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超,周俊偉
(河南省駐馬店市消防救援支隊,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公路隧道的建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截至2019年,全國公路隧道共有19067處,總長18966.6km。隨著公路隧道逐年增多,公路隧道的火災事故逐漸增加,因此,對公路隧道火災事故的危險性進行分析,并對此類火災的處置對策進行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
在公路隧道內發生火災后,高溫濃煙、毒氣彌漫,極易造成人員窒息、中毒死亡,研究表明:人體在濃煙毒氣中2~3分鐘就會有生命危險,這給被困人員疏散和消防員滅火救援造成極大威脅。例如,2019年 沈海高速臺州段貓貍嶺隧道一貨車輪胎起火引燃貨物,產生大量有毒濃煙,導致隨后駛入的車輛及人員被困,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31人受傷。
公路隧道一般處于城市主要出入口,縱深長、車流量大,高峰時段滯留隧道內車輛較多,一旦發生災害事故,車輛難以調頭分流,極易造成道路堵塞、交通中斷,致使大量人員被困且疏散困難。
有的隧道火災往往伴有燃油或化學危險品泄漏,遇火源發生爆炸、燃燒、殉爆,極易引發二次災害、環境污染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例如,2014年晉濟高速“3·1”巖后隧道特別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2017年張石高速
浮圖峪五號隧道重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燃爆事故,都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社會影響。
隧道火災事故初期,可利用隧道內監控系統掌握現場基本情況。進入猛烈燃燒階段后,隧道內因為充滿大量濃煙,日常監控系統無法看清現場情況,加上隧道內高溫、高熱環境,消防員無法深入隧道內部實施偵察。
受隧道結構、事故點位置及車流影響,現有無線通訊網絡在隧道內受到明顯屏蔽,公網集群在隧道內部不能正常使用;350M對講機通信距離不足1km,不能滿足現場與后方的連續通信。此外,手語、旗語、燈語等通信手段,受現場環境(黑暗、濃煙、吵雜等)制約,也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在正常狀態下,火災發生初期,隧道內射流風機能夠正常進行排煙和換氣。火災猛烈階段,隧道內供電系統可能會受損,射流風機將停止運轉無法正常排煙。目前,基層消防站配備的排煙機只能滿足小空間、小體量場所的排煙,對大空間、大體量、距離長的隧道排煙作用不明顯。
隧道內火災事故發生后,濃煙、高溫、爆炸、有毒氣體和隧道垮塌等都直接影響滅火救援工作。隧道內大量可燃物同時燃燒,溫度可達到800~1000℃,巨大熱輻射百米之外都會令人炙熱難忍,加之有毒濃煙和次生爆炸風險,不僅阻礙內攻近戰,更嚴重威脅消防員生命安全。
(1)公路隧道發生火災事故后,第一時間上報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按照相關部門職責任務,調集公安、應急、消防、電力、通信、環保、交通、衛生等部門積極做好應急救援工作。(2)消防支隊全勤指揮部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成立現場指揮部和偵察、警戒、通信、排煙、內攻、搜救、保障等戰斗小組,及時下達增援命令,統籌調度各方參戰力量。(3)調集照明車、排煙車、大功率水罐(泡沫、干粉)車、搶險救援車、移動(遙控)水炮、高倍數泡沫及發生器等消防車輛裝備;調集各類偵檢、通信、防護、警戒、堵漏器材;調集油料車、移動供氣車、供電車、宿營車、餐飲車、淋浴車等戰勤保障車輛及物資。
(1)交警部門對事故隧道區域進行交通管制,已上路的車輛分流;派出巡邏車輛進入路面巡查,督促路面車輛盡快就近下道,盡可能確保雙向無社會車輛滯留;發布社會公告,制定臨時交通管制措施和路線,確保救災通道暢通。(2)消防力量到場后,在距離事故地點500米處開始實施警戒(雨、雪、霧等惡劣天氣或夜晚,警戒距離應擴大1倍),在后方500米、200米處,各設置1名警示人員(攜帶發光棒、警示旗或警示燈),提示后方來車減速避讓。(3)遇有危化品泄露,協調公安、路政等部門設置警戒線,封鎖事故路段,并根據泄露情況適時調整。(4)災情處置完畢,疏通兩端入口的交通,開啟應急救援通道,保證消防救援車輛人員通行,疏散周邊群眾。
(1)偵查小組攜帶偵檢儀器進入現場,借助隧道監控視頻或者詢問知情人,查明事故位置,被困人員的位置、數量和進攻、救人的途徑方法,掌握隧道內部設施的運行情況。(2)對火災事故進行定性和定量,并確定其擴散范圍、燃燒方向,查明燃燒或泄漏物質理化性質和下部處置措施。(3)要第一時間啟動固定式排煙風機,為人員疏散救生和滅火行動提供保障。(4)第一時間使用大功率消防車、移動水炮對起火區域進行噴射壓制、排煙降溫,梯次掩護、逐段推進。
(1)等級防護。作業人員根據危險源性質和控制區域劃分,確定防護等級,搭建全面洗消站,分別設置人員和車輛器材洗消點。(2)內攻人員盡量精簡,備足空氣呼吸器、隔熱服、避火服等特種防護裝備,合理位置設置排煙和水槍陣地,防止煙氣和火勢蔓延至相鄰隧道。(3)在火災區域,應結合實際,采取直接滅火法、轉移處置法、封洞窒息法、高倍數泡沫灌注、注水排險法等滅火戰法。(4)存在危化品泄漏爆炸危險的,應根據災情實際,科學運用稀釋防爆、關閥堵漏、冷卻控制、堵截蔓延、倒料轉輸、切斷外排、化學中和、泡沫覆蓋、浸泡水解、放空點燃、洗消監護等方法進行處置。(5)現場供水,優先利用隧道自身建設的消防水池為隧道內消防管網補水;在隧道口挖掘集水池,使用大功率手抬泵抽水,利用附近溪流、河流為消防車提供水源;利用遠程供水系統,采取接力供水的形式保障火場用水;組織手抬機動泵、浮艇泵等抽吸水設備和大功率水罐消防車形成接力供水。
(1)消防通信保障分隊利用地質災害應急通信系統自組網語音圖像基站、架設無線中繼設備及手持終端完成隧道通信;臨時架(鋪)設有線通信線路確保隧道內外信息暢通,并引進3D建模定位、單兵局域組網設備,加強內攻戰斗員的行動狀態掌握。(2)根據危險源性質,正確選用洗消藥劑,對作業區域內人員、車輛、器材進行全面洗消,協助有關部門開展污染場地清洗。在危險區和安全區交界處設置洗消站,對輕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員,在送醫治療前必須進行洗消。(3)對人員裝備洗消后,集合人員,清點人數,收集、整理器材裝備,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本文在分析隧道火災危險性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了此類火災的救援對策,希望能為隧道火災事故中的滅火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