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貼春聯
貼春聯在宋代開始盛行,自此形成每到過年時家家貼春聯的習俗。春聯,又稱“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普及始于明代,這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春節前,朱元璋下令百姓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最初,春聯是題寫在桃木板上的,后來改寫在了紙上。因桃木的顏色為紅色,紅色又有吉祥、避邪之意,所以后來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貼“?!弊?/p>
春節貼“?!弊制鹪从诠糯拇禾磉_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希望。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弊仲N在屋門上,寓意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有倒著貼“福”字的習俗,利用“倒”字與“到”字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團圓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據南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我國在南北朝時已有在除夕夜吃團圓飯的習俗了。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往往都是家人們一起動手,在家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在北方,年夜飯必吃餃子,寓意團圓。
●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壓歲錢最初的寓意為鎮惡驅邪。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將錢編作龍形,置于晚輩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長輩用紅紙將錢包裹住,再分給晚輩。
●拜年
新年的第一天,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漂亮的衣服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輩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
●吃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中國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在春節吃年糕的習俗,年糕有紅、黃、白三色。在古代,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