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李朝 劉建
人老先老腿,老年人的膝關節疼痛是常見問題,一旦發作就會出現站著痛,走路痛,上下樓梯痛,下蹲也痛。更有甚者,睡醒后,腳一下地,膝關節就痛,十分痛苦。
膝痛多年求助范教授
55歲的張女士膝關節疼痛多年,至今仍然反復發作。其實,張女士平常已經很注意保護膝關節,時常戴護膝。但今年上半年以來,張女士的膝痛明顯加重,雖然堅持到醫院就診,做針灸、中藥敷貼、理療等治療,但療效不理想,于是慕名來找廣東省名中醫范德輝教授診治。
范教授檢查發現,張女士步態異常,下蹲困難,左膝關節有壓痛,通過動態觸診可感覺到左側髕骨的移動路線不正。她判斷張女士反復的膝關節痛是膝關節錯位導致的。在明確診斷后,范教授給張女士做了膝關節的手法復位,另外再讓她進行肌肉功能鍛煉,加強保護作用,幾次治療后,張女士的雙膝關節疼痛就緩解了許多,可以正常下蹲了。
膝關節錯位致“筋出槽”
范教授指出,常言道:骨錯縫,筋出槽。骨關節位置不正,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或肌腱就容易發生“翻轉”,出現異常受力,導致疼痛。因此,治療的重點是糾正錯縫的骨頭和出槽的筋。
正常情況下,當人們彎曲膝關節時,髕骨沿著既定的路線從上往下移動。而張女士由于膝髕骨的位置不正,導致左邊膝關節在彎曲的時候,髕骨的移動軌跡發生偏移,從而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出現下蹲受限和疼痛的情況。這時候,只需要簡單的一個手法,將髕骨在移動中歸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除此之外,膝關節周圍肌肉、組織力量不平衡,髕骨摩擦受傷,也會造成膝關節病損。
預防膝痛做好這三招
范教授指出,很多人保養膝關節是直接針對膝關節進行鍛煉,這是遠遠不夠的。除了鍛煉膝關節局部外,髖與踝的鍛煉一樣很重要。范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推薦以下3個簡單有效的動作。
1.屈伸運動 平臥在床上或坐著,稍用力勾腳尖,然后用力、緩慢蹬腳尖,重復進行,目的是保持踝關節靈活性,同時讓小腿肌肉收縮,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平臥抬腿 自然仰臥平躺于床上,健康的腿屈膝立于床板上,患腿保持伸直狀態,慢慢抬離床面,保持約5秒鐘,緩緩放下,重復約10次,可左右交替。
3.臀橋 自然仰臥平躺于床上,雙腿屈起來,臀部發力,慢慢將身體頂起來,保持3秒,然后慢慢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