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行政部門的工作內容,習慣中劃分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兩大塊,在發展的側重和布局上有關聯,也有矛盾,因時而異。
競技體育在傳媒的位置安排上一向得寵,也反映出受眾的需求。新冠疫情傳播,造成了人們生活的特殊狀態,顯然不可能還像正常時期那樣,參與的項目和方式都能充分選擇。很多競技賽事被迫推遲或取消,越是受歡迎、吸引人的比賽,辦賽風險越大,越要嚴加管控,欣賞比賽的需求肯定沒辦法得到滿足。即便借助傳媒觀看空場比賽,賽場環境可以模擬,但比賽氣氛是難能仿真的,球迷以此方式介入比賽,感受和體驗都要打折扣。
不過,競技比賽不是體育的全部。賽事暫停,不等于生活中沒有體育了,何況觀賞高水平競技,不可能直接轉換成民眾體質健康的提高。新中國在擺脫恥辱的年代,競技體育的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體育的價值更要體現在增進大眾體質健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應有之義。新冠疫情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提醒人們調整體育觀念。高度聚集的競技比賽可以推遲,但健身鍛煉一天也不能放松。與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一樣,居家和個體的健身鍛煉本身就是防疫中的重要一環。
大眾健身不受時空限制,隨時可以廣泛開展,即便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也只是改變了鍛煉的場所和方式。河北興隆山區灑河南小學長年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前兩天,校長魏鳳鑫發來一組視頻,記錄了學生們居家防疫時,堅持在自家院落面壁踢球,這樣的體育活動體現了孩子們在校長、老師和家長影響下,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練就戰勝疫情的體質基礎,值得提倡和推廣。
疫情之下,只聽說中高風險地區健身場所一律關閉,但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加強體育鍛煉,保持生活中的體育內容,做好增強體質這件防疫中的根本,這是特殊時期特殊的體育需求,體育主管部門應當給出建議和指導,可惜所見不多。
疫情不退,賽事不興,要耐心等待。強身健體,愉悅身心,要持之以恒。隆冬過去,又是一個新春。防控新冠疫情,中國措施廣受肯定,要是再增加些體育的內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