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學梅 侯文斐 宋婷 杜聰 張瑾瑾



樊學梅:與作者的交流,趣味盎然
2020年夏天,我收到了梁老師寄來的手稿。A4紙上全是他用黑色簽字筆寫的工工整整的文字,上面還保留著鉛筆修改的痕跡。為了防止書稿不小心散落,細心的他還在每頁稿紙上標上了頁碼。梁老師是一個對文字對作品特別認真嚴謹的人。
拿到手稿的我,雖然特別想一睹為快,想知道梁老師又為我們帶來什么新奇有趣、奇思妙想的故事,但還是按捺住了激動的心情,拿著手稿,跑到辦公樓二樓盡頭的復印機那里,把手稿復印了一份。然后,我把手稿珍而重之地收到一個文件袋里。
每個責任編輯拿到錄入的書稿時,都會先把字體、字號、行距、頁邊距調大,然后打印一份,在邊上用鉛筆標上需要梁老師確認的問題,然后把稿件寄給他。那時,他身體微恙,但仍認真地回復了我們提出的問題。比如,在《“白先生”與“黑勇士”》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蜂兒們都在蜂箱里冬眠了,我爺爺也在家里‘貓冬。”作為責編的我,讀到這里的時候,就有一個疑問:蜜蜂是冬眠的嗎?后來,我查了相關資料,也就這個問題請教了養蜂的人。為了表述得更為準確,經過梁老師的確認,我把此處的“冬眠”改成了“過冬”。當然,有時我也理解錯了文意,但梁老師仍會認真給我詳細解答。與作者的交流,就是這么趣味盎然。
侯文斐:總有一束光,溫暖你的心靈
在那個口罩難求的春天,如果全家只有36個口罩,你會捐給需要的人嗎?
當遠方出現突如其來的危機,你會舍棄小家奔赴“戰場”,拯救更多的陌生人嗎?
當平日不善表達的媽媽擁抱了爺爺,這以往從未有過的舉動又包含了怎樣的情感?
看到被口罩勒出來滿是勒痕的臉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至親又會是怎樣的五味雜陳?
這一切,都發生在五年級小姑娘可可的身上。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她的生活,父母去外地抗疫,可可和爺爺在家中的居家隔離生活因為有了泰迪狗木木和八哥“老八”的陪伴,給原本灰色的春天增添了幾分色彩。當可可看到父母滿臉勒痕、雙眼通紅卻依舊開心地問候,五年級的她忍著淚花告訴父母一切都好;當口罩緊缺、家中也所剩無幾時,爺爺卻做義工捐口罩……點滴行動,就像一束光,照亮心靈。
閉門在家的日子,“老八”成了一只會讀詩的“網紅鳥人”……讀《可可、木木和老八》這本書,讓我們從一個孩童的視角還原了2020春天發生的故事,有別離,有感傷,有團聚,有幸福。讓我們明白,無論發生了什么,你我都能勇敢面對。
宋婷:每個人都了不起
“每個人都了不起”是最近的流行詞語,這句話讓我想起近期責編的梁老師的童書作品《哥倆好》。
原稿完成時,是2020年5月份,疫情造成的危機慢慢緩解,生活還在繼續,但心情需要重啟,梁老師的這個故事讓我心里一暖,心生喜愛。
作品講述了疫情期間,因為爸爸、媽媽被隔離在武漢,四歲的弟弟和哥哥一起勇敢面對這份危難的故事。居家隔離的時間里,平時不怎么會愛護弟弟的哥哥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平日里有些小任性的弟弟也越來越懂事,越來越感受到哥哥的溫暖。小哥倆互相幫助互相打氣,互相理解互相遷就,共同面對困難共同成長,更加理解和信任對方。
抗擊疫情期間,我們有最美的逆行者,也有在家堅定隔離的一個個普通百姓。哥哥和弟弟的故事里,有著全國抗擊疫情的無數小家庭的縮影。
梁老師最善于從平凡生活中發現閃耀的人性光芒。在這個作品中,處處可以看到哥倆樸素情感里真摯而美好的生活點滴。在故事里,我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美好。是的,每個人都了不起!
杜聰:于細微處見溫暖
2020年的年末,我們迎來了久違的大雪。雪后初霽,大地潔白,正是孩子們歡天喜地玩雪的時節。中午時分,陽光正好,一群孩子們聚集在低檐下,熱烈地爭搶著什么,仔細一看,原來那里有一圈晶瑩剔透的冰溜子。
梁老師在他的最新童書《北方印象》中告訴小朋友們,“積雪被陽光一曬,慢慢融化,順著房檐往下滴,但實際溫度又在零度以下,邊滴邊凍,可不就結成了冰溜子”。
這本書秉持了他一貫“寓教于樂”的風格,用生動可讀的故事把愛和想象力傳遞給小讀者。他在書中繼續啟發小讀者:“如果你在冬季迷失了方向,走到了一個有房子的地方,怎么判斷東南西北?”動動腦筋一想,對了,“房檐冰溜子多的一面,對應的應該是南”。
他還提倡小讀者養成好思多問的習慣,成為一個具有探索習慣的人。《北方印象》這個故事中還介紹了東北逗趣的方言、霜花的形成等種種有趣的現象,以及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
張瑾瑾:嚴謹細致方出精彩
在編輯《小毛驢“桑丘”》這本書時,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也以此告誡自己:在今后的編輯加工過程中,審圖方面也須更加謹慎。
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村莊里一戶人家和一頭小毛驢的故事。那時,家家戶戶還是用柴火燒鍋做飯的。插畫家第一次提交的畫稿出現了一點錯誤。仔細觀察鍋灶的壘蓋方向以及燒柴火的洞口位置,是不太符合日常生活原理的。后來經與插畫師不斷溝通,終于將正確的繪圖呈現在讀者面前。所以在編輯過程中,要結合故事的真實性和時代性進行審校顯得尤其重要,嚴格審圖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流程。
(編輯/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