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才良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會計教育主要分理論知識教育和會計實踐教育。會計實踐教育是配合會計理論知識教育,而進行的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和會計職業能力培養過程,其目的是通過實踐教育,將理論知識應用會計職業實踐。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按照教學內容分為會計專業技能訓練教學、仿真實驗室環境下會計職業訓練、獨立實踐訓練和畢業綜合實踐。在所有這些實踐訓練中,仿真實驗室環境下會計職業訓練是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借助仿真實驗室的訓練項目,系統地學會在會計職業中遇到的各種會計職業技能,包括完成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中級會計實務等會計類核心課程的實踐,重點培養學生在未來進入會計工作崗位上的適應力。
情景虛擬仿真會計教育技術是將虛擬現實、人機交互、學生角色參與、多媒體、大數據統計數據庫、手機APP和計算機網絡通訊等先進技術相結合,能虛擬出真實工作環境的高度仿真情景,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參與式地重復會計過程,最終實現真實實習和實驗難以達到的教學功能。情景虛擬仿真技術分為環境流程仿真實踐(模擬審計流程、股票交易、外匯、期貨市場、銀行業務等)和角色崗位仿真實踐(會計多崗位模擬實訓)。
在會計實踐教學中,除了利用虛擬仿真的教學環境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多高校開展了仿真實驗室環境下的新式教學方法的結合應用。比如PBL教學方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虛擬仿真實驗室環境下的會計實踐教學效果。PBL教學方法原本適用于外科醫學實踐的教學,在被證明有助于提高外科醫學實踐的情況下,被用于會計實踐教學的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采用PBL教學方法時,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需要授課教師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把《教學大綱》中要求的知識點,系統全面地植入到實踐教育的全過程。
在仿真實驗室環境下,教師的授課設計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按照會計實踐課程的大綱要求,詳細列出教學知識點,同時,收集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將知識點植入到教學案例中;其次,引導學生完成系統化的會計實踐,逐個掌握會計知識點,一直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接著,鼓勵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背景知識的自我學習,如果無法完成這個問題,那么,由教師進行示范,并指導學生這個知識點的相關內容;最后,鼓勵學生繼續完成后續的知識點。這種采取仿真實驗室環境下PBL教學方法的使用,可以較好地提升會計實踐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在未來會計崗位上的適應力。
會計仿真實驗室的建設,首要的是確定仿真實驗室的建設模式和路徑。仿真實驗室是建立在大量翔實的現實企業案例和企業財務數據的基礎上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教育教學方法,將真實的企業案例轉化為一個虛擬的企業,在虛擬系統中,設置教師和學生賬戶,選擇各種類型的會計崗位,對虛擬企業數據庫中的經濟業務進行無限次數的會計實踐教學。具體模式如圖1所示。在虛擬企業數據庫中,設置的會計崗位,主要有會計主管、稅務會計、出納、成本會計、工資核算會計、總賬會計等,并且為每一個會計崗位設置相應的工作職責和規章制度。每一位參與仿真實驗室會計實踐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個人賬戶,參與到每一類會計崗位,完成每一項仿真會計業務,并且在數據庫中形成實訓報告,得到個人實訓成果評價。

圖1 會計仿真實驗室建設模式
會計仿真實驗室建設,除了需要投入較大面積的場地外,還需要一定軟件和硬件投入。不同高校實驗室建設受到財政撥款和部門預算總額的限制,因此,獲取辦學資金的途徑存在一定的差異。除了爭取教育財政資金的投入外,許多高校開展了自籌資金,努力拓寬辦學資金的籌措渠道,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和辦學需求,因地制宜地開展會計仿真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按照當前通用的軟件建設渠道,主要有三類:自主開發、外購與自主開發相結合、直接購買軟件建設外包服務。
1)自主開發。采取這種方式的高校,往往具備很強的計算機軟件開發能力,其軟件開發團隊能夠充分理解仿真實驗室建設的需求,并且按照會計專業建設的相關情況,進行科學的軟件建設,能夠系統和全面地整合會計專業擁有的教學資源,結合教學目標,制定建設規劃,分步驟完成仿真實驗室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自主開發會計實驗室軟件,可以為后續的更新和系統改進,提供開發的入口。
