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光強
(江蘇省連云港市厲莊初級中學 222121)
初中物理學科學習難度大,大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感到極其艱辛,尤其是在學習一些“電功率”重點內容及難點內容時,常常心有余力卻不足.為了助力學生高效學習物理知識,教師不妨采用“深度學習模式”,令學生主動接受物理知識,加強對電功率內容的記憶印象及理解程度,將所學知識高效串聯,形成完整的電功率“知識網”,并增強知識應用能力.
1.深度學習和傳統學習方式間存在區別
在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下,教師普遍應用物理教材進行教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牢牢記住物理公式及物理概念.對于初中生來說,初步接觸物理學科時,這一門學科較為新鮮,因學習難度頗大,難以將相關知識加以串聯,為學生深度理解學習內容帶來負擔.在既往時期教學物理知識時,通常以純粹的理論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追隨教師思路聽物理知識以及訓練物理習題,對枯燥的物理知識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意識和能力.但是深度教學模式下,教師更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專注力,致力于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物理概念,有效串聯各章節內容,為學生高效記憶帶來幫助,推動學生主動探索物理內容,解決傳統物理教學時存在的問題,令學生深層次感受物理知識的樂趣.
2.物理學科特點決定該學科需進行深度學習
縱觀初中物理學科教材,便可發現涉及諸多領域知識,包含光電熱力學等內容不同知識背后有不同的物理現象.大多物理知識都與現實生活間有一定關聯,能夠在日常觀察相關現象時加以了解.因此,就要求學生養成主動觀察的意識,能善于從生活現象中挖掘物理知識.與此同時,在物理教學時,很多知識和考點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在學習電壓、電流以及電路圖等知識時,學生也常常拿捏不當.對于專業性物理知識來講,既枯燥又無趣,而且極其抽象.所以,學生若想通過淺顯的學習方法學習這一部分知識,則難以有效把握知識內容,所以就應深層次剖析物理知識,這樣才能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并養成“舉一反三”的意識,為日后高效解決物理習題奠定基礎.
1.課本中物理知識掌握深度不足
初中物理知識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這一渠道完成教學任務.物理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關于物理知識的掌握水平.據一些學生反映,在課堂上通常都感覺自己已掌握具體知識,但是在考試及習題訓練時,卻頻頻暴露問題.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與做題以及實驗時出現的內容不相符,學生未形成知識遷移能力,關于物理知識概念的掌握缺乏深度,所以難以應用物理知識.
2.學習物理過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維
在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知識時,應自主思考,不應一味關注權威性答案及標準答案.但是,在傳統物理學習模式下,學生常用慣性思維思考,非常不利于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思維.初中時期的孩子,大腦智力及心理都正處于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經常在物理實驗過程中產生懷疑,但是由于教師按照刻板的教學方法講解內容,要求學生按照固有實驗標準論證實驗結果,進而導致一些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表現越來越弱.
3.欠缺對物理知識的遷移及應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若學生在學習時習慣“生搬硬套”,則達不到靈活使用物理知識的效果,無法發揮物理知識作用.在物理實踐之際,學生常常不知怎樣遷移既往所學的內容,導致新舊知識間產生巨大鴻溝,涉及生活中的物理常識時,不知如何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現象.因此,急需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這樣才能保障學生靈活應用物理知識.
在初中物理學科體系內,“電功率”是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時,常常出錯,但是若應用深度學習方法,則可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及應用電功率知識,為日后順利學習物理課程帶來了幫助.
1.明確“最近發展區”,為深度學習準備條件
在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所學的已知內容,是影響學生物理學習成果的關鍵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學生對哪一部分物理內容感興趣,結合學生認知水平,關注學生能操作哪一部分物理實踐,能通過哪一種方式完成物理探究活動.只有針對學生物理學習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摸底排查,才能結合不同學生制定高效的物理教學策略,確保每一名學生只要踮起腳尖,便能摘到勝利的果實,強化學生物理學習熱情及信心.實質上,在學生現有的學習水準以及未來學習水準間存在一個區域,這就是所謂的“最近發展區”,這一區域是師生交往以及教師幫助學生發展的區域,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推動學生從事學習活動,便可不斷發展這一區域.教師在教學實踐時,要發揮“引路人”的作用,幫助學生勇于挑戰學習困難,從現有知識水平出發,致力于提高未來學習水平,比如在學習“電功率”時,教師應明確學生是否掌握消耗電能概念以及是否能結合電子電能表指示燈閃爍分析用電器消耗電能的狀況等,指導學生結合現有知識水平建構全新的電功率學習區域,為后期深度學習提供有利條件.
2.提供充足教學材料,為深度學習做好鋪墊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保障學生自主操作,教師應為學生準備充足的教學材料,進而拉近學生和物理學習內容間的距離,為后期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做好前期鋪墊.教師結合學生電功率“最近發展區”以及所學的知識內容,聯系教材知識點,為學生科學準備材料.比如:
試驗器材:秒表一只;家庭照明電路相關演示板(含有一只電子電能表,切記不要使用機械式電能表,這種電能表早已過時,且在生活中較為少見,轉盤轉動運動可見度不明晰,會增加學生觀察難度;兩只燈泡B,一只“220V 25W”燈泡A,一只“220V 110W”燈泡,還有一個開關.
實驗步驟:把燈泡A開關閉合,觀察燈泡A亮度情況,結合電能表發光二極管,觀察二極管是否存在閃爍現象;把燈泡A的開關斷開,接著將燈泡B的開關閉合,重復上述步驟;將燈泡A以及燈泡B亮度與電能表發光二極管閃爍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閃爍快慢表現.
設計思路: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已清楚地意識到學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電能表知識,結合學生對測量用電器消耗電能儀表和指示燈閃爍的掌握情況,合理創設物理情境,進而激活學生主動探究電功率知識的能動性,令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時,意識到不同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具有差異化特點,進而產生全新的認知需求,主動了解新概念,為學生后期深入探究電功率概念鋪好路.
3.借助直觀現象,指導學生建構深度學習框架
在電功率知識教學時,若要計算電功率,需要依靠固有公式去計算.然而,物理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促使學生掌握公式,還要學會在不同情景中高效展現公式作用.在教學之際,教師可以使用直觀現象,指導學生分析抽象知識,用直觀現象抓住學生注意力,教師可以準備2個小燈泡,把這2個燈泡接到教室內,指導學生觀察燈泡發亮程度,結合燈泡各自連接的電能表,分析指針運轉速度,促使學生意識到燈泡亮度和電能消耗間有一定聯系,誘發學生深層次思考,進而加深其對電功率概念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描繪生活中應用電功率的相關視頻片段,進而激活學生繼續深入研究的興趣,促進其大膽猜想,并通過實驗論證,最終完善物理知識框架.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方法在初中物理電功率教學時的應用作用不容小覷,可充分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素養,發展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