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研,崔偉超,劉紅雨
(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天津30048)
近些年來,由于國內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環境保護的標準越來越嚴格,對生產工廠排放廢水總含鹽量的標準要求也越來越高[1]。高鹽廢水的處理主要針對廢水中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有機物與無機鹽。目前這類廢水普遍是在生產許多精細化學品、農藥、染料及中間體時產生的,并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2]。例如精細化學品四溴雙酚A 的制備過程中會有三溴雙酚A、三溴苯酚等溴系物質及其他微量的酚類物質,這些物質中有的微溶于水,會混入到硫酸鹽廢水中,導致在硫酸鹽廢水蒸發濃縮工序中,產出大量的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副產硫酸鈉廢鹽渣,據統計近年來全國化工行業每年副產硫酸鈉廢鹽量都很高,這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精細化工及中間產品的發展[3]。這些化工生產副產廢鹽渣因含有水分而容易結塊,不好處理,又因為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從而無法直接作為工業原料使用,因此許多企業都將其堆存[4]。隨著這類鹽渣的長期產出,廠區庫房被逐漸沾滿,堆存在戶外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還對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些廢鹽中大多為可溶性無機鹽,而可溶性鹽中所包含的有毒性有機物質會隨雨水流失,嚴重破壞周圍植被,危害周圍土壤[5],污染水源,惡化水質對人們的生活環境構成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對這類副產廢鹽進行有效、資源化處理已經成為化工行業急需攻克的重要問題[6]。
根據調研了解到對化工生產中副產廢鹽的處理方法主要三種:洗鹽法[7]、高溫處理法[8]、制純堿法[9]。洗鹽法是用飽和堿性鹽溶液或有機溶劑洗滌副產廢鹽,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將廢鹽中有毒、有害有機物質洗滌、過濾去除。該方法只適用于成分單一,且有毒、有害有機物質含量低的副產鹽渣,但在處理過程中也出現了有機溶劑、洗滌水等二次污染。同時由于副鹽中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一般不固定,造成有機溶劑或堿洗水的加入量、循環套用批次難以控制。高溫處理法是將廢鹽置于高溫條件下焙燒,溫度不低于500℃,使用的焚燒設備一般有沸騰爐、回轉窯等。在高溫下廢鹽里包含少量的有機物會分解成氣體,達到去除的效果。該法最困難的問題是:鹽容易在高溫(高于鹽的熔點)下發生熔融、結圈、結塊現象,導致設備無法正常轉,所以工業化難以實現。而制純堿法是先配制飽和廢鹽水溶液,然后在一定條件下加入氮氣、固態碳化銨或二氧化碳。在反應一段時間后,會有碳酸氫鈉固體析出,經分離、洗滌后在高溫下制備成純堿。而分離母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銨,經冷凍沉淀后,氯化銨再投入到堿制備過程中循環使用。
當前針對工業廢鹽的資源化利用方式已有許多研究[10,11],顯示表明工業廢鹽的組成中主要有無機鹽和少量的有機物。要是能將副產鹽渣進行有效處理,將無機鹽中的有機物去除。分離后的無機鹽再經適當處理即可回收利用,這樣不但解決了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還能變廢為寶,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目前廢鹽的回收處理成本過高,尚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技術手段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
燒杯(1L)、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SHZ-D)、抽濾瓶(1L)、馬弗爐(KSW-5-12A)、COD 檢測儀(5B-3C)、瑪瑙研缽、抽濾漏斗。
