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曉,師卿杰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鄭州 450008)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heart diseas)[1]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統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diseas),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diseas)。目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壓力增大,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公認的有效治療方法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行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然而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常損傷血管內皮,引發一系列炎癥及免疫反應,導致支架內或附近血管血栓形成,部分患者PCI 術后血管發生了再狹窄,而再次血運重建風險大,并發癥明顯增多,增加患者經濟負擔[2]。本研究采用加味參紅寧心方結合西藥治療PCI 術后再狹窄,通過觀察血脂、超敏C反應蛋白的演變,顯示了加味參紅寧心方對PCI 術后再狹窄的明顯作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心內科門診及住院的冠心病PCI 術后再狹窄患者6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男12例,女18 例,平均年齡(60.31±5.80)歲,平均病程(5.15±4.20)年,支架數平均(2.14±0.75)枚;對照組,男11 例,女19 例,平均年齡(61.20±4.73),平均病程(5.51±4.40)年,支架數平均(1.69±0.98)枚,2 組在年齡、性別、病程、支架數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對本研究的具體情況悉知,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制定[3-4]。再狹窄的標準:冠心病診斷和冠心病支架術后再狹窄的診斷參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與共識》[5]進行診斷,其中冠脈介入治療成功的標準:術后即刻病變血管直徑狹窄百分數減少>20%而且殘余狹窄<50%,視為介入成功。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標準:介入治療后殘余狹窄≥50%,隨訪時冠脈造影顯示管腔直徑狹窄≥50%。中醫診斷標準,中醫病名診斷及辨證標準:參考2002 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編寫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胸痹急癥協作組關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急癥診療規范》及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中醫氣虛血瘀癥候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制定,癥見胸悶,胸痛,氣短,心悸,體倦,乏力,自汗,面色晦暗,舌淡紫或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澀中的氣虛加血瘀癥候中的各1 項以上即可診斷[7]。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45~75 歲;2)缺血性心臟病,有心絞痛癥狀和(或)心肌缺血的證據;3)近期冠脈造影證實有顯著狹窄(≥70%),并行經皮冠狀動脈腔內形成術(PTCA)及冠脈支架植入術成功的患者;4)符合中醫氣虛血瘀證候者;5)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后患者;2)慢性完全閉塞病變(>3個月);3)嚴重左主干病變;4)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5)未控制的III 級高血壓;6)嚴重瓣膜性心臟;7)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8)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的原發疾病;9)合并其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老年癡呆;10)精神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或哺乳婦女等;11)過敏體質或已知對方案中所用中西藥過敏者;12)年齡>75 歲或<18 歲者;13)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剔除、脫落、終止標準剔除標準1)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安全性判斷者;2)凡不符合各納入標準而被誤納入者;3)納入后未曾用藥或無任何可評價記錄者。脫落標準:1)在試驗過程中不愿意繼續進行試驗,向研究者提出終止試驗要求者;2)實驗過程中不再接受用藥或檢查,失去隨訪者。終止標準:1)依從性差,中途自動放棄治療者;2)納入后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發生并發癥或特殊生理變化、使用了方案規定的禁用藥品及治療方法等不宜繼續接受試驗者;3)研究期間違背方案者;4)研究期間出現妊娠等情況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5A452]75 mg,每日1 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BJ25069)100 mg,每日1 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X20070073)20 mg,每日1 次,口服。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加味參紅寧心方口服,2 組療程均為12 周。加味參紅寧心方主要藥物組成為人參、西紅花、三七、水蛭、地龍。
1.6 觀察指標依據實驗室應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聯合血脂2 項進行治療前后對比評定。
1.7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實施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組治療前后血脂及hs-CRP改變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血脂及hs-CRP 改變情況比較(,n =30)

