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忠等

一組出槍不規范的連續動作照片,這樣的拔槍動作導致槍口經過自己的手,任何時候將槍口指向自己身體任何部位的出槍動作都是危險動作
當前,無論是新民警還是老民警,有不少人對基礎射擊訓練的科目內容以及訓練方向的認識有所偏頗,認為基礎射擊就是精度射擊,從而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環數和分數上,訓練內容就是空槍練習加實彈體驗,每天打多少發、可以達到多少環等等。
實際上,這樣的訓練模式是從新警訓練時延續過來的。新警訓練時,射擊教官首先就讓學員練習舉空槍,然后是實彈體驗,體驗完就進行考核,把固定距離、固定靶標、固定姿勢射擊的環數作為檢驗隊員對射擊技術掌握的唯一準則。于是,受訓隊員從一開始時就未曾系統地學習到射擊基礎知識。當他成長為老警察時,再來糾正就不容易了。
然而在執勤和執行任務需要動用槍支時,通常都是非常極端的突發狀況,而且這些極端情形往往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事件發生得太突然,讓當事民警來不及像在靶場練習射擊一樣提前做好準備。如果在基礎射擊訓練階段時就未將基礎打牢,沒有把有意識動作練成下意識動作,遇到突發情況就可能抓瞎。
此外,不系統的基礎射擊訓練也可能導致受訓隊員對槍支操作要點和安全意識不強,從而導致在日常操作槍支或訓練時出現各種不應該發生的安全事故。
所以,基礎射擊訓練的內容不僅僅是精度射擊,還應該包括槍支分解結合、槍支保養、槍支故障排除以及據槍動作要領等內容。從以往的案例中發現,出現卡殼、槍彈未上到位、彈匣與槍支結合未卡緊、拉套筒不到位上不了膛,以及網絡上流傳的警察對武瘋子或正在行兇的歹徒近距離連開數槍,未擊中歹徒的現象時有發生,大部分原因都是上述基礎射擊科目訓練不扎實造成的。以下是筆者在常年組織射擊訓練后總結出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首先,就筆者所見,在許多基礎射擊訓練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出槍、持槍時槍口指向的危險動作。

一組不正確的持槍動作,但在靶場卻很常見:槍口不指向安全區域,而指向天空、地面及自己的身體。彈頭如果向天空打出,掉落到地面上時也會傷人,這樣的實例在國內外發生過多起。如果彈頭在地面上反彈,同樣可以傷人

圖片中可看到,實彈射擊訓練時,射手不配槍,直接把槍放在小板凳上面的做法

正確的示范:在訓練過程中,只要槍支出套,無論是空槍狀態或是實彈狀態,槍口應該始終保持指向射擊區域或安全區域
民警射擊訓練經常出現拔槍、持槍時的槍口指向自己身體部位的動作。事實上,就筆者所知的許多因走火導致傷亡的訓練事故,大都是因為平時不注意槍口指向,未強調金手指的重要性,而走火時槍口恰好指向了自己或隊友身體而導致的。
此外,有些隊員驗槍、持槍的習慣動作也存在安全隱患,有斜上45°持槍的,有斜下45°持槍的現象等等,這些持槍姿勢,槍口都是指向不安全的方向,而且筆者發現不只是一般警察,甚至一些特警隊員的持槍動作姿勢也是如此。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就是過于強調隊員在槍支交接環節方面的安全問題。帶訓領導不讓參訓人員隨身攜帶槍支,除了隊員在射擊靶位能接觸到槍支,在其他射擊訓練空間里都接觸不到,帶訓領導認為這樣最安全。然而,注重這種脫離實戰的所謂安全理念,卻忽略了受訓隊員如何在實戰中槍支安全使用習慣的養成。
一些帶訓領導擔心隊員用槍不安全,干脆把挑選出來精度高的訓練槍支擺到射擊地線前面的桌子或小板凳上,實彈射擊時參訓隊員統一從小板凳上拿起射擊用槍上膛射擊,且每一輪射擊時受訓隊員都使用同一批槍。槍彈打完后,指揮員再統一下達驗槍口令,驗槍完畢再把槍放到小板凳或桌面上,然后受訓隊員再走到靶標前面進行驗靶、貼靶或換靶紙,認為這種減少交接射擊用槍的環節是最安全的。
這種實彈射擊完畢,把槍放在桌面上或小板凳上面的習慣一旦養成,隊員在實戰時也會下意識地將彈打完后把槍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去處置被擊傷或者被擊中的犯罪嫌疑人。
長期這樣訓練可能導致一些隊員對于未打空槍彈的手槍有潛意識的恐懼,甚至擔心槍里面還有彈未打完就把槍入套會有危險。正如在筆者以前的文章里提到的那個例子:一名民警在開槍擊倒嫌疑犯后,先把剛射擊過但仍留有彈的手槍放在地上,再去把被擊中的嫌疑犯拷起來,回頭再去撿槍,就是因為他長期在“保姆式”的射擊訓練中,沒有養成將射擊完畢后的槍支關閉保險,再把槍入套的習慣而導致的。

