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晨雨
聽說過膽囊結石、腎結石,那你知道扁桃體結石嗎?25歲的孫女士便深受其害。她入職一家公司兩個月了,但和同事的關系仍十分疏遠,交談、工作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聽到同事私下里說她高冷,孫女士真是有苦說不出。“我哪是高冷,我是有口臭啊!”這樣想著,孫女士終于下定決心去醫院治治口臭的毛病。
一開始,孫女士以為自己是腸胃問題導致的口臭,便先去了消化內科。因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長期口臭的常見病因,孫女士便進行了碳14呼氣試驗檢查,但結果顯示她并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醫生的建議下,孫女士來到耳鼻喉科繼續尋找口臭的原因。耳鼻喉科醫生很快發現,孫女士的口臭源于扁桃體結石。
扁桃體結石,是指在扁桃體表面聚集形成的若干黃白色、干酪樣的塊狀物,可能還會形成較硬的鈣化塊。有些朋友只要張開嘴,對著鏡子,在手電筒光線的照射下,就可以觀察到自己的扁桃體,檢查有沒有扁桃體結石。
大多數患者的扁桃體結石較小,不會引起任何癥狀,多在影像學檢查或查體時偶然發現。少數患者扁桃體結石的體積較大,就可能引發口臭,味似臭雞蛋。此外,扁桃體結石還可能引發以下癥狀:
1.異物感。咽部一側持續異物感,使用各種治療慢性咽炎的藥物,均無明顯效果。
2.從嗓子里咳出顆粒狀物。扁桃體結石脫落時,刺激咽部引發咳嗽,可能將結石咳出來。那種淡黃色的米粒狀物,用手一捻就碎了,聞一聞還有臭味。
3.誘發扁桃體炎,出現嚴重咽痛、發熱等癥狀。
扁桃體為什么會長結石呢?其實,扁桃體并不是一個光滑的球體,而是一個坑坑洼洼的球狀物。每個扁桃體表面會有6~20個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凹陷,我們稱之為扁桃體隱窩。當扁桃體隱窩的開口太小,隱窩太深、太大時,一些分泌物和食物殘渣就會聚集在扁桃體隱窩內,累積成塊。時間長了,部分物質會發生鈣化,變硬,就形成了扁桃體結石。其中,扁桃體的上方是最容易發生結石的部位。那股濃濃的臭雞蛋味兒,正是這些富含蛋白質的殘渣腐敗、變性后產生的。
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扁桃體隱窩內的物質還會成為各種有害細菌的“饕餮盛宴”,滋生的大量細菌會引發化膿性扁桃體炎。
既然扁桃體隱窩里容易聚集各種臟東西,還容易發炎,那么扁桃體為什么非要長這些隱窩呢?
我們常說的扁桃體,醫學上稱之為腭扁桃體。除了腭扁桃體,咽部還有咽扁桃體(也叫“腺樣體”)、咽鼓管扁桃體、舌扁桃體等組織。它們都屬于淋巴組織,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其中腭扁桃體最大,也最容易被觀察到。
之所以咽部聚集了如此多的淋巴組織,是因為咽部位于我們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入口處,我們所有吸進來的空氣、吃進來的食物,都要先從咽部通過。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識別那些進來的物質,然后判斷哪些對人體有害,并產生抗體等免疫物質,盡快將它們消滅。
想要識別“敵人”,就必須先接觸“敵人”。扁桃體的表面積越大,接觸的機會也就越多。所以,扁桃體表面長出那么多扁桃體隱窩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增加扁桃體表面積,更好地完成免疫系統賦予它的使命。
患者若沒有不適的癥狀,大多數的扁桃體結石無需治療。部分扁桃體結石通過反復漱口就能脫落;對于異物感明顯、漱口無法解決的結石,耳鼻喉科醫生會用槍狀鑷(耳鼻喉科醫生常用的一種工具)或者小刮匙去除結石。對于扁桃體結石多次復發的患者,總往醫院跑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我會建議這些患者接受扁桃體割治治療。用利刃把扁桃體隱窩割開,既能把扁桃體隱窩的開口變大一點,在創口愈合時還能形成新的瘢痕組織,填補過大的隱窩腔,讓扁桃體隱窩變小、變淺。
針對割治仍舊無法解決的頑固扁桃體結石,最后的辦法就只剩下扁桃體切除手術了。不少患者在就醫時特別喜歡問醫生,某一種治療方法能“去根兒”嗎?會復發嗎?遺憾的是,多數疾病的多數治療方法都無法實現這一美好愿望。但切除扁桃體,可以保證扁桃體結石不再復發,達到治病“去根兒”的理想效果。
但也有患者存在這樣的疑惑:既然扁桃體屬于免疫系統,那么切除了扁桃體是不是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導致抵抗力下降呢?
患者有這樣的問題并不奇怪,因為醫生們也同樣有過類似的擔憂。對于這個歷史已經超過130年的手術,很多醫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觀察。但并未發現切除了扁桃體讓患者更容易患上諸如氣管炎、肺炎之類的疾病。相反的是,部分腎炎或心肌炎患者,切除扁桃體反而能夠減輕或治愈腎臟或心臟的炎癥。所以,對于有明確手術適應證的患者,請相信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