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生 謝 萍 陳相旭
(四川省樂山市婦幼保健院,四川 樂山 614000)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一種由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2]。該病早期以咽喉紅腫、扁桃體紅腫化膿、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若不及時診治會引發中耳炎、肺炎、急性腎炎、急性關節炎等嚴重疾病,病情嚴重時需進行手術治療[3],目前臨床治療以口服或靜脈滴注抗生素為主,但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耐藥菌逐年增加,易出現反復感染,形成慢性炎癥,總體療效不甚理想[4-5],因此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中醫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具有獨特優勢,近年來有研究報道,透膿解毒法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150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透膿解毒法在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肺胃熱盛證)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7]及《實用小兒耳鼻咽喉科學》[8]相關內容;中醫診斷標準及辨證標準參照《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9]及《中醫兒科學》[10]相關內容。2)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肺胃熱盛證的中醫辨證標準;年齡為2~10歲;病程<24 h;血白細胞計數升高,≥10×109/L;體溫<38.5 ℃;依從性良好,能堅持服用中藥者;患兒家長或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合并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其他呼吸道疾病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嚴重疾病者;合并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炎等嚴重并發癥者;入組前接受抗生素治療者;既往有高熱驚厥病史;依從性差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150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肺胃熱盛證)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5例。對照組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齡2~10歲,平均(6.54±1.21)歲;病程2~24 h,平均(8.21±2.33)h。觀察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齡 2~10歲,平均(6.17±1.32)歲;病程 2~24 h,平均(8.79±2.12)h。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以對癥處理,包括退熱、補液、營養支持等,若患兒體溫超過38.5℃,對布洛芬無不良反應的患兒,可予以布洛芬混懸液(0.25~0.5 mg/kg)口服,配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等。對照組患兒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注射液(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13)每次30 mg/kg,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滴,每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透膿解毒法,方藥組成為:金銀花、連翹、桔梗、牛蒡子、白茅根、紅藤、竹葉、淡豆豉、柴胡、青蒿、荊芥各10 g,薄荷、甘草各6 g,隨癥加減:痰液黃稠者加杏仁;淋巴結腫大者加浙貝母;胃腑積熱者加大黃,水煎服用,劑量根據患兒年齡、病情嚴重程度酌情增減,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兩組均治療7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中醫證候積分。對兩組治療前后扁桃體腫大、扁桃體充血、扁桃體化膿、咽痛癥狀進行量化評分,按照癥狀嚴重程度從無、輕、中、重依次計為0、2、4、6分,得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2)記錄兩組咽痛好轉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實驗室指標。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WBC)、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制定療效評價標準。臨床痊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90%,扁桃體腫大、扁桃體充血、扁桃體化膿等癥狀基本消失。顯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70%,<9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30%,<70%,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扁桃體腫大、扁桃體充血、扁桃體化膿、咽痛癥狀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扁桃體腫大、扁桃體充血、扁桃體化膿、咽痛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期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75)對照組(n=7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扁桃體腫大5.41±0.27 1.42±0.15*△5.58±0.32 3.04±0.40*扁桃體充血5.64±0.44 1.17±0.21*△5.27±0.56 3.47±0.52*扁桃體化膿5.66±0.28 1.84±0.20*△5.43±0.32 3.81±0.41*咽痛5.26±0.66 1.12±0.19*△5.79±0.23 3.29±0.53*
2.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3。觀察組咽痛好轉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比較(d,±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75 75咽痛好轉時間2.28±0.43△3.70±0.71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2.56±0.51△3.78±0.84體溫恢復正常時間2.17±0.61△3.62±0.66
2.4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WBC、PCT、CRP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WBC、PCT、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75)對照組(n=7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WBC(×109/L)14.66±2.12 9.24±1.51*△13.97±2.44 11.14±1.97*PCT(μg/L)2.79±0.34 0.64±0.21*△2.85±0.27 1.58±0.63*CRP(ng/L)38.54±5.72 15.12±4.07*△38.11±5.64 27.62±4.47*
2.5 安全性評價 對照組中出現4例腹脹,1例頭暈,總發生率為6.67%(5/75);觀察組中出現2例腹脹,1例頭暈,總發生率為4.00%(3/7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在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可占10%~15%[11],可并發急性腎炎、中耳炎、心肌炎等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生命健康。研究發現[12-13],及早治療效果更好,能夠有效地避免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向慢性扁桃體炎發展,慢性扁桃體炎易引發患兒長期低熱、食欲下降等,影響患兒正常生長發育。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分為手術和保守治療[14],其中保守治療以使用抗生素為主,但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耐藥菌的增加,單純使用抗生素的總體療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明顯[15]。
根據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臨床表現和發病特點,可將其納入中醫學“急乳蛾”“風熱乳”范疇,小兒臟腑嬌嫩,機體衛外能力不足,易感外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不宣,上犯而發乳蛾;素體肺胃熱盛,邪毒上熏咽喉,蘊于肺胃,循經上攻,氣熱傷津,出現喉核紅腫、肉腐成膿。因此治療應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益氣透膿為主。本研究所用透膿解毒法,方中金銀花、連翹合用可清熱解毒,配伍牛蒡子、荊芥、薄荷等藥可助清熱袪邪毒之功效,紅藤可通絡解毒,蘆根清肺生津,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化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益氣透膿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中有效成分綠原酸類能夠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及陰性菌,可提高白細胞的吞噬功能,發揮抗炎、抗病毒、抗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16-17];連翹中揮發油可抑制金葡萄球菌,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18];桔梗多糖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19];柴胡是臨床常用的清熱藥物之一,其有效成分具有解熱、抗病毒等作用[2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33%;觀察組治療后扁桃體腫大、扁桃體充血、扁桃體化膿、咽痛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咽痛好轉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在西醫治療基礎上應用透膿解毒法療效良好,能夠明顯改善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臨床癥狀,縮短咽痛好轉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WBC、PCT、CRP水平是反映炎癥反應發生、發展的重要指標,其中WBC升高被視為細菌性感染的重要診斷指標之一[21];PCT是降鈣素的前體,當機體出現細菌性感染伴隨系統性炎癥反應時,PCT水平可在24 h內迅速升高,是監測細菌炎性疾病感染的重要指標之一;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是反映機體早期感染的重要預測指標之一[2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WBC、PCT、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在西醫治療基礎上應用透膿解毒法,能夠明顯降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的炎癥反應。同時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提示在西醫治療基礎上應用透膿解毒法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透膿解毒法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胃熱盛證)療效與安全性良好,能夠顯著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消退時間,降低全身炎癥反應,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下一步研究將繼續完善觀測指標,為臨床應用提供更加完備、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