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亞,何嘉武,劉宏祥,石晶
(1.陸軍裝甲兵學院演訓中心;2.陸軍裝甲兵學院科研學術處,北京 100072)
裝備預先研究,簡稱裝備預研,亦稱國防科技預先研究,是為研制新型裝備而先期進行的國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活動,基本任務是為研制新型裝備提供技術支撐,為改進現有裝備性能提供實用技術成果,為國防科學技術進步和裝備發展提供技術儲備,為縮短裝備研制周期、節省研制費用、降低裝備研制的技術風險服務。
“十三五”以來,為契合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促進裝備建設創新發展,裝備預研項目的申報流程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文在分析裝備預研項目特點和申報過程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目的是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提高新技術在武器裝備上的應用率。
裝備預研是武器裝備研究的基礎性工作,是武器裝備的整體水平進步和發展的前提和技術后盾,對武器裝備型號研制起著先導和支撐作用,在武器裝備建設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通過裝備預研還可以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促進國防科技的發展,培養和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裝備預研項目主要有以下特點。
裝備預研是針對要研制或要改進的武器裝備而開展的。最終裝備到部隊的武器裝備是多種技術的綜合集成,是一項具有高可靠性、高作戰效能的工程產品。預先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決若干關鍵技術在武器系統中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兼容性,提高技術成熟度,排除不可行、不可能、不可靠的技術,為最終優選型號方案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
開展某一項武器裝備的預先研究工作,往往是由于所面臨的技術領域研究基礎比較薄弱,技術成熟度不高,涉及的技術比較超前,或者技術體系比較復雜。因此,預先研究階段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基礎性和先進性的特點非常突出?;A性預先研究工作通常是為了系統、全面解決某一領域中基礎理論、發展條件以及配套設施方面的問題。而新型武器裝備中要采用的新技術,很多屬于在國內填補空白,在國際上被技術封鎖,只有通過預先研究,從源頭開始抓起,才有可能最終掌握。
預研項目雖然為型號研制服務,但因面向廣泛的技術基礎或一般的技術儲備,所以不像型號產品那樣帶有明顯的軍兵種特性。預研成果大多是部件或分系統,它們只是武器系統的結構材料,自然有很強的通用性,并且,越是前期的成果其通用性越強。事實也說明,這一軍種開發的技術成果常常為其他軍種所利用?,F代科技發展揭示,高新技術成果越來越為大家所共享,這是軍種聯手、軍民融合搞科研的動力之一。
預研課題都是高新技術項目,不確定因素較多,技術風險較大,很難保證達到預期結果。即使最終要研究的武器裝備已經有了一個基本輪廓,或者已經有了某種國外同類武器作為參考,但要將其轉變為我軍擬研制的裝備,其中要選用的技術方案仍然比較模糊和繁雜。進行預先研究,就是變模糊為清晰,變繁雜為簡單。這個過程需要技術人員對各種不同途徑的技術進行探索,從多個方面進行比較。這就需要科研人員承擔一定的技術風險。但是,一旦搞成,其影響則非同小可。尖端技術上的突破往往會導致武器裝備的換代和作戰方式的變革。
預研工作,尤其是基礎研究,屬于開創性、探索性活動,從開始到取得成果再到實際應用,往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可能是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要求預研項目立竿見影是不科學的、不現實的。
在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指導下,2016年以來,裝備預研項目的申報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裝備預研項目指南是以裝備預研發展戰略和規劃為依據,以國防關鍵技術報告為指導進行編制,用于引導科研單位定向申請預研任務的指導性文件。指南發布是裝備預研項目申報的先導環節。“十三五”以前的指南發布往往有一定范圍。2016年8月1日以來,裝備預研項目申報指南開始通過“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區分互聯網公開、內網公開和單位定向三種方式發布,渠道大幅拓寬,而且明確提出了對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未來必將有更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與裝備預研項目工作,尤其是很多技術實力強勁但苦于申報無門的地方企業得以進入相應研究領域。同時,項目競爭也必將更加激烈。
申報制度改革后,將以往的五年一次申報、中期一次調整,改為按年度、分批次、分領域申報,項目指南根據技術發展和裝備需求的變化,及時更新,按年度分批發布,更加科學合理。項目申報流程包括指南查詢、項目對接、論證申報、盲評、會評、公示、合同簽訂等環節,過程管理更加嚴格。
申報項目的評審分為盲評和會評兩大環節。盲評環節的申報材料不能出現任何單位或個人的信息,評審組根據各項目組“為什么要做、能做點什么、為什么自己能做”等情況的描述進行判斷,將相對較好的項目遴選出來,進入會評。會評時再通過現場匯報、答辯進行深入判斷,最終評審擇優推薦立項的項目,評審過程更加客觀公正。為規避技術風險,每個課題一般會推薦兩種不同技術途徑的項目立項。
針對裝備預研項目申報管理的改革發展,為提高項目申報成果路,筆者結合多年的裝備預研項目管理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裝備預研工作是為型號研究儲備關鍵技術的關鍵環節。對軍事需求和型號背景理解是項目管理部門決定項目是否立項的關鍵評價因素。因此,申報項目時,一定要深刻理解武器裝備的研制背景和作戰使用要求,準確、翔實地分析必要性,把準項目定位。出于考察申報單位對項目理解程度等方面原因,這些研制背景和使用要求在申報指南中一般體現較籠統或者不會體現,申報單位必須從裝備發展的趨勢、戰爭形態的演變和技術前沿的發展中分析得來,這樣才能使申報的課題符合武器裝備未來發展需要,與新興武器裝備的發展密切結合。
武器裝備研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任何一項武器裝備都是若干先進技術的綜合集成,沒有哪家單位能夠單獨承擔一型武器裝備的全部技術研發工作,因此,聯合申報是預研項目的主流和趨勢。
裝備預研不是孤立的環節,而是裝備研制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其前期的技術探索是研究基礎,后續的演示驗證、型號研制則是落腳點。因此,申報單位應注重超前性,增強敏銳性,持之以恒地不斷跟蹤、探索、創新軍事技術領域中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新技術,做好先期研究。申報中,更應該看到技術和裝備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做好進入型號研制的準備。
要把裝備預研當成系統工程看待,而不能僅把預研看作是課題研究,課題結束,預研成功,其結果只是獲得了大量的初級成果,雖然不少很有價值,但由于是零星、孤立、不成系統,而無法應用到型號中去,造成預研和型號研制之間的脫節和梗塞,并且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
此處的成本所指并非技術研究的成本,而是技術應用的成本。在武器系統開展型號研制之前進行預先研究,是當前各軍事大國武器系統研制的普遍做法。1988年,美國國防科學委員在《關于美國國防工業和技術基礎的研究報告》中反復強調:技術為武器系統提供新的作戰能力,因而國防部把技術看作國防力量的倍增器。這是舉世公認的一個概念。但是,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或者真正明白科學技術基礎的第二個目標是降低成本。凡是有望在未來武器系統中被采用的技術成果,都應該有經濟性方面的評估,如果過于昂貴,將進一步研究更經濟的方案,或被淘汰,避免高成本技術進入型號研制階段。因此,預研項目申請時選定的技術路線要充分考慮成本因素。
裝備預研工作在裝備研制領域具有促進軍事技術發展、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增加技術儲備,縮短研制周期,降低武器系統費用等重要意義?!笆濉币詠淼纳陥蠊芾碇贫雀母?,面向軍地打開了大門,全面引入競爭機制,流程管理更加科學。申報單位要在把握申報機制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找著定位,深入論證,促進我軍裝備建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