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立 吳瑞卿 甘 偉 王 慶 何 娟
(1 廣州建筑產業開發有限公司;2 廣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3 廣州大學;4 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裝配式、綠色建筑迅速發展,采用固廢為資源的建筑用人造輕集料陶粒,取代天然資源砂、石,成為當今研發的熱點。鑒于陶粒品種繁多、陶粒混凝土的應用廣泛,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控制指標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對于不同密度、不同強度、流動性等指標要求的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提出科學合理、可靠簡便的方法。
人造輕集料是指采用無機材料(工業固廢、建筑廢物等)經加工制粒、高溫焙燒而制成的輕粗、細集料(陶粒、陶砂)(下稱輕集料或陶粒)。輕集料混凝土是指密度在1900kg/m3以下的混凝土(又稱陶粒混凝土)。
陶粒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不同的是增加了密度指標要求。普通混凝土密度在1300~1400kg/m3,而陶粒混凝土密度涵蓋范圍在400~1900 kg/m3。很明顯,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難于滿足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求。
本文針對陶粒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特點,提出以下配合比設計思路和方法。在確定配合比構思時,著眼四個基本要素:
⑴陶粒混凝土分類。將密度400~1900kg/m3范圍陶粒混凝土,按用途、密度等級不同,分為低密度(<D800)絕熱用、中密度(D800~D1500)填充、結構用、高密度(D1600~D1900)結構用,三類陶粒混凝;
⑵基料的選用和確定。按三類混凝土選用不同基料,低密度混凝土基料為漿料;中密度混凝土基料為砂漿;高密度混凝土基料為混凝土;
⑶陶粒的選用和確定。按三類混凝土密度、強度要求不同,分別選用超輕陶粒,粗輕普通陶粒、高強陶粒;
⑷陶粒和基料比例的確定。按三類混凝土密度、強度性能要求不同,分別確定陶粒和基料的體積比或質量比。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具體方法如下:按設計要求和已有資料確定混凝土類別-確定陶粒品種和性能、基料品種和性能-確定陶粒與基料比例(體積比或質量比)-確定初步配合比-按實際材料(陶粒、砂、石的含水率等)調整材料用量,通過試驗漸進的方法,確定試驗室配合比-進一步按工程實際條件、要求,對試驗室配合比進行施工適應性調整后,確定施工配合比。
由于陶粒混凝土涵蓋的強度(0.3~60MPa)、密度(400~1900kg/m3)范圍跨度大,用途廣泛(保溫隔熱、輕質填充、輕質墻體、結構構件)、品種繁多(普通品、特制品)。要對其進行配合比設計,對陶粒混凝土進行清析、合理的歸納、分類,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為了便于分析,本文從用途和密度角度,將陶粒混凝土進行了歸納、分類。
⑴陶粒混凝土按用途不同,分為絕熱用、填充結構用和結構用陶粒混凝土三類。常用的陶粒混凝土分類,見表1。
⑵陶粒混凝土按密度和組成材料不同,分為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陶粒混凝土三類,并將組成材料分為兩部分,輕集料(陶粒)和基料(漿料、砂漿和混凝土)。常用的陶粒混凝土分類,見表2。
⑶通過上述按使用目的和性能要求分類,配合比設計,第一步,就可以明確的確定陶粒混凝土的基料和陶粒品種。進一步,按類別將混凝土分成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三類。分三階段,按不同的集料(陶粒)和基料配合,分別進行配合比設計,確定組成材料。
通過分類、分段,使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針對性更強,更為簡單、明了,合理可行。

