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國,李洪
(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黑龍江 鶴崗 154100)
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大顆粒尿素項目是中國海油第一套煤化工示范項目。如圖1工藝冷凝液由尿素蒸汽冷凝液、氨加熱器蒸汽冷凝液、全廠凝結水回收器及擴容器冷凝液組成,最終匯集回收至脫鹽水裝置,用于生產脫鹽水。工藝冷凝液(進界區壓力≥0.27MPa,平均溫度約93℃,流量115m3/h)經過工藝冷凝液換熱器(E24001)與脫鹽水進行換熱后,溫度降為65℃左右,然后,再進入工藝冷凝液換熱器(E24002)與循環水進行換熱,換熱后溫度降為36℃左右,最后,進入冷凝液水箱(常壓)。采暖水經采暖循環泵加壓,送至采暖水換熱器,經采暖水管網送至公司各用戶,3臺換熱器熱源為低壓蒸汽管網提供的0.6MPa低壓蒸汽,經2015~2018年運行,實際消耗在6t/h。公司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全年氣溫較低,采暖季候一般在10月15日至次年4月15日,近6個月采暖季候,因此,實施此項目改造,對節省蒸汽,降低消耗,意義重大。

圖1 改造前工藝冷凝液流程示意圖
在換熱站內部增設一板式換熱器,工藝冷凝液通過板式換熱器對采暖循環水(500t/h)進行加熱,被冷卻的工藝冷凝液回到脫鹽水站繼續與E24001脫鹽水換熱器換熱,換熱后的工藝冷凝液經E24002旁路回至冷凝液水箱用于脫鹽水制水,而被加熱的采暖循環水繼續進入蒸汽加熱器,根據采暖水溫度調節低壓蒸汽加入量,以達到回收工藝冷凝液熱量、節約低壓蒸汽的目的。
如圖2所示,在2#蒸汽減壓站位置工藝冷凝液總管線上增設一閥門及一條長約150米管線,此管線起點設在2#減壓站工藝冷凝液總管,終點設在中水至工藝冷凝液總管段。同時,在廠區換熱站增加板式換熱器。全廠工藝冷凝液在2#減壓站匯集后,關閉增設的閥門,工藝凝液通過中水至冷凝液總管管段進入廠區換熱站板式換熱器內,與采暖水換熱后回至新增管線內,換熱后冷凝液經新增管段進入閥(新增設)后管段回至脫鹽水系統。

圖2 改造后流程圖
在正常情況下,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采暖水循環量為500m3/h,根據《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中空調熱負荷標準計算,同時,根據公司往年采暖循環水溫度控制經驗,保持公司各廠房溫度在18℃以上需采暖水供水溫度51℃,回水在40℃左右,所需熱量計算:

式中,C為水的比熱系數,4.18×103J/℃ kg;m為采暖循環水流量,t/h;T1、T2為采暖水進回水溫度,℃。

通過計算,對換熱器進行選型制造。
2019年8 月完成項目的設計、施工,9月竣工驗收,10月投入運行,通過2019年冬季運行并對其運行效果進行考核標定,采暖水供水溫度基本穩定在55℃左右,回收溫度在45℃左右,各采暖單元的室內溫度均保持在22℃以上,達到國家規定室內溫度18℃以上,滿足采暖要求,工藝冷凝液進冷凝液水箱溫度在35℃左右,設備運行穩定正常,達到了設計目的。
對系統影響:
(1)對于采暖水循環,因采用新增板式換熱器與原蒸汽換熱器串聯方式,進入原蒸汽換熱器采暖水溫度升高,采暖蒸汽可根據供水溫度維持在55℃左右調整,減少了蒸汽用量,對采暖供水基本無影響。
(2)工藝冷凝液返回循環水冷卻器的溫度降至40℃以下,無須再使用循環水降溫,可以將換熱器旁路,節省循環水量,同時,降低冷凝液阻力,對脫鹽水制水無影響。
(3)進入脫鹽水換熱器(E24001)的工藝冷凝液溫度下降,變換脫鹽水預熱器(E04106)進口的脫鹽水可降低5~7℃,預熱后脫鹽水溫度下降,有利于除氧器進口熱脫鹽水溫度、合成塔熱點溫度的控制,降低了汽輪發電機停車期間脫鹽水管線氣阻、合成塔熱點溫度超溫的風險,并且脫鹽水預熱器后工藝氣溫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變換氣水冷器(E04107)換熱負荷,從而實現變換氣溫度降低、機組入口溫度降低。
(4)因工藝冷凝液管線長度及管件增加,工藝冷凝液冷卻器(E24002)旁路,返回冷凝液水箱的壓力降增加40Kpa,從目前工藝冷凝液壓力分析,可以順利送入冷凝液水箱。
本次改造主要針對經過E24001換熱器后工藝冷凝液余熱進行回收,考慮工藝冷凝液經過E24001已回收熱量,因此,此部分熱量未計算在熱量回收內。實際回收熱量為工藝冷凝液與循環水冷卻熱量,具體焓值見表1。

表1 回收工藝凝液焓值表
按照年運行4368h,年回收低壓蒸汽25143噸,節約費用151萬元;節約蒸汽可以用于低壓汽輪機驅動循環水泵運行。
節約循環水量效益:
循環水節約功耗:
9.81×42 ×384/3600/0.95/0.86=53kW
累計節點收益:53×4368×0.515/1.13=10.7萬元。
綜上所述,每年采暖期間可累計創造收益161.7萬元,對于熱脫鹽水溫度降低對合成產生積極影響帶來收益本文不做闡述。
通過工藝冷凝液管線改造,采暖季利用蒸汽冷凝液替代低壓蒸汽作為廠區換熱站供熱源,可以實現工藝冷凝液余熱利用,技術可行,無運行風險,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