某化工廠廢水車間排放的廢鹽(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分析純氫氧化鈉、蒸餾水、30%的稀硫酸。
2.3.1 取一定量車間晾曬后的廢鹽,用瑪瑙研缽研碎后,盛入燒杯中,按質量比1∶4 加入蒸餾水,攪拌溶解1h 抽濾,測定廢鹽中不溶物含量及濾液質量、pH 值。
2.3.2 用稀硫酸將上步濾液pH 調至1 左右,靜置一段時間后抽濾,測其不溶物含量,該不溶物為廢鹽中的有機物。
2.3.3 取一定量的車間濕廢鹽100g,放置在105℃干燥箱中干燥2h 后,測定廢鹽水分。測定結果為:廢鹽不溶物量3.7%;廢鹽有機物量1.5%;水分10.1%。
可見車間排出的廢鹽含濕量較高,不溶物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分別為池底泥沙懸浮物和廢水中的有機絮狀物,濾液加酸后析出的不溶物為廢水中的有機鈉鹽。但是在廢鹽溶解、過濾,加酸再過濾凈化,調成中性后溶液的COD 值、色度仍然很高,無法滿足外排要求。推測其廢鹽中還含有其他有機物質,需要進一步凈化去除。
由于廢鹽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物或其它雜質,成分復雜、有毒有害性大,實驗通過熱解+溶解過濾+重結晶的處理方法去除廢鹽中的污染成分。利用馬弗爐,在550~600℃條件下,使廢鹽中的有機物發生不完全氧化,分解為CH4、H2、CO和焦炭。而廢鹽中的有機物熱解后形成的焦炭殘留在無機鹽表面,需進行進一步溶解、過濾、蒸發結晶處理,使無機鹽與焦炭分離,最終制得純度較高的無機鹽產品。
準確稱取搗碎的廢鹽15g,于馬弗爐中200℃干燥0.5 h,稱重。繼續升溫熱解,熱解溫度:550℃;熱解時間:4 h。將熱解后的鹽溶解在蒸餾水中,得淡紅色溶液。pH 為中性。精密過濾后,再加熱濃縮重結晶得到硫酸鈉鹽,檢測每個過程的質量損失率及最終重結晶鹽的COD 值(重結晶鹽配成10g/L 的溶液)和色度,測定結果為:干燥實驗/200℃;原鹽質量15.1146g;干燥后質量12.4277g;失重2.6869g;失重率17.78%。熱解實驗/550℃;干燥后質量12.4277g;熱解后質量12.0043g;失重0.4234g,失重率3.41%。重結晶鹽呈白色、顆粒狀,溶液COD30mg/L,折合鹽中有機物含量約0.15%。
可見采用高溫熱解法對廢鹽中的有機物去除效果明顯,重結晶鹽的有機物含量<0.2%,鹽的色度較好,能夠達到回用標準。
根據以上利用高溫熱解、蒸發濃縮方式處理廢鹽的小試結果,對其進行放大工藝設計,其中包括了具體的工藝路線,加熱爐設備選型、及成本預算。
根據前期的小試實驗研究,對利用熱解法處理廢鹽工藝進行放大工藝設計,具體線路如圖1所示。
在工藝流程中的自然晾曬工序中除去自由水分,避免在粉碎時濕物料粘壁,該套系統主要針對工業副產含氯化鈉或硫酸鈉的廢鹽渣。廢鹽渣先進行干燥處理后再加入熱解爐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其焚燒爐設備要配有相應的尾氣吸收裝置,防止冒出有機粉塵污染廠區空氣。

圖1
在該項工藝中,高溫熱解為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廢鹽中有機物的去除效果與廠區的環境,因此對熱解裝置的選擇尤為關鍵?;疽缶褪悄軌驅U鹽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有效分離,實現廢渣無害化與資源化,其結構裝置主要有:輸送裝置、驅動裝置、加熱裝置、有機廢氣輸送機、廢鹽余熱回收器及尾氣吸收裝置。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內熱式回轉爐比較符合要求。
經過預處理后的廢鹽首先送至干燥,在干燥環節中分為初始干燥和中度干燥,在中度干燥時最好采用微波方式,這樣在干燥結束后除結晶水外,廢鹽中的有機物基本全部能夠氣化;在后續的無氧環境下,裂解時間不低于4h,廢鹽中的絕大部分有機物都能裂解成小分子后氣化,裂解后的廢鹽經過涼空氣冷卻后入庫,再通過后續的無害化處理后,檢測合格方可再利用或銷售。
對大多精細生產企業來說,以2000t/a 的廢鹽處理量為基準,完整的廢鹽資源化處理線:廢鹽→熱解(內熱式回轉爐,含尾氣處理)→溶解→過濾→MVR 蒸發結晶。系統設備總投資(含安裝、調試):550 萬元。運行費用1500 元/t 廢鹽。
4.1 工業廢鹽通過高溫熱解后,所包含的有機物基本能夠被去除。
4.2 高溫熱解后的廢鹽呈熔融狀態,經過溶解、過濾、濃縮后,重結晶析出的無機鹽能夠達到回用標準。
4.3 在高溫熱解前要把結塊的廢鹽粉碎成細小顆粒狀,烘干脫水后再高溫焚燒,有機物的去除會更徹底。
4.4 針對有MVR 多效濃縮裝置系統的生產企業,采用高溫熱解方式處理工業廢鹽工藝流程會相對簡易些,投資成本也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