表1 陶粒混凝土按用途分類

表2 陶粒混凝土按密度、強度、組成材料分類
本文提出的配合比設計思路是,陶粒混凝土是由輕集料和基料組成。進一步將陶粒混凝土按密度分成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混凝土,劃分成三段,分別按照陶粒和不同品種的基料進行配合,確定其配合比組成材料。
相應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三類混凝土, 基料分別為:漿料、砂漿和混凝土。很明確,基料是控制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密度類別的混凝土,配制的基料將是不同的。基料承擔了混凝土膠結成整體、混凝土強度、坍落度以及密度和其它性能的貢獻。(調整水泥用量、外加劑、用水量)三種資料的性能,強度主要取決于水泥品種和用量,外加劑用水量。
三種基料的主要性能,強度、流動性,取決于水泥品種和用量,外加劑、用水量等)。基料配合比(組成材料),可按常規方法確定。
陶粒混凝土是由輕集料和基料組成。很明確,陶粒是控制混凝土主要性能密度、強度的另一重要因素。陶粒承擔了混凝土骨架、降低(或調整)密度、提供強度以及滿足坍落度和其它性能的功能。因此,不同類別密度、強度要求的混凝土,對陶粒密度、強度有不同要求。配合比設計時,應選用與性能要求相適應的陶粒,可按表3和下述資料選用。常用陶粒(陶砂) 粒徑、密度、筒壓強度、強度標號范圍,如表3。

表3 常用陶粒(陶砂)技術指標
通常,配制陶粒混凝土用的陶粒質量和檢測方法,應符合《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GB/T 17431 1.2 標準的規定。陶粒(陶砂)是公稱粒級0~40mm;密度(堆積密度)300~1200kg/m3;筒壓強度0.2~12MPa 的陶瓷質球形顆粒狀的潔凈產品,其中公稱粒級0~5mm;堆積密度600~1200kg/m3為陶砂。有發泡型和燒結型品種。
常用陶粒空隙率在34%~38%;連續級配時,2.36mm篩上累計篩余,宜為(60±2)%;陶砂的細度模數,宜在2.3~4.0 范圍內;粗輕陶粒1h 吸水率要求:密度等級300、400、500,相應不大于25%、20%、15%;密度等級600~1200,不大于10%。陶粒的軟化系數不應小于0.8;陶砂的吸水率,軟化系數,不作規定;陶粒平均粒型系數應小于等于2.0。
陶粒混凝土中,陶粒與基料配比,據陶粒混凝土類別而不同。按陶粒混凝土密度等級要求,和所選用基料的密度、陶粒的密度,確定基料與陶粒的比例,可采用體積比和重量比表征。
⑴對于低密度陶粒混凝土,密度、強度等級范圍要求在:<D800;LC0.5~LC7.5。首先考慮滿足陶粒混凝土的密度要求,選用密度小的超輕陶粒。其次考慮陶粒混凝土的強度要求。選用適合陶粒的密度、筒壓強度和品種。通常每立方混凝土采用陶粒的體積為0.9~1.1m3。每立方混凝土采用的基料,應能填充陶粒的空隙(約35%~38%)+1%,同時考慮滿足混凝土強度(調整水泥用量、外加劑、用水量)、密度和施工性能(坍落度)要求。
⑵對于中密度陶粒混凝土,密度、強度等級范圍要求在:D800~D1500;LC7.5~LC20。首先,要同時考慮滿足陶粒混凝土的密度、強度要求,選用密度小,筒壓強度較高的粗輕陶粒品種。其次,考慮陶粒的摻量,應滿足陶粒混凝土的密度、強度要求。通常每立方中密度混凝土采用陶粒的體積為0.5~1m3。每立方混凝土采用的基料,應能填充陶粒的空隙,滿足強度(調整水泥用量、外加劑、用水量)、密度和施工性能(坍落度)要求。
⑶對于高密度陶粒混凝土,密度、強度等級范圍要求在:D1600~D1900;LC20~LC60。該類結構用混凝土,多以混凝土基料為主體,可以看成是用高強陶粒取代部分砂石集料,降低混凝土密度。首先,要同時考慮滿足結構用陶粒混凝土的強度、密度要求,選用密度較小,筒壓強度較高的高強陶粒品種。其次,陶粒的摻量應滿足陶粒混凝土的密度、強度和其他性能要求。通常每立方高密度混凝土采用陶粒的體積為0.5~0.8m3。每立方混凝土采用的基料,應能填充陶粒的空隙,滿足強度、密度和施工性能(坍落度)要求。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則上應同時滿足混凝土密度、強度、坍落度和相關性能要求。與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求和條件有一定的差別。本文在大量試驗基礎上,提出的在陶粒混凝土分類的基礎上進行配合比設計方法,在實際工程、試驗工作中,均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