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汕頭潮南供電局 廣東 汕頭 515000
2020年,是中國發展道路上的關鍵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實現這一偉大目標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一季度-6.8%的經濟增速,更需要供電企業發揮央企責任,助力推進一系列經濟復蘇政策,實現V型反彈。面對疫情和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造成的沖擊,進一步提升電力業擴報裝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是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增供擴銷,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途徑,對電網企業主動承擔“穩增長”、“保利潤”兩大任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挖掘用電潛力能力明顯不足。雖然大部分的電力企業意識到了深挖用電潛力對增供擴銷,提前做好業擴報裝服務的重要性,但在落實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工作重視程度存在層層衰減的情況,基層的電力企業員工未能將挖掘用電潛力作為一項主要任務來抓,挖潛能力明顯不足,挖潛動力有待提升。
2.報裝流程需進一步簡化。在面對客戶的報裝環節上,電力企業已做了大量的簡化,由原先的十幾個報裝環節已縮短至2、3個環節,優化后中壓客戶業擴報裝流程為“用電申請”、“供電方案答復”、“竣工檢驗和裝表接電”3個環節,實現報裝環節“零審批”。但在執行過程中,仍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如工作人員在現場勘查過后,需要返回辦公場所進行供電方案的制定后再送給用戶簽訂,期間環節平均耗時達2個工作日。
3.業擴配套項目的實施時間較長,是制約業擴報裝時長進一步縮短的重要原因,部分業擴配套項目設備不屬儲備物資范圍,物資申購到貨周期較長;部分業擴配套項目因民事原因導致無法按期完成,影響了電力企業業擴報裝工作的順利開展。
4.業擴報裝涉及營銷、計劃、工程、物資等方方面面的線條工作,大部分供電企業未能有效建立全過程監控機制,提高業擴全過程辦理效率和透明度。
階段來,電網企業逐步推行了網格化服務,按照“集中、就近、方便管理”的原則,綜合考慮社區村居分布、服務半徑、客戶規模等因素進行網格劃分,采用分片包干的形式將中低壓客戶分若干個中、小網格進行管理。但目前看來,網格化服務的績效考核方面更側重于電費回收率、線損及客戶訴求工單處置等方面的任務,未能將挖掘用電潛力作為一個重點工作進行開展。建議參照客戶服務網格化模式,對區域內潛在用戶的挖掘工作進行任務分解,對于市、區重點項目和企業的,由市、區縣局供電服務中心負責對接政府發改相關部門,鎮重點項目和中小型企業的,由供電所負責對接鎮相關職能部門,村級項目和小作坊的,由網格經理對接村委村政府,主動積極定期進行溝通,提早獲取用戶報裝需求,有針對性做好供電能力的提升及改造,確保項目一來、企業一立、生產器械一入,就有電可以供。對于出現因未能提前獲取用戶用電需求,造成供電能力無法滿足用戶的情況,對相關單位及個人進行績效懲處。
目前,供電企業已對報裝流程進行了大量的簡化,面向客戶的流程只有2-3項,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于對業務的完整性及風險可控性的考慮,內部的流程其實仍較為繁瑣。建議可深入剖析在供電企業進行業務流轉中,最耗費時間及人工成本的環節,利用職工創新的平臺,在不影響風險管控的情況下全力縮減辦理時長。如最近汕頭供電局最近有一個職工創新項目,項目指出了在現場勘察完畢后,工作人員需返回辦公地點制作供電方案后再預約用戶進行方案的簽訂,中間一般需要2個工作日左右。為此,項目使用Visual Basic開發一個供電方案制作工具,實現批量處理數據。根據現場勘察情況,在高壓客戶現場勘察情況表中填寫用戶接入方式、電源點、計量配置等關鍵信息,通過宏指令將現場勘察表的信息自動導入生成供電方案,隨后使用車載打印機打印出供電方案,完成方案簽訂,可以極大縮短業擴報裝流程用時,對實現基礎減負、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意義。
目前,供電企業為實現企業減負、縮減辦電成本,出臺了業擴配套等相關政策,由電網企業對位于產權分界點電源側的供電設施建設項目進行投資,但由于受到項目立項、物資到貨、方案審批等方面因素影響,業擴配套項目的用時往往要大于用戶自行進行投資,制約著用戶辦電效率。對此,部分供電局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工作舉措,通過建立配套項目預立項機制,客戶用電咨詢現場服務和相關協議簽訂后即刻完成項目預立項,工程人員立即開展施工圖設計、物資申請、規劃和開挖手續辦理,提前為配套項目施工進場創造條件,確保建設進度與客戶受電工程有效銜接,及時滿足客戶用電需求。按照下放管理權限、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原則,強化業擴配套項目立項、設計、物資、施工和送電全環節無縫銜接、各專業高度協同,嚴控配套項目建設全過程時限,有效促進了業擴項目大提速。
完善業擴全過程監控機制,細化監控條件,對業擴配套項目實施進度、業擴流程環節時限、客戶受電工程建設進度、業擴停送電計劃安排開展全過程監控。建立10k V業擴在途工單超時預警機制,及時提級督辦預警工單,有效減少業擴超時工單數量。探索利用信息系統回流數據開展監控,為各級業擴管理人員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提高監控準確性及工作效率。
推動用電服務進駐地方行政服務大廳,由政府服務管理部門對用電業務進行受理并推送至對應的審批部門。對于電力外線工程涉及到自然資源、交通、城管、公安、水務等行政審批實行并行辦理,不互為前置條件,實現統一受理、容缺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最快5個工作日內完成外線工程報建涉及的相關政府行政審批。
一是打造“一次都不跑”業務流程。全面梳理各類業務與客戶的交互環節,針對各場景制定相應策略。推廣應用業務受理資料、供電方案、供用電合同在線推送,試行電子簽章等方式完簽章資料交互,建立“在線簽署”+“上門服務”模式,減少接觸客戶頻次,確保客戶辦電“零上門”。二是推進營銷現場作業APP建設及應用。優化業擴報裝模塊功能,實現現場收集客戶信息、拍照和掃碼功能,現場表單生成和客戶電子簽名,提升辦電便捷性。
綜上所述,對于提升業擴報裝管理水平,切實改善營商環境,更需注重的是要全面分析梳理存在的問題,對標先進單位的優秀做法,進而找到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適應當前政務工作的針對性舉措,從而才能讓相關的工作舉措不單單是面子工程,起到對癥下藥、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業擴報裝的工作效率與質量,為基層工作人員減負增效,為企業發展提速降本,切實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