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婷 張詩雅
過渡環節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銜接前后兩個獨立活動的中間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兒園的過渡環節有豐富的教育價值,有效的組織過渡環節可以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如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此外,教師在過渡環節能發現幼兒的興趣,并以此為依據生成課程。當前幼兒園過渡環節組織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對過渡環節的概念理解不清晰;教師對過渡環節的重視程度不足;過渡環節以幼兒等待為主且活動重復性較強。為改善過渡環節組織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建議:首先,幫助教師豐富關于過渡環節組織的知識,使其明確過渡環節的概念和價值;其次,豐富過渡環節活動形式,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利用各種游戲組織過渡環節;最后,根據不同過渡環節的不同性質合理規劃過渡環節時長,將過渡環節納入一日活動計劃。
教師對過渡環節的概念理解不清晰 過渡環節在保證生活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上,還能挖掘其他有發展價值的內容,如能夠鍛煉幼兒的勞動能力、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有教師認為過渡環節是教學活動開始前的導入,對過渡環節缺乏正確的認知,將過渡環節與教學活動的導入部分相混淆,甚至用導入代替過渡環節,忽視了過渡環節的存在。實際上,教學活動的導入是存在于教學活動內部的,屬于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更好地組織活動、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設置的一個教學活動的前奏,它并不能夠銜接前后兩個活動。若將過渡環節與導入相混淆,誤將過渡環節當成教學活動前的導入,易導致活動與活動之間缺乏銜接,既不利于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順利進行,也沒有充分發掘過渡環節的價值。
教師對過渡環節的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教師認為過渡環節的價值在于培養幼兒常規,甚至認為讓幼兒安靜等待就是在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能力,實則是在浪費幼兒的時間。有些教師僅是從保障幼兒安全的角度出發組織過渡環節活動,雖然避免了幼兒因無所事事、打鬧等引發的安全事故,但并沒有主動地去珍視與挖掘過渡環節在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方面的獨特教育價值。一些教師認為過渡環節不需要列入計劃,且其重要程度不及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動,如教學活動、戶外活動等。通常情況下,這類教師會跟隨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隨機選擇某個活動組織過渡環節,如帶班教師“突發奇想”—“我們一起來唱兒歌等一等還沒過來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今天學的古詩等一等其他小朋友”。
過渡環節以等待為主且重復性較強 研究發現,組織過渡環節時,幼兒常常是在消極等待中度過過渡環節,即讓先過渡完成的幼兒等待行動比較緩慢的幼兒完成轉換后再一起行動,無疑是在浪費幼兒的寶貴時間。在這無意義的等待中,幼兒難免會出現閑聊、打鬧的行為,以致教室出現混亂狀態:一些幼兒在努力完成上一個活動、一些已經過渡完成的幼兒在追逐打鬧、一些在安靜等待……這時教師往往難以收場,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讓幼兒安靜下來,有些方式甚至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當前過渡環節的組織形式有很多,而教師最常運用的是手指游戲。手指游戲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有益于幼兒智力的發展。但過于頻繁地使用手指游戲進行過渡,也可能使幼兒逐漸喪失興趣。除了手指游戲,有時教師還會組織幼兒唱兒歌、自由閱讀等,但這些方式都會被經常且重復使用,使得很多幼兒對教師組織的活動缺乏興趣。
豐富教師專業知識,明確過渡環節的概念和價值 過渡環節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銜接部分。教師要能夠把過渡環節的價值納入自身的教育意識,借助過渡環節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幼兒園過渡環節的組織是教師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體現,因此,必須幫助幼兒教師豐富關于過渡環節的專業知識,明確過渡環節的概念和價值。教師在對過渡環節有清晰的認知后,才能夠對過渡環節加以重視,從而有效地組織過渡環節活動,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教師主動學習,豐富有關過渡環節的知識。主動學習即學習者通過某種方式主動自愿地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幼兒園教師需要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要能夠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主動地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教師通過主動學習能夠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更快地將知識內化。若教師能夠看到過渡環節對幼兒成長的價值,對過渡環節的組織充滿興趣和積極性,愿意主動獲取關于過渡環節的知識和組織方法,那么教師就能夠主動地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摸索有效組織過渡環節的方式方法。為此,教師應主動尋找書籍或者文章學習相關內容,比如多看一些關于過渡環節組織的文章;也可以搜索并閱讀有關過渡環節組織的論文,從理論層面理解并肯定過渡環節的價值;另外,教師要善于對工作中的現象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培養自己的教育機智。
