取了各種手段來保護水資源。比如,投入很大的力度治理被破壞的水源,監測水環境。從而為人們提供安全放心的飲用水,緩解我們國家水資源緊張的困境。下面我們從水環境監測中運用新技術的必要性、新技術的運用以及推動其發展的策略展開討論。
當前,有些單位對于水環境監測工作做的還不到位。比如,員工的思想認識有待加強,水環境監測的基礎設備有待完善,單位內的資金投入較少,資金利用率不高,對于現有的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另外,有些單位不進行技術革新,依然采用的老方法監測水環境,檢測過程耗人費力,效率低。例如,要檢測某地區的水源,現在機構會安排員工去取水作為樣本,再送到實驗室檢測,然后分析實驗結果。操作過程復雜,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較多。往往做完一次檢測,該水源的水質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因此難以獲取精準的檢測結果。
而且,利用人工進行水環境監測提高了監測的成本,降低了檢測的速率。但是如果用信息技術代替人工進行水環境的監測,完全可以避開人為監測的不足之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對水環境進行監測,不僅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收益。最關鍵的是,利用信息技術檢測水質,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數據,從而幫助工作人員針對水質變化做出有效的應對。信息化技術監測取代人為的監測,使員工們從簡單繁多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機會從事能夠發揮個人才干、實現個人價值的工作。因此,在水環境的監測中采用新技術是一件有利無害的事情,我們積極采用新技術是十分有必要的。
2.1 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全面掌握水源信息 物聯網技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實時掌握河水胡泊的水質、流量等相關信息,提高我們對水源的掌控能力。另外,借助于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把水環境監測系統收集到的信息上傳到云端,使不同區域的單位工作人員可以共享數據,更好的完成水環境監測工作。
物聯網技術在實驗的工程中主要借助的是射頻識別技術、追蹤技術、通信網絡新技術等。利用物聯網新技術,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查看水源信息,有效分析河流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在短時間內發現被監測水域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制定相應對策措施,討論解決方案。這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信息流傳速度非常迅速,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2.2 利用微生物進行監測 在水環境檢測技術中,微生物監測技術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正常的水源中,會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態系統。這樣的水源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如果受到輕微地破壞,可以通過自我調節進行恢復。
對于被監測的水源,工作人員向其中投放一定量的微生物,一般是軟體動物或者魚類。其中斑馬魚是對水域水質變化最為敏感的,一旦水域出現污染,斑馬魚就會出現異常行為。經過大量實驗研究成果,斑馬魚和人類有著相似之處,工作人員只需要檢測微生物或者斑馬魚在這片水源中的生長狀況就能夠判斷水源的污染情況。
2.3 傳感器技術的運用 把傳感器安裝在水下,將空間、地理以及遙感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利用轉換器將收集到的水質信息變換成電信號,把電信號進行處理,然后再把處理過的信息傳輸到控制中心,進而得到被監測水源的各項數據。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會研發出更多更好的水環境監測技術,讓我們更好的檢測水質,高效利用水資源。
3.1 加大對水質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培訓工作人員專業技能 由于有關部門對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當前水質監測設備落后,有關工作人員職業技能不足。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增加對于水質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購買最新的設備,學習別人的經驗,通過這樣的做法來提高自身的監測能力。另外,還要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應當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除此之外,我們國家應該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對于擁有創新意愿,取得創新成果的企業進行政策補貼。進而激勵企業研發出高效的監測儀器,推動我們國家水質監測工作的進展,為保護水資源做出應有的貢獻。
3.2 優化水質監測的管理 我們國家土地面積遼闊,水資源的分布地較分散。這對水環境的監測及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各地水源一般是由各地有關部門管理的。受到地理位置、當地經濟條件、經濟結構、人口數量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對水源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地區因地制宜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管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進行資料分享,更好的對水質進行檢測,保護好我們的水資源。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黃河,它流過多個省份。因此,在對黃河水環境進行監測時,臨近省份之間要做到信息互通,各省有關單位積極合作,多多溝通,制訂一套大家都信服的管理制度。有關單位將上游的水環境監測數據,水源保護治理方案備份及時傳給下游,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治理黃河,保護水資源。
我們可以預見:關于水環境監測技術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眼前的挫折是對我們的小小考驗。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相關政策的實施。我們堅信水環境監測工作會取得很大的成就,更好的造福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