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洪
云南消防救援總隊楚雄支隊永仁縣大隊 云南 永仁 651499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對云南提出了三個戰略定位“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實現三個定位中的第一個戰略定位目標,少數民族山區的農村防火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特別當前少數民族山區因火災而致貧返貧的現象也逐年上升,在當前全省扶貧攻堅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少數民族山區的農村防火工作,是山區農村扶貧攻堅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一)組織體系建設不健全,政府缺位。鄉鎮一級的消防組織建設,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山區農村消防工作中,長期以來主要以公安、消防兩家部門建設、管理為主導,無論是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派出所消防中隊、派出所消防警組,其人員構成都主要是以派出所民警、輔警、專職消防隊員為主體,組織體系建設不健全,政府缺位,特別是鄉鎮一級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缺位現象較為突出,常來以往,造成了政府不應在這一責任體系中履行職責的假象。
(二)警組監管體系不完善,警組失位。派出所消防警組是農村火災防控的主要力量。但目前警組的監管主要依靠消防大隊和派出所雙重監管,派出所的監管是通過工作任務分工實時監管,而消防大隊的監管主要是通過“系統”和監督指導實現,監管體系建設不明確,工作任務交叉重復,特別針對當前繁重的基層派出所警務工作實際,人少事多,工作繁雜,長來以往,造成了警組工作重心偏移,警組人員在職不履職的現象嚴重,基本處于失位狀態,根據四季變換,警組人員都在農村集市查車,查烤煙,協助辦理治安案件,儼然轉變成了交通協管人員,派出所協助辦案的協警偏離了工作崗位和職責,并不能真正支配自身的工作任務,鄉鎮的消防工作往往出現“干不了”,“不會干”、“沒事干”的情形,消防工作被束之高閣,農村防火工作仍處于真空狀態下,特別在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山區末梢地區,農村防火工作 “不設防”的現象普遍突出。
(三)農村消防宣傳體系不明朗,宣傳主體錯位。當前少數民族山區的農村防火工作主要由派出所消防警組開展,消防大隊主要通過培訓和指導的方式。派出所在這一農村消防宣傳體系中處于“第三方”,從原來的組織者、參與者,變為了“旁觀者”的尷尬角色,基層派出所并未將農村消防宣傳工作納入自身的宣傳體系中開展工作,而將宣傳工作獨立于派出所工作體系之外,消防宣傳體系不明朗,警組人員的日常工作是由派出所進行統一安排管理;另外,在宣傳主體上,在少數民族山區地區,老百姓主要是通過被動式接受宣傳,宣傳效果并不理想,況且,少數民族山區還存在語言障礙,受地域限制等因素影響,宣傳成效還打折扣,造成老百姓并未真正參與這一宣傳體系中。
(一)整合資源力量,突出政府主導職能,實現從“觀眾”到“主角”的跨越轉變。
從全州情況來看,目前鄉鎮一級政府均設有安全生產管理的組織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有組織、有人員、有辦公室、有責任領導、有分管領導等,組織機構較為健全。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管,全社會廣泛支持”。而鄉鎮的消防警組統屬于派出所監管,警組組織體系建設不健全,促使政府未能真正履行自身的行政職能,長期造成了政府職能缺位。消防工作的方針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安全生產與消防工作的工作方針基本重合,結合鄉鎮一級人少事雜、工作綜合性強的工作特殊性,應整合鄉鎮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消防警組的資源,合并相關職能,突出政府“統一領導”的主導職能。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鄉鎮均有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有專門辦公室,人員有1至2人,責任領導為鄉鎮長,分管領導為副鄉鎮長,政府責任體系完整。具體的做法是:鄉鎮一級的消防力量應實現雙重管理和領導,消防人員應派駐鄉鎮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也成立相關的消防辦公室,實行實體化辦公,人員由鄉鎮政府統一招收或委托消防大隊派駐,也可以從警組人員中選調,人員為1至2人,使之成為鄉鎮政府消防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全面履行政府統一領導消防工作的職能,而派出所消防警組也在政府消防辦公室的領導下開展日常的消防工作。
(二)規范警組監督管理運行機制,使鄉鎮消防工作邁入“正?!避壍?。
警組是鄉鎮消防力量的綜合戰斗實體。目前鄉鎮政府的缺位和警組自身管理的失位造成了警組監管的無序,警組沒有真正發揮功能和作用。規范警組的監督管理運行機制勢在必行,警組的監督管理要通過1221工作機制來進行監管,也就是緊抓鄉鎮政府這一條主線;消防大隊通過業務指導、培訓和工作任務安排來實現兩個職能;同時警組還要領受鄉鎮政府消防辦公室和消防大隊的雙重領導、監管;最后再通過原來在派出所實行的1+1+1這一個工作模式形成整體的警組監督管理運行機制。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發揮消防警組的“實體”作用,使鄉鎮消防工作邁入“正?!避壍?。
(三)明確責任主體,回歸農村消防宣傳“本真”,變“輸血”為“造血”。
依托鄉鎮消防辦公室,明確政府消防宣傳的責任主體,層層簽訂責任,也進一步明確村委會、行政村的宣傳責任主體;通過鄉鎮消防辦公室和派出所組織安排警組人員出村入寨,動員、培訓和開展農村消防宣傳活動,讓消防宣傳的宣傳面和宣傳主體回歸到群眾中去,回歸到社會面上,回歸到村寨中,回歸到家家戶戶中去;通過對鄉鎮管理人員、村委會、行政村管理人員“四個能力”的培訓,提高農村消防宣傳骨干隊伍的“造血功能”,使農村消防宣傳工作深深扎根于少數民族山區人民群眾的心中;還結合當前農村扶貧攻堅工作,針對少數民族山區地區因火災返貧致貧逐年上升的實際,將消防宣傳工作根植于扶貧工作隊的責任任務清單中,將老、弱、病、殘及農村留守兒童納入消防宣傳的工作日程中。充分發揮派出所警組、扶貧工作隊等幾支隊伍的“宣傳隊”作用,實現少數民族山區農村防火“播種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