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琪 盧智增
摘?要:在我國,農村人居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急需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治理。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到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正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宗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著中國農村的生態建設朝著更加明朗的境地前進,為農村生態建設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治理方向。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個美麗鄉村作為強有力的支撐,而美麗鄉村建設之首就是加強治理和改善鄉村的人居生態環境。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的治理也需要協同并進?;诖吮尘?,本文以保定市蠡縣北埝鄉泊莊村為例,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發現了其在農村環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為其提供治理參考依據。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07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2018年9月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簡稱《規劃》)特地將“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作為“第六篇”的標題,提出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1?泊莊村人居環境治理現狀
近年來,隨著地區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問題逐漸被重視起來,泊莊村地處河北省保定市,是空氣污染、環境污染相對比較嚴重的地方。而自2019年冬季起,泊莊村開始采用燃氣供暖,使得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近年來村內偏僻土路改修水泥路開始提上日程,使得村民對環境治理有了更大的期待。
雖然空氣質量有所提高,在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處理,例如,村民日常仍然會隨意在街道潑灑廚余污水,向廢棄河道內丟棄生活垃圾,廢棄房屋用地處仍然是動物糞便堆積的地方,村內旱廁改建工作不起步、不作為,甚至還有個別村民至今仍采取焚燒的方式處理部分生活垃圾等。面對這些積留已久的問題,至今沒有措施進行治理,且大部分村民甚至村干部都將這些問題自動忽略了,因此還需要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并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和改善。
2?泊莊村人居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
2.1?治理主體責任缺失
2.1.1?居民保護環境觀念意識淡
理論上,農民應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主力軍。但在實際環保行動中,因為受教育水平較低,環保意識淡薄,許多農民認為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是政府、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的事,與自己無關。只有當生態環境問題影響到自己的生產與生活時,他們才會通過非正式渠道訴諸政府,或秉持“誰污染,誰負責”的理念,到有關企業“討個說法”。因而當農村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時,當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嚴重缺失時,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將責任完全歸結在政府部門職責不到位。但是對于農村整體環境治理來說,農村居民的作用和影響范圍才是最大的,只有當保護環境的意識深植于居民腦海時,所造成的生活垃圾大大減少時,此時再加上政府部門的調控處理,農村環境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2.1.2?村干部對環境治理監督管控不到位
針對集市產生的大量垃圾問題,村干部已經指派了專人負責集市后的清掃問題,目前,基本集市后的三四個小時內即可恢復街道原狀。但是面對各類生活垃圾的隨意傾倒,村干部沒有盡到監督管控的職責。面對廢棄河道內的大量垃圾問題,積年沒有采取措施處理。沒有深入了解居民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問題。部分村干部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很淡,導致泊莊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2.2?環保教育宣傳不足
居民環保意識的淡薄,一方面與其文化程度以及時事政治的關注度有關,另一方面與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教育宣傳有關。泊莊村很少有專門的環境保護政策宣傳,這就使得村民一直沒有意識保護自己周圍的環境,認識不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甚至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開展垃圾分類時,村民的反應一方面是認為垃圾分類非常復雜、麻煩不愿意去做,另一方面抱有僥幸心理,認為改革從大城市到農村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需要著急。這就是環保教育宣傳不到位導致的后果。因此,加強農村地區的環保教育宣傳非常重要。
2.3?缺少地方法規的強制管控
居民生活垃圾的隨意傾倒,一方面與自身環境保護意識淡有關,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相關地方法規的強制管控。村民破壞環境的行為屢見不鮮,但是從來沒有懲罰措施,甚至連勸告都沒有,這就使得村民不會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不看重環境保護這項工作。
2.4?缺少整體規劃、科學指導
針對泊莊村環境治理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方面沒有完整的改善計劃,另一方面缺乏科學的指導,改善不知從何做起,如何改善,目前已經改善的地方大多屬于上級政府的大幅度多村統一舉措,如上文提及的冬季燃煤問題。
2.5?基礎公共衛生設施嚴重缺乏
泊莊村基礎公共衛生設施嚴重缺乏,街道兩旁沒有垃圾桶的設立,導致大部分人垃圾隨手丟棄。街道沒有下水道,雨季的降水基本依賴蒸發。污水處理設施嚴重缺乏,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為傾倒至廢棄河道。環境衛生設施如公共廁所、清掃垃圾糞便、街道灑水等與保障公共衛生有關的設施更是嚴重缺乏。
3?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對策
3.1?重視人的因素,強化主體責任意識
