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純剛 松原市寧江區教育技術裝備服務中心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教學工作無法正常的進行,使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轉變為線上教學模式。我國教育領域在早期應用信息技術時,已經開始研究線上教育模式,借助新冠肺炎帶來的發展契機,使線上教育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并且使教與學發生重大的變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時,會有效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適應教和學改革帶來的變化,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是科學技術發展至較高水平的產物。學校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信息技術作為改變教育理念的切入點,通過配置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利用軟件建立信息技術教育體系,為學生構建信息教學環境,讓學生掌握應用信息技術學習的方法,借助信息技術獲取更多的學習知識。此外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與教學有關的內容,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學習內容,借助信息技術搭建學習交流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中可以進行自由的討論,在討論中教師做好引導工作,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占據課堂較多的時間講解知識,并且與學生缺乏有效的交流,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下降。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使教學符合教學模式創新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第二,信息技術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束縛;第三,學生與教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在互動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總鍛煉實踐操作能力;第四,信息技術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簡單,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信息技術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不斷的變化,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教學體系可以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與學中,并且以學生為切入點,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素養。
利用信息技術對教與學進行改革,需要將學生作為改革的主體,堅持以學生為本原則,向學生講解應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方法,同時介紹信息技術相關的硬件和軟件,讓學生對應用信息技術產生興趣。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多會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出現,學生學習帶有聲音和圖像的知識,會增強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的體驗感。教師在操作信息技術的硬件,如鼠標、顯示器,操作信息的軟件,如輸入的命令等,均成為學生獲取教和學等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
在教育模式改革過程中,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使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應結合教材設置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圍繞學習內容教師與學生找到共同的語言,有效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使課堂可以處于活躍的狀態。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部分學生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并具備操作計算機的基本能力,使用信息技術學習難度較低。但是一部分學生未接觸過計算機,對信息技術缺乏一定的了解,在使用信息技術學習時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應與學生進行互動,并且保證互動的有效性,讓缺乏信息技術了解的學生,可以掌握基本操作計算機的方法,包括鼠標的使用、輸入命令操作等。教師在互動中,應向學生展示操作過程,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及時解決學生使用計算機學習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快速掌握使用計算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
在探究教與學的創新改革發展過程中,學生在掌握計算機操作方法的同時,還應對信息和技術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在比賽中,根據比賽要求作出相應的解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給出的答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以窗口轉換操作為例,學生應向教師講解窗口在轉換時表現出的不同狀態,并根據不同的狀態介紹相應的操作方法,同時在不同的窗口中,要求學生收集與學習有關的知識。
學生在操作窗口期間,學生處于實踐操作狀態,通過操作可以增強信息技術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鼠標操作與窗口變化產生的關聯,有助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可以獲得準確的學習知識。
在信息與技術實踐操作教學中,教師應給予表現優異的學生一定的鼓勵,增強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學習知識的信心。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在課余時間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靈活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提高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效率。
保證教學模式的先進性,是教與學創新發展的主要特點。在教與學創新探究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的融合,讓學生掌握運用信息技術方法最為關鍵。信息技術與時代發展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跟上教學模式的發展,會失去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改革創新中的意義。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動態,切忌在教學中盲目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出發點必須與學生建立協調發展關系,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從而增強教學模式先進性的價值。
信息技術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信息技術的特征以及功能,會根據時代發展要求進行變換。在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信息技術與教學相互適應,還要保證信息技術的時代性不會發生變化,使學生在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感受到時代發生的變化,有效增強學生適應時代的能力,讓學生運用信息,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
保證教學體系的完整性,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應綜合考慮參與教學的載體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因素,使參與教學的主體保持良好的關系,并針對影響因素實施有效的措施,使教學可以有序的進行。以影響教學體系完整性因素為例,包括教學方法、信息基礎實施以及教學環境等,如果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發生沖突,或者教學環境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斷下降,均會破壞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學校應在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綜合考慮參與教學的主體以及影響因素,借助信息技術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理想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在學習中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教與學模式研究過程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與學模式進行改變,改變內容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樹立正確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通過應用信息技術,獲取更多的學習知識,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提高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