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乖:違背、背離,不協調。《韓非子·亡征》:“內外乖者,可亡也。”合:符合、適合。此處,以乖、合來說明書法創作過程中主客觀條件的相互作用。
[71]惠:恩惠。《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徇:通“殉”,為了某種目的而死。《史記·伯夷列傳》:“貪夫殉財。”徇知,猶言感人恩惠,酬報知己。
[72]遽(jù):匆忙、倉促。心遽體留:形容內心倉促,魂不守舍,反應遲鈍。
[73]怠:懈怠、疲憊。闌:衰退、消沉。情怠手闌:猶言神情疲憊,手筆乏力。
[74]萃:聚集。思遏手蒙:思路阻塞,手筆不暢。
[75]當仁者:此處指書法大家。得意忘言:《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處引用《莊子》的話,強調書寫中情感抒發的重要性,即強調書者書寫過程中的“意”。

[76]企:仰望、盼望。希風敘妙:仰慕前賢的風范,敘述其奧妙之處。
[77]徒立其工:此處指工細、但不切實用的言辭。敷:陳述、鋪敘。厥:代詞,其。
[78]揆(kuí):揣度、考察。庸昧:資質愚鈍,才識淺陋,常用作謙詞。不揆庸昧:即俗話所言“不揣淺陋”。
[79]風規:風范、品格,指文學作品風格。
書家在同一個時期作書,有合與不合,也就是得勢不得勢、順手不順手的區別,這與本人當時的心情思緒、氣候環境頗有關系。合則流暢俊秀,不合則凋零流落。簡略說其緣由,各有五種情況:精神愉悅、事務閑靜為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為二合;時令溫和、氣候宜人為三合;紙墨俱佳、相互映發為四合;偶然興烈、靈動欲書為五合。與此相反,神不守舍、雜務纏身為一不合;違反己愿、迫于情勢為二不合;烈日燥風、炎熱氣悶為三不合;紙墨粗糙、器不稱手為四不合;神情疲憊、臂腕乏力為五不合。合與不合,書法表現優劣差別很大。天時適宜不如工具應手,得到好的工具不如舒暢的心情。如果五種不合同時聚攏,就會思路閉塞,運筆無度;如果五合一齊俱備,則能神情交融,筆調暢達。流暢時無所不適,滯留時茫然無從。有書法功底的人,常常是得其意而忘言,不愿對人講授要領;企求學書者每每慕名前來詢其奧妙,雖能悟到一些,但多疏漏。空費精力,難中要旨。因此,我不居守個人平庸昧見,將所知的全盤貢獻出來,望能光大既往的風范規則,開導后學者的知識才能,除去繁冗雜濫,使人見到論述即可心領神會。

《書譜》局部 唐·孫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