幼兒園領導提高對過渡環節的重視,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幼兒園領導要不斷吸收前沿的幼教知識,做好幼兒園教師的思想帶頭工作,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關于過渡環節組織的培訓。如每周三中午教師們一起交流,說一說自己班級過渡環節的狀況、自己用了什么樣的組織方式、哪個過渡環節是最難組織的、在組織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等等,呈現問題之后教師們共同出謀劃策,提出建議,教師在運用建議后進行反思總結,提升經驗。組織教師們交流研討,一方面能使教師更加重視過渡環節,另一方面給教師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使教師集思廣益、互相借鑒、不斷反思,從而更高效地組織過渡環節。
珍視游戲獨特價值,豐富過渡環節活動形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游戲為幼兒提供了發展自我的空間和機會,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動作、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社會性的發展。把游戲貫穿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既保證了幼兒游戲的權利,又能夠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的在園生活環境。不同的游戲形式對幼兒的成長具有不同的發展價值,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宜的游戲來組織過渡環節。
運用民間游戲過渡,給幼兒傳統文化熏陶。民間游戲種類十分豐富,不同的游戲對幼兒有不同的教育價值,如丟手絹,既能鍛煉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又能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由于過渡環節時間較短,在選擇時應傾向于容易開始且容易結束的民間游戲,如跳房子、翻花繩、猜謎語、七巧板等。教師應在組織活動前準備好相應的游戲材料,在活動中有計劃地帶領幼兒游戲,讓幼兒體驗到民間游戲的樂趣,促進幼兒身體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性等的全面發展,同時增添過渡環節的趣味性。
開展自選區域游戲,把游戲的主動權還給幼兒。區域游戲是幼兒自選、自主、自由的游戲,是幼兒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在區域游戲中幼兒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在過渡環節中運用區域游戲一方面能夠延長區域游戲在一日生活中的總時長,保證幼兒區域游戲的時間;另一方面能夠避免過渡環節出現消極等待現象,比如午餐前有較長的過渡時間,教師可以組織過渡完成的幼兒自選活動區,利用這較長的過渡環節時間進行區域游戲,避免消極等待。
合理規劃過渡環節,適當安排過渡時長 將過渡環節納入一日活動計劃,注重靈活性。為了避免單一重復的過渡環節組織方法,教師需要制訂明確的過渡環節計劃,交替使用各種方式,提供相應的活動內容和材料,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活動。此外,過渡環節應該是幼兒身心放松的時間,要注意給過渡環節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對幼兒少一些規則的限制和束縛。例如本周的過渡環節活動若以民間游戲為主,教師就要提前搜集好開展民間游戲的材料,有順序地依次給幼兒提供,放在幼兒容易拿到的地方,過渡環節時允許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減少干預,讓幼兒自主探索,當幼兒有新奇想法時允許與同伴交流溝通。
根據不同過渡環節的性質,適當安排過渡時長。不同的過渡環節有不同的特點和性質,應針對不同的過渡環節合理安排過渡時長。如在區域活動后教學活動前過渡時,幼兒需要收拾整理玩具、喝水、如廁等,由于幼兒之間存在個別差異,自理能力強的幼兒很快完成過渡,等待其他幼兒一起進行教學活動。為了避免幼兒的消極等待現象,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過渡環節活動如讓幼兒自選圖書進行閱讀,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幼兒的過渡情況及閱讀情況適當延長過渡時間,保證每個幼兒在這個時間段都有機會閱讀。
總之,過渡環節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地組織過渡環節既能保證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連續性,又有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同時還有助于教師開發新課程。因此,教師要明確過渡環節的概念,珍視過渡環節的教育價值,合理地組織過渡環節,豐富過渡環節活動形式,充分發揮過渡環節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獨特價值。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