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彬
濱州市生態環境局博興分局 山東 濱州 256500
在我國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我國光伏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光伏發電僅次于水電和風力發電,對優化能源結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太陽能是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充分應用太陽能進行光伏發電,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解決我國的環境污染和能源不足問題。
1.1 施工期間的環境影響分析
1.1.1 對水環境影響 在光伏電站建設過程中,人們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源于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排放。其中施工用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攪拌及養護、場地灑水、降塵等。由于施工人數較少,所以生活用水的排放量也較少。在經過沉淀等基本操作處理后,可直接灌溉在草地上。若施工場地位于市區附近,也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1]。
1.1.2 對大氣環境影響 光伏發電站對大氣的危害主要來自于建設現場產生的灰塵與施工車輛排放的尾氣。在電站建設過程中,需要開挖和填筑地基,進而會破壞植被,暴露土壤,遇風易產生粉塵。另外,在建筑材料的運輸過程中,如果不使用有效的覆蓋保護措施,很容易產生粉塵。換言之,在干燥無雨的季節施工,會增加當地空氣中顆粒狀物質的濃度。據調查顯示,施工時揚塵的覆蓋面積最遠可達建筑工地邊緣50米。因此,施工前必須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并及時對揚塵區進行灑水清掃,從而有效減少揚塵對環境的危害。
1.1.3 噪音影響 在施工過程中,車輛和設備的運行往往會帶來噪聲污染。施工噪聲的分貝在80~95之間,最遠傳播距離為100米。由于施工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噪聲,因此,施工人員應科學規劃工作時間,并定期對施工設備進行維修保養,降低高噪聲作業時間,禁止在夜間進行工作。
1.1.4 對生態環境影響 光伏電站的建設主要包括入口道路、建設及維護道路、光伏陣列系統基礎及安裝、電纜敷設等項目,這些項目都需占用土地,毀壞地表植被[2]。其次,施工設備和工作人員的活動也會破壞施工現場及周圍的土地和植被,造成土壤侵蝕。因此,在發電站的建設過程中,應根據既定的建設方案確定建設范圍,以防對周圍的土地和植物產生干擾。
1.2 運營期環境影響分析 眾所周知,光伏發電的原理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它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消耗,既不損害自然環境,又能發展清潔能源。所以在運行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對水環境影響 電站運行過程中,對水環境的影響一般為生產、生活廢水。其中,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職工每天的使用,排放量較少,對自然環境幾乎沒有危害。其次,為了清除太陽能電池板表面的灰塵,降低其對太陽能吸收的影響,工作人員需每日打掃太陽能電池板,此外,生產廢水可被回收循環使用。
1.2.2 對生態環境影響 光伏發電建成后,會改變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質,將原有的貧瘠土地改造為工業用地。在不影響電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在電站內種草,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植被,減少電站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其次,這種綠色電站可以作為當地獨特的風景區,在保證穩定、安全發電的前提下,光伏發電項目可以作為以高科技、生態、環保為主題的景區,吸引大量游客,為地區發展做出貢獻。
1.2.3 電磁輻射的影響 光伏發電站設備運行時,逆變器會引起一定的工頻電磁場和無線電干擾,從而對生活在附近的居民的健康和網絡信號造成一定危害。但是從理論上講,電磁危害會隨著設備選擇、距離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在工程的前期規劃階段,應將建設地點選在遠離群眾居住的地方。
1.2.4 光污染 多晶硅電池模塊的表面通常為玻璃結構,所以光伏電池表面的玻璃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反射陽光,從而導致光污染[3]。通常光伏發電廠會使用具有高透光率的防眩涂層,正常情況下,透光率將超過95%。如果人們長時間的暴露在光污染下,不僅會損害人們的視網膜和視力,還會造成失眠與食欲不振。因此,科學規劃面板的擺放位置和角度,能夠改善太陽光的反射強度與高度,進而降低對周邊居民的光污染程度。
在工程施工和運行期間,應采取以下預防和控制措施。第一,工程施工時應實行“防御為主”的制度,嚴格監管各項資金流動,保證各項環保制度的有效落實。第二,增強制度監管,避免超范圍施工,做到文明施工。在建設過程中,施工隊應嚴格遵守各項污染防控措施,科學合理地處理施工期間產生的生產、生活污水,嚴禁未經處理排放。第三,加強建設期間的環境監管力度,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禁止夜間作業[4]。完善施工現場的布局和施工方法,減少粉塵和噪聲污染,防止擾民。第四,嚴格遵守國家規定,在施工和運行過程中貫徹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建設過程中,臨時占地,禁止向河流傾倒工業廢料,不得雨季施工,避免水土流失,及時做好當地生態建設。
太陽能發電是符合國家政策和環保要求的清潔能源研發項目。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程度較低,除對項目建設用地的破壞不可避免外,其他危害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基本可以恢復。光伏發電建設的生態影響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健康。因此,只有充分重視其治理工作,確保治理措施的落實和發展,盡可能采用凈化處置的手段,才能改善和減少其對環境的危害,進而為中國的綠色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