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白《寒雀圖》賞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談及五代和北宋的花鳥畫,我們首先想到“徐黃異體”和黃筌、黃居父子。可惜徐熙的作品已經失傳,南唐后主李煜“愛其重跡”,宋太宗看到他的《石榴圖》后嘆道:“花果之妙,吾獨知有熙矣!”好在黃筌的傳世作品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花鳥畫的盛況,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說“黃筌富貴,徐熙野逸。不惟各言其志,蓋亦耳目所習,得之于心而應之于手也。”
黃筌所代表的“富貴花鳥派”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直至北宋熙寧時期崔白的出現,方才改變了中國花鳥畫的氣象和面目。不同于黃筌花鳥畫中所表現出來的富貴、華麗、濃艷之氣,崔白的花鳥畫獨辟蹊徑,走的是一派平淡天真的路子。崔白,生卒年不詳,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鳳陽東)人,為宋神宗熙寧、元豐(1068—1085)時的畫院畫家。他除了善畫花鳥之外,還工畫道釋鬼神,創作過許多壁畫。他尤工秋荷鳧雁,注重寫生,精于勾勒填彩,體制清贍,筆跡勁利如鐵絲,設色淡雅,別創一種清淡疏秀之格,一變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黃筌父子的濃艷細密之畫風。《宣和畫譜》記載崔白的作品有241件之多,但是流傳至今可以確定為崔白真跡的僅兩幅,一幅為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雙喜圖》,一幅為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寒雀圖》。

《寒雀圖》描繪隆冬的黃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棲入寐的景象。畫面中一共畫有九只寒雀,形態各異,或動或靜,或單或雙,或棲或飛。老樹枯枝預示著節令為深秋或者寒冬之際,交代了時節。原本寂靜蕭條的世界,仿佛因為這群寒雀嘰嘰喳喳的喧鬧聲而增添了幾分生趣。畫面中間有清乾隆皇帝的題詩:“寒雀爭寒枝,如椒目相妒。設有鶴來驅,拾仇共救護。”正是因為這首題詩,此圖由原稱的《九雀圖》改為《寒雀圖》。畫家的落款“崔白”二字出現在左四寒雀尾部的下方,以窮款為之,無紀年,卷后有明文彭的題跋。
在構圖上,畫家把雀群分為三部分:左側三雀,已經憩息入眠,處于靜態;右側二雀,乍來遲到,處于動態;而中間四雀,作為此圖的中心,呼應上下左右,串聯氣脈,由動至靜,使之渾然一體。整幅畫面有靜有動,麻雀身姿動態各異,正側、飛棲、宿鳴,各種動態和習性刻畫得惟妙惟肖,體現出畫家豐富的觀察積累以及深厚的繪畫功力。總體來看,九只麻雀從右到左儼然是從動到靜的狀態推進——從飛到憩。枝干則像一根線索將各種姿態的鳥雀們串聯起來。另外,每只麻雀都通過頭部的姿態與其左右彼此呼應,左數二三只和六七只雖緊身而立,但卻如一體,其左右相向的頭部好似一只麻雀的腦袋左右搖擺,以此與身邊同伴呼應在一條線上。我們不得不為畫家縝密的構思所折服。
此圖,畫家以干濕兼用的墨色、松動靈活的筆法繪麻雀及樹干。麻雀用筆極為工細,敷色清淡;樹干則用筆落墨很重,且烘、染、勾、皴渾然不分,造型純以墨法施之,筆蹤難尋,在形骨清秀的鳥雀襯托下,顯得格外渾穆恬淡、蒼寒野逸。施于畫面上的赭石雖已褪落,但卻絲毫未損害其神采的展現,野逸之趣盈溢于絹素之外。樹木枝干多用干墨皴擦暈染而成,無刻畫痕跡,明顯區別于黃筌畫派花鳥畫的創作技法。樹枝的表現則飽含“寫”的味道,以淡濕墨來皴染樹枝的輪廓,且旨在以極少數的位置敷色點出花蕾。這些暗紅色的花蕾,在這個時節的出現表明離春天的到來已經不遠。季節的輪回,萬物的枯榮,在微小的生命中得到了體現。盡管此圖在形式、風格上仍然較為工致優雅,但是北宋花鳥畫中占主導地位的“平和富麗”的特色在崔白的作品中已被慢慢消解,這也反映出北宋宮廷花鳥畫在審美感受上開始進入新的階段。

《寒雀圖》北宋·崔白 絹本設色 25.5cm×101.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九只寒雀,位置高低不同,單雙有別,動靜各異,就如同世間萬物的關系和特性一般,昭示著萬物生命的多彩多樣。透過九只形態各異的寒雀,亦能讀到幾許人間眾生的氣息。我們在驚嘆崔白超強的寫實技巧之余,同樣激嘆其對生命的洞察之深。至于崔白在創作這卷作品時是否想到這些已經不再重要,藝術的魅力本身就在于觀者在藝術欣賞時對人生的各自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