射擊后,受訓隊員和教員也只是把手槍隨意放置在小板凳上,然后就走到靶紙前去驗靶

訓練場上,我們經常看到在每名射手后面均站著一名安全員。安全員通常是挑出一些對槍支較為熟悉或槍打得好的隊員來兼任,但他們大多數人都把自己定位為“不要讓射手槍口亂擺以及槍支故障排除操作人員”。當射手遇到槍支故障舉手報告時,他們就直接把槍從射手手里拿過來,自己進行排除,排除完也不告訴射手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操作,重新上膛后直接把槍交還射手繼續進行實彈射擊。于是,射手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槍支具體出現了何種故障,槍支故障是怎樣排除的。
正確的做法是,當射手在訓練中出現槍支故障時,安全員應該左手扶著射手的肩膀,此動作是防止參訓隊員向后轉身求助時,槍口指向安全員或其他隊員。然后,安全員進行觀察,判斷故障類型,再通過語言來指導射手如何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再繼續進行實彈射擊。
前面提到的不安全持槍動作,也同樣出現在安全員身上。筆者不僅一次見到過一些安全員直接從射手手中拿過槍支排除故障時,槍口經過射手的身體,或對準了自己的身體。然而,這些安全員卻渾然不知,似乎以為故障狀態下的槍支絕對不會走火。由此可見,一些安全員自身對槍支的認識以及安全意識也有所欠缺。
筆者在多年前曾聽一名見多識廣的老教員講過一句話,大意是:槍是一種很邪門的東西,在你以為沒有彈時,往往頂上了實彈,很多意外走火導致的傷亡事故都因此產生。我們常說的“鬼槍”就是這樣子的。而在一些極端的案例中,甚至發生過槍走火打穿桌子后,彈頭從桌下的地面反彈到屋頂、再從屋頂反彈到隊友身上這樣的事件。因此,安全意識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所以,筆者多次強調安全意識的養成以及安全動作的規范。

排除故障時,槍口未指向安全方向的不正確做法

排除故障時,槍口未指向安全方向的不正確做法
導致安全員變成故障排除員的原因,其實是一些單位在組織射擊訓練時忽略基礎訓練內容導致的,即把對槍支基本結構知識、槍支分解結合以及槍支故障排除方法這些內容忽略了。正是由于大多數受訓隊員只學了怎樣握槍、怎樣瞄準、怎樣擊發,卻未掌握槍支的基本構造,也不懂常見的故障排除,導致他們在出現槍支故障時,只能舉手報告,讓安全員代勞。

在射擊過程中,即使要與身邊、身后的人交流,也要始終保持槍口的安全指向

這種隨意夾持槍支的做法是錯誤的

這是上雙彈故障的排除方法。即使在排除故障時,槍口始終要保持安全指向

這是上雙彈故障的排除方法。即使在排除故障時,槍口始終要保持安全指向

這是上雙彈故障的排除方法。即使在排除故障時,槍口始終要保持安全指向
這樣的訓練后果會導致受訓隊員走上工作崗位后,在實戰中遇到槍支故障時因無法及時排除而延誤戰機,甚至只能丟下槍支與持械歹徒肉搏,從而導致不必要的傷亡。
所以在射擊基礎訓練科目進行槍支故障排除訓練時,參訓隊員應該在安全員的督導下,自己進行槍支故障排除。
以上列舉的都是訓練中一些典型而易被忽略的問題,但一套完善的公安民警基礎射擊訓練科目不僅僅是這些。筆者撰寫此文,希望拋磚引玉,促使更多的射擊教員共同研究,改善“年年打基礎,年年基礎不牢”的情況,使公安民警的射擊訓練更貼近實戰,在執勤中遇到突發的極端情況時,能更有效地保護人民群眾及自身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