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爽
凝練時尚美學,“喚醒”美好生活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所說,經濟發展的長期向好,人民對美好生活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將推動內需市場不斷升級,為紡織行業提供最為核心的發展動力。
作為“裝”點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如何創新時尚、創造美的生活?其實,從古至今,人們不斷在追尋美的真諦,而千年歷史積淀下的美學文化無疑是滋養產業發展最好的養分。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源,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能促進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增強國人的精神力量。
近幾年,隨著“國潮”成為消費市場的“熱寵”,各種與時下潮流相融合、更具時尚感的“跨界”產品迅速“出圈”,帶活傳統文化。譬如,故宮IP作為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潮流結合的經典案例,其聯名產品一次又一次地刷爆潮流圈,其中不乏安踏、比音勒芬等聯名服裝。
有著歷史悠久的故宮,是我們民族文化自豪感的重要來源,而今它打破固有的認知,將嚴肅、枯燥的文化歷史賦予一種全新的語境并融入到現代化的潮流中,文化也因此被賦予更多含義,以全新的形態走進年輕群體,散發著其獨特魅力。
像中國李寧從走上紐約時裝周的舞臺那一刻開始,就早已不再是純粹的運動品牌,而是用新東方美學與中國哲思理念征服國際秀場,掀起“國潮”浪潮的“新國貨”,時尚和潮流都成為它的新標簽。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民眾帶來達成美好生活夙愿的歷史條件和文化契機。
可見,要想走進“美好生活”,就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認真地打好“文化牌”,用文化來扮靚人們的“美好生活”,為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撐。
隨著我國中產階級消費需求的升級,主流消費群體的本土意識逐漸增強,消費者追求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帶動了品牌升級換代。
為迎合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時尚產業需注重與年輕人的互動,更加積極推進年輕化、個性化發展,對國內消費市場趨勢變化進行快速洞察,打造品質為先的品牌核心價值,并進行全方位的文化互動傳播,塑造出獨特的中華時尚生活美學文化,從而打動消費者,探索時尚生活的更多可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來,安踏、比音勒芬等服裝品牌紛紛推出與故宮的聯名款系列
在傳統文化中滋養生長的“中國美學”,其實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今時今日,“生活美學”在中國社會日漸成為一個“關鍵詞”,這股潮流在發展的過程中,悄然形成一種運動。“從茶道、公共藝術、家具設計到城市規劃的各個領域,‘生活美學’的踐行者們無不在倡導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充分美化。”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所研究員、國際美術協會總執委劉悅笛如是說。
追根溯源,“生活美學”從孔子和老子建立中國儒家生活美學與道家生活美學開始,就成為中國最主流的傳統。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美學”就是“生活美學”,因為中國人的生活被古人賦予審美化的追求,中國人的審美也從古代起,就被奠定生活化的根基。
2020年年底,因為一則短視頻而迅速火遍網絡的四川甘孜理塘20歲藏族男孩丁真成為熱門話題的主角,先是當地國有文化企業迅速將他“收編”,拍宣傳片推介家鄉理塘,后又引發全國多個地方官方賬號“挖人”,制造出一個又一個熱門話題,數以億計的網民在跟帖中共享著快樂與美好。
而網友們除了喜歡他古樸、單純的野性美外,也被視頻中的美景所吸引。在丁真的帶動下,有關四川甘孜的旅游熱度水漲船高。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截止11月25日,四川甘孜地區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9%。
此前,盛名海外的“網紅”李子柒則是通過日常農耕田園生活的展示,讓世界都真切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盡管在她的視頻中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在此基礎上,其同名美食品牌很快成為同領域銷售“黑馬”,光螺螄粉一年就通過天貓海外賣出近50萬份,銷售至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新國貨品牌的代表。
丁真和李子柒之所以能受到千千萬萬名網友的喜愛,在于他們身上寄托著人們對田園牧歌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懷。
正如劉悅笛所言,“生活美學”是知行合一的,是體用不二的,生活美學就是要用美的態度去提升好的生活。”
進入新時代,數字化的發展更通過豐富優質的線上文化內容供給,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12 9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2%。同時,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67%,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而傳播網絡化、消費個性化數字文化產品,符合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普及以及網民付費習慣的養成,數字文化消費潛力和市場價值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魏鵬表示,“從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趨勢來看可以預見的是,優質內容供給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文創與科創雙輪驅動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數字文化產業將是實現高水平雙循環的重點。”
近年來,多地借助于數字娛樂平臺進行區域的營銷和推廣,日漸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與消費的重點,成為中國生活方式、中國文化審美等影響全世界的最重要通道。
隨著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關鍵要素的多元發展,凝練生活美學且不斷多元跨界的中國時尚產業將蓄勢待發,為全球時尚產業注入多元化價值體系和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