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聯系房產中介意欲買房時,他們總是對房產信息顧左右而言他,打太極、轉移話題、含糊其詞、先給承諾……讓人總覺得他們沒有告知實情。那么,如果在簽訂購房協議時,中介為了促成交易而故意隱瞞實情,買主發現后想解約,此時買主是否需要支付中介費呢?我們一起看一個案例:
【案例】彭某想要出售自己的房屋,便通過一家房屋中介尋找合適的買家,隨后,又于2019年10月11日與買家賴某在該房屋中介的介紹促和下簽訂了一份房屋產權轉讓買賣協議。房屋面積131平方米,轉讓價為69萬元。同時約定:在當月21日前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賴某應立即支付定金2萬元,中介費由買賣雙方協商支付。當時協商由買家賴某支付房價全款的1.5%、彭某支付房價全款的1%作為中介費,如果違約,則由違約方雙倍支付。然而,協議簽訂后,賴某于當月20日表示拒絕履行協議。
房屋中介認為賴某的行為違約,應按照之前簽訂的協議約定雙倍支付中介費,于是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彭某立即雙倍支付中介費共3.45萬元。
被告賴某辯稱:其確實與該房屋中介、彭某簽訂了房屋產權轉讓協議,但她查詢了不動產交易中心的登記信息后得知,該套房子系彭某從其弟弟、弟媳處購得,且僅支付了部分款項,產權并非只屬于彭某一人,且房產證上的產權人也不是彭某的名字,而是彭某的弟媳方某。賴某認為,該份協議是無效的,涉案房產存在交易不能的客觀事實,并且其尚有7萬余元抵押債權未還清。中介為了促成交易,伙同賣家隱瞞了該實情,房屋中介應承擔全部過錯責任,且房屋中介并沒有和賴某簽訂書面的房地產經紀服務合同,也無權收取任何費用,法院應駁回其全部訴求。
【法官拍案】法院判決駁回原告房屋中介要求被告賴某支付3.45萬元中介費的訴訟請求。
本案中,該份購房協議由第三方房產中介出具,其包含買賣雙方關于購房的約定,也包含房屋中介的權利義務約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條規定:“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托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彪m然中介人——房屋中介在該單交易中付出了勞務,但并不意味著只要買賣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就一定可以收取傭金。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托人盡到如實告知的義務,也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的規定。
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并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案中,房屋中介在簽訂協議時未盡到報告義務,未對買方賴某如實告知涉案房產的所有情況。因此,房產中介不具有中間報酬請求權,故法院對原告的訴求不予支持。
【律師支招】購置房產是人生大事,切不可掉以輕心。如存在以上案例中的情況,中介在交易過程中隱瞞事實,買賣雙方任意一方毀約都不需支付違約金。
在購房以及和中介簽訂合同時應注意:(1)在挑選房屋中介時,一定要選擇具有營業執照、大型的、信譽良好的中介公司。(2)防備諸如“意向金”等法律陷阱,注意合同的各項條款,仔細研讀合同的每一個字。(3)不要把房款輕易交給中介。(4)堅持三方見面,如果無法做到三方見面,那就要向中介索要賣家的委托合同,并仔細查看委托合同中的具體內容。(5)要求開具票據,并注意收費票據的內容描述,比如“定金”與“訂金”的區別,并應妥善保管各種書面資料和收費票據以作憑證。
在房屋交易的過程中,委托人最好先到各登記機關查清所購房屋產權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繼承問題、是否存在共有人、是否取得產權證書等情況;弄清房屋是否具備可轉讓條件,是否存在抵押、查封或擔保等履行障礙;查看委托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是否有效合法,是否存在無權代理或過期委托等情況;核對相關稅費的計算標準和承擔主體等是否合法、明確。
(資料來源:人民法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