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玲
河南中醫藥大學 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教大計,以本科為本。本科階段是學生知識架構形成的時期,教師要引導學生夯實知識基礎,掌握學科前沿動態,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鍛煉獨立工作的能力,為學生成才立業奠定立身之本。陳寶生部長在講話中提到,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一流的本科教育,必須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推動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著變革,由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向信息技術融合的智能化方向發展。智慧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下,以“互聯網+”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改進課堂教與學的方式,轉變教學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
智慧課堂是在信息化環境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智能化的教學模式。智慧課堂是指通過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手段的深度融合,創建生態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課堂教學范式[1]。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智慧教育為理念的智慧課堂是高校教學改革的產物。其主要特點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上時空的限制,將課堂的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使得課堂教學延展到課前和課后,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局限于課堂之上,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2]。
基礎心理學是一門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教學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在智慧課堂的模式下,結合基礎心理學學科自身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將心理學知識進行整合,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盡可能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達到個性化教學的目的。在大數據背景下,創新基礎心理學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地利用網絡和相關的學習平臺,及時分析學生的學情,實現基礎心理學教學決策有據可循,教學互動靈活多樣,教學評價及時準確。
信息化環境下的智慧課堂,以學生的智慧發展為中心,通過創設開放式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思維,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以智慧引領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生成智慧”的教學理念來設計教學,將智慧的培養貫穿心理學課堂的始終[4]。
2.1 創建開放式學習環境 利用可移動的智能化學習終端和多樣的數字化資源,創建開放式的“互聯網+智慧課堂”,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氛圍[5]。創設學習環境首先要做到,將傳統的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建立內容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如錄制關于心理概念、心理特征等基本知識點的微視頻、利用網絡資源獲取心理學發展的前沿動態;其次,為了讓學生把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內化到自身的學習中,根據教學目標,建立模擬課堂、演示實驗、仿真動畫、課后測試等;最后,設計測評和考核環節,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自我測評、自我反饋,利用數據庫的形式,建立形成性習題庫或試題庫。
2.2 突出參與式教學的功能 在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中要突出參與式教學的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輔助角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參與式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能夠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學習中自己發現學習問題,反思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將基礎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心理學規律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心理學發展的基本規律,為日后學習心理學其他相關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將心理學規律應用實際生活中。
2.3 強化互助式學習方式 在以往的基礎心理學教學中,由于課程的性質,教師大多采用的是課堂講授式教學方式講授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學生也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課堂教學主體是教師,再加上基礎心理學的知識內容相對晦澀、枯燥。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中,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入互助式學習方式,突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資源分享和協作分工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分享學習過程中好的經驗和有創造性的學習成果。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尋求幫助。使學生能夠從講授式教學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
根據基礎心理學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結合信息化的技術,對高校基礎心理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嘗試著引入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通常,在智慧課堂的教學活動分成三個主要階段,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最后為了評價教學的效果,增加一個教學評價環節[6]。基礎心理學智慧課堂的教學具體模式如下。
3.1 依據課前預習,優化設計 教師在課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智慧課堂的網絡學習平臺向學生提供預習所用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做到提前學習課程內容。教師利用平臺管理系統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優化課程設計。具體包括:
3.1.1 教師指定預習資源 教師根據各章節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在課前制作和搜集學習資源,在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上發布給學生,學生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自主安排預習的時間和預習的進度。通常,提供的學習資料主要包括:預習大綱、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預習的自查習題等。
3.1.2 學生自主預習 學生在收到教師發布的預習任務后,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學生可以通過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或其他線上方式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互助答疑解惑。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后,為了能夠準確分析學生預習的情況,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寫下學習心得,同時也可將學習心得作為在線評價的一部分。
3.1.3 教師優化教學方案 教師利用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管理系統反饋的數據,檢查和分析學生預習情況,對學情進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使課堂教學重、難點更加突出,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
3.2 課中實時互動,精準教學 在課中階段,要以課堂互動為教學的主要模式。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參與者,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和組織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也可以采取案例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從分析案例入手,從中找出與本課程有關的知識點。具體包括:
3.2.1 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借助于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下達課程探究任務,并在課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在討論和知識的碰撞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探究任務中掌握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3.2.2 重點講解典型問題 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收集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遇到的學習問題,并將小組討論后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匯總。教師根據課前預習的學情分析數據,選出典型問題,并進行重點講解。教師也可采取各種方法來創建學習情境,如預習測驗,然后引入新課內容。
3.2.3 實時調整教學內容 基于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將隨堂測試題推送給學生,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再將學生測試的結果反饋給教師。依據學生對該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實時調整教學內容,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教師也可以通過點評的方式,對每個小組或學生的測試情況進行評價,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3.3 課后個性化輔導,鞏固提高 在課后階段,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對課前的預習情況和課中的掌握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首先,教師通過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發布的隨堂測試結果的數據分析報告,檢查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把握對本堂課程所要講授的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有針對性的向學生推送知識點掌握較為薄弱的作業任務。也可以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問題,通過智慧課堂網絡學習平臺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在個體發展的基礎上,達到班級共同發展的目的。同時,師生可以通過智慧網絡學習平臺,在網絡的空間里進行相互的交流和討論,對于傳統的課上交流方式來說,平臺上的交流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
3.4 設置教學評價體系 基礎心理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設立教學的評價體系。智慧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基礎心理學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分為線上學習平臺的學習和線下教學課堂的學習兩個部分,因此,基礎心理學智慧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也分別從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方面,線上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學生借助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對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在線學習,線上的教學評價的內容則是以學習平臺所記錄的學生完成學習記錄的時間、學習的質量、學習的態度等信息數據。另一方面,線下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線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智慧教室中的學習活動,主要包括課堂的參與程度、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作業和測試結果,以及在課堂中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的評價,即自我評價。
總之,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基礎心理學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以信息技術提供的智慧學習環境,秉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的教育理念,促進高校心理學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的變革,逐漸形成具有心理學學科性質的智慧課堂教學范式。教師利用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不僅有利于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新思維,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校心理學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