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人類自身造成的,因而重建農村生態環境時首先要考慮人的作用。要強化對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教育,發展歸根結底是以人為主導的,發展的目的也是為了人類本身,人的意識對環境的好與壞有著決定作用,可以看到過去的發展普遍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新時代下將生態文明提上了發展日程之首,這就需要我們全社會,尤其是農村居民提高自己的主體責任意識。同時還需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道德的教化作用,總結經驗教訓,爭取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的普遍意識,同時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必須發揮應有的模范作用,對于鄉村企業家要督促其完善合理的排污設備。
不論是農村生活居民、鄉鎮企業家、外遷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都需要強化責任意識。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不是一件易事,不能只有法規來強制要求,更多的,應該是各個主體自身的責任意識的加強,只有每個主體都能夠發自內心的想要改善生態環境,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才能從根本得到改善。同時,加強治理主體責任意識,也需要地方政府與村民之間、村民與村民之間彼此之間相互監督,遇到損害環境的行為能夠及時匿名舉報,對政府的不力治理提出相應的建議。
3.2?加強農村居民環保知識教育
農村居民既是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受益者,也是環境保護和治理的主要力量,農村居民的生態文明素質和環保意識的強弱對農村生態治理的成效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加強對農村居民的環保知識教育極為重要,可以定期邀請相關專家開展講座,強調環境友好對于自身、社會發展的諸多益處。
3.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僅僅靠群眾的意識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調控來完成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特點,使得那些想要投機取巧或者自私自利的人沒有辦法鉆空子。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在不違背國家相關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等方式針對垃圾傾倒問題、垃圾處理問題進行協商,在聽取村民廣泛意見的前提下,達成半數同意之后將相關要求以條例、村規等方式確定下來,達成環境治理的明文規定。以此方式來推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能夠讓廣大農村居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政府對于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視,從而促進村民自覺保護環境。
3.4?強調計劃的作用
以前的發展基本就是毀滅式的發展,不考慮可持續發展以及循環發展,沒有計劃,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民眾主體參與,一味過度消費自然環境,焚燒處理,填坑處理等造成了農村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后果。而新時代下生態環境的治理問題就必須看到以前發展的不足之處,從而調整治理的方式以及方向,做出因地制宜的合理的科學規劃。不能只顧眼前的發展而忽視長遠的利益,要科學的對農村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農業污染問題、鄉鎮企業污染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進行設計和規劃,循序漸進的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治理方案和計劃。
3.5?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
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必須有完善的基礎公共設施作為保障。資金不足時,村干部應該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請示,或者積極與鄉鎮企業家達成合作,引進資金。同時上級政府也應該多多給予財政支持,使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完善。重視村民的力量,通過環保知識教育,促使更多的村民認識到自己也是環境治理的一分子,積極配合村委會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4?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倡導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通過對一個個村莊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從而帶動整個國家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建設,從而就可以通過一個國家的示范,使全球每一個國家都能夠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因此,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問題必須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重視,每個地方都要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方向來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同時,由于不同地區之間具體情況不同,各地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改變發展和建設方式,可以相互學習,但絕不是照搬。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必須做到多元主體的共同作用。農村居民提升保護環境意識,政府提供資金支持、技術保障以及治理方案,并且可以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企業家能夠自覺遵守政府的各項要求,通過多方面主體的共同作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參考文獻
[1]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N].光明日報,2018-05-20(1).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18-10-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26/c1001-30315263-2.html.
[3]張志勝.多元共治: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創新模式[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6(01):201-210.
[4]羅志勇.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中的農村生態治理問題研究——以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生態治理實踐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