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本屆賽事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與“鳥巢”、“水立方”共同組成“雙奧”之城的標志性建筑群。“冰絲帶”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的速度場館,將承擔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產生14塊金牌,是冬奧會產生金牌數量最多的單個場館。
北京2022年冬奧會計劃使用25個場館。場館分布在3個賽區,分別是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共有12個競賽、非競賽場館,其中現有場館8個、新建場館3個、臨時場館1個。北京賽區將進行3個大項(冰壺、冰球、滑冰)、5個分項(冰壺、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度滑冰)、32個小項的比賽。延慶賽區共有5個競賽、非競賽場館,將進行3個大項(高山滑雪、雪車、雪橇)、4個分項(高山滑雪、雪車、鋼架雪車、雪橇)、20個小項的比賽。
張家口賽區共有8個競賽、非競賽場館,將進行2個大項(滑雪、冬季兩項)、6個分項(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北歐兩項、冬季兩項)、50個小項的比賽。

首鋼滑雪大跳臺將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承擔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臺比賽項目,設計理念源自中國敦煌壁畫中傳統的飛天造型,從側面看去又猶如一只靈動的“水晶鞋”。賽道結束區未來還可舉辦演唱會、發布會等大型戶外活動。

高山滑雪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設7條雪道,雪道坡度大、落差大,建設難度極高,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賽事。同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還包括山頂出發區、中間平臺、競技結束區、集散廣場、索道等配套設施,最多同時容納8000人觀賽。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將承擔北京冬奧會跳臺滑雪、北歐兩項的比賽。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跳臺剖面因與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

“雙奧場館”國家游泳中心在2019年首次通過“水冰轉換”制出4條冬奧標準的冰壺賽道。“ 水冰轉換”讓國家游泳中心可以在“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 之間自由切換,可以同時具備開展水上運動、冰上運動,及各類大型活動的能力。場館泳池正常向公眾開放。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北京冬奧會雪車、雪橇、鋼架雪車項目比賽場地。場館共有16個角度、坡度不同的彎道,2020年10月賽道制冰完成后,迎來國家隊入駐訓練,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國家隊入駐訓練的競賽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