2)外購與自主開發相結合。這一類建設渠道的思路是通過直接外購成熟的實驗室軟件,選擇專業發展所需要的會計模塊,比如綜合會計業務模塊,綜合銀行業務模塊,審計模塊等。并且與供應商簽訂合同中約定,向學校開放軟件的源代碼,以支持學校在后續的二次開發或者更新改進中,取得自主權。另外,積極與當前影響力的軟件公司取得聯系,如:網中網、SAP、用友軟件等,以獲得它們的技術支持,合作完成仿真實驗室軟件的建設。
3)直接購買軟件建設外包服務。在缺少自主開發能力的情況下,選擇直接從軟件公司購買外包服務是最有效、最便捷和最經濟的途徑,通過將實驗室建設服務外包,購買軟件公司成熟的商業軟件,整合實訓教學平臺,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仿真實驗室軟件的建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軟件公司提供的軟件有教學軟件和商業軟件之分,各個高校可以依據實驗室建設規劃選擇各種軟件。
教學數據庫資源是構建仿真實驗的靈魂,是各類會計實踐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對象。會計仿真實驗室必須支持教學資源的不斷更新,教學資源除了軟件供應商在銷售軟件的時候隨帶的部分案例,還需要專業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和整理的部分,整個平臺是開放式的。包含了《基礎會計》、《稅務會計》、《成本計算與管理》、《會計多崗位模擬實訓》等課程的教學資源,為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提供會計職業技能訓練,模擬會計崗位業務操作,實現個人職業技能和素養的提升,為提高畢業后的社會適應力做好基礎。
仿真實驗室建設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我們采集了約20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會計專業實驗室數據,結合各個實驗室項目申報計劃書,得出總建設成本數據主要集中在150-200萬元的區間。從統計數據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會計專業實驗室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自籌資金,即高校每年度預算資金,也有部分高校的建設資金來自國家實驗室建設項目資金的支持。從已完成的實驗室現狀來看,仿真實驗室建設更新和改造資金較少,很多實驗室建成后就沒有后續資金的支持。在20所調查對象中,僅有3所高校將會計仿真實驗室推向市場化,通過為社會人員提供會計職業技能培訓來獲取實驗室的更新資金。
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經驗總結,會計仿真實驗室對提升大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和提高社會適應力,具有正向作用。開設有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著力于會計實驗室的建設,但是,部分高校的實驗室建設缺乏長期規劃。從大量的實驗室建設申報書可以發現,很多會計實驗室的建設注重短期成果,實現了“0到1”的變化,但是缺少后續的更新改造和升級。在20所調查對象中,有14所高職院校的會計實驗室自建設完成后,就沒有進一步的更新改造,所有的教學案例資源也因為缺少預算支持,停留在以前的階段。
從經過調查的20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驗室建設渠道看,90%的會計仿真實驗室是直接向軟件供應商購買的,由軟件供應商提供的會計軟件是一種通用軟件,基本滿足教學需求,包含了會計專業的教學知識點,但是,存在特色性的缺陷,無法滿足不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特殊性,比如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創業型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實現了電商創業,那么,電商企業會計核算是這所學校最大的需求。但是,通用型軟件存在這個方面的缺陷,導致部分高校的會計實驗室與會計專業現階段教學存在偏差。
虛擬仿真實驗室是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平臺,是契合所有教學資源的載體。平臺上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數據庫資源是整個實驗室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區別不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辦學特色的重要標志。在搭建好實驗平臺之后,需要由專任教師不斷收集、整理和更新教學案例,尤其是本土化教學案例,用于填充實驗室平臺的數據庫。經統計,部分高職院校除了提供職業技能類的實踐資源外,還大量地填充了商業數據庫、專任教師授課視頻、在線教學課程等內容。但是,這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依賴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商業軟件公司一般只提供技術和自帶少量案例材料,相關的會計教學資源需要院校自行更新和補充。本土化案例的缺失,使會計仿真教學平臺不能達到預定使用目標。
會計仿真實驗室是實現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方式,是符合當前會計專業教學需求的。通過虛擬技術、信息技術、會計理論相互結合,為會計專業學生提前適應會計崗位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補充社會實踐的不足。會計仿真實驗室建設,也存在一些客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