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濤
老張退休后,特別喜歡回憶過去。一提到年輕時的事情就很開心,除了往事之外沒有什么讓他感興趣的話題。于是他經常翻出相冊,邊看邊回憶往事。有時他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呆,不言不語,待在家里不愿出門。
從心理學上分析,老張這是退休后在病態性懷舊心理的作用下出現的抑郁問題。
懷舊是人的普遍心態,古往今來一直都有。孔子曾感嘆“逝者如斯夫”,李白也發出“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慨嘆,均為懷舊心理的反映。
人們為什么喜歡懷舊?
從心理學上分析,懷舊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當人們面臨矛盾和沖突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和“過去”做對比。這是潛意識中通過“對過去的回憶”來尋求安全保護。因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把過去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加以強化、美化,從而彌補現實生活的不滿和缺憾。在對往日好時光的回憶中,心靈得到安慰,怨恨得以發泄。老年人意識到生命所剩無多,心里隱隱產生恐慌,很容易反復回想過去并加以美化來安慰自己。
所以說,適當懷舊是有益健康的。但是,懷舊畢竟往往起源于個人的失落感,要有一定的限度,過猶不及。過度懷舊的人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去積極面對當下的生活,采取了回避或對立的“鴕鳥”態度,陷于往事不能自拔,則會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適應。同時沉溺在懷舊中獲得的“暫時安寧”的假象會繼續強化對過去的依戀,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個體與環境的隔閡如同滾雪球一般不斷變大,容易形成病態懷舊心理和行為。
可以說,病態懷舊心理往往是不能適應環境的表現和結果,是一種逃避現實的策略。
因此,要避免懷舊心理對個人的傷害,警惕出現病態性懷舊心理,一方面,要在懷舊中找到自信與勇氣,拿出以前直面問題的心態去解決當前的難題。另一方面,要學會適度遺忘。適度遺忘不但有利于正常的記憶,而且在養生保健中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減輕大腦負擔,降低大腦的消耗。適度積極地遺忘,尤其善于忘掉那些使人心潮難平的煩惱,對保持平靜的心理和健康的身體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