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泥咕咕”是河南省浚縣民間對泥塑小玩具的俗稱,因其能用嘴吹出“咕咕”的聲音而得名。“泥咕咕”主要產于浚縣黎陽鎮楊玘屯村,因其造型古樸、別致,被民俗專家稱為“歷史的活化石”。“泥咕咕”作為中原地區特有的文化符號,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和發展,承載著豐厚的文化氣息。
浚縣“泥咕咕”包括三大類、50多個品種。主要有以三國、水滸和瓦崗軍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獅子等形象的動物。浚縣“泥咕咕”以黑色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筆點畫出各種花樣。彩繪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描繪上白土粉、大紅、大綠、大藍、大黃等條紋,大都用原色彩,很少用調和過的中間色。顏色以蛋黃調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發亮,對比強烈。
如今,浚縣“泥咕咕”還是以小手工作坊生產為主。農閑時節,全家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邊制作邊說笑,和泥、造型各司其職,制作出來的“泥咕咕”晾干后,再在自家的小土窯里進行燒制。
這種來自泥土深處的民間藝術,在繼承并發展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僅只是呈現美好生活的載體,更是一代代手藝人對精神信仰的堅守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