表1 2 組治療前后血脂及hs-CRP 改變情況比較(,n =3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1 冠心病PCI 術后再狹窄的形成及中西醫治療情況其機制涉及多方面因素,目前認為PCI 術中器械操作對冠脈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引起血小板活化,多種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趨化因子等參與最終導致血栓形成、血管再狹窄的發生。李海濱等[8]研究表明STIM1、CRP、ALP 水平是患者PCI 術后發生 ISR的獨立風險因素,CRP、STIM1 水平與術后支架內再狹窄成正相關。2 型糖尿病、高脂血癥,支架的大小、直徑、數量也參與血管損傷再狹窄的發生,糖尿病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9]。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急、慢性炎癥時相產生的敏感但非特異的標記物之一[10-11]。流行病學調查認為,炎癥反應在冠心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清中的hs-CRP 水平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12]。本研究中,再狹窄組在術后3 個月開始,其 hs-CRP 水平呈逐漸上升趨勢并始終維持在高水平狀態。
PCI 再狹窄的治療方面,目前西醫主要以氯吡格雷片(波立維)、阿司匹林腸溶片、他汀類藥物等治療,部分患者因出血、轉氨酶升高等因素而停藥,而中醫中藥在胸痹心痛病的治療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在PCI 術后再狹窄的治療中以其安全無毒副作用、擅長慢性病的特點,以及未病先防的理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西醫結合用藥,療效好于單用西藥,師卿杰[13]用黃芪歸葛湯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PCI 術后再狹窄療效滿意;金子安等[14]以夏橘化瘀膠囊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結果表明夏橘化瘀膠囊能有效降低PCI 術后心絞痛的發生率和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率;盧煒等[15]以養心定悸膠囊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炎癥因子及血管內皮功能的觀察,結果顯示hs-CRP 等炎癥因子較治療前明顯降低。
3.2 加味參紅寧心方療效分析加味參紅寧心方為李振華臨床治療冠心病氣虛血瘀型的經驗方參紅寧心膠囊加味而成。參紅寧心膠囊以中醫辨證施治作為切入點,是李振華從醫70 余年來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缺血經驗的基礎上研制而成一種中成藥制劑[16];加味參紅寧心方組方分析:君藥,人參,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功效為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臣藥,三七,性溫,味甘微苦,無毒,具有止血、消瘀、消腫、定痛功效。西紅花,性平味甘,歸肝經,能活血化瘀、痛經止痛,且兼有涼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效;佐使藥,水蛭,咸、苦,平,有小毒。歸肝經,破血通經,逐瘀消徵之功。地龍,咸,寒,歸肝、脾、膀胱經。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全方共奏益氣活瘀,通絡止痛之功。現代研究表明,人參具有抗休克作用,可使心搏振幅及心率顯著增加,在治療心功能衰竭時,強心作用更為顯著;人參中所含有的總皂甙中的 Rb1 皂苷,可使正常狀態下的心肌細胞的耗氧量能夠明顯得到緩解,心臟輸出量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提高應激反應能力;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性腺功能,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西紅花有輕度興奮心臟,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流量和心肌營養性流量的作用;保護和改善心肌缺血,縮小心肌梗的范圍;西紅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紅花黃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三七能夠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夠促進多功能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各種藥物誘發的心律失常均有保護作用,能夠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還能擴張腦血管,增強腦血管血流量;能夠提高體液免疫功能。水蛭水煎劑有較強抗凝血作用,能顯著延長纖維蛋白的凝聚作用,對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能改善血液流變學,能降血脂,消退粥樣硬化斑塊,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具有降壓、纖容、抗凝、增強免疫、抗腫瘤、抗菌、利尿、興奮子宮及腸平滑肌作用。地龍的主要成分蚓激酶樣物質具有類蚓激酶作用,不僅能直接溶解纖維蛋白,能激活纖溶蛋白,激活纖溶酶原為纖溶酶,間接溶解纖溶蛋白,抑制血管損傷后局部的血液凝固及附壁血栓的形成。
3.3 冠心病再狹窄病機探討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分析,本方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循環,抗凝、溶栓、降脂、抗心律失常及抗炎性、抗心力衰竭、提高免疫反應的作用,但五味藥物組成的最大特點是均具有抗炎作用。李振華認為胸痹心痛最多見氣虛血瘀證。中醫理論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旺盛則氣血化源充足,使心臟氣血充足而灌注心脈以榮之,氣虛則心氣虛,心氣虛則運血無力,血行不暢,氣虛血瘀;氣虛氣化無力,濕濁不化,則濕濁內生。胸痹心痛病機屬于本虛標實,氣虛為本,血瘀、痰濁為標。結合中醫臟腑辨證和創傷學理論來看,再狹窄起病及病理演變氣虛、血瘀、痰濁、瘀毒貫穿始終;中醫在辨證基礎上運用益氣化瘀,化痰解毒,止痛等藥物進行治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顯示出中醫藥防治冠心病PCI 術后再狹窄的優勢。所以,近年來臨床上采用中醫藥治療冠心病PCI 術后再狹窄,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