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付根 江西中昌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在經濟強勁發展背景下,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連續墻支護技術也隨之應用廣泛,通過不斷的實踐,該支護技術得到了改進。當前我國土建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技術體系相對健全,地下連續墻的優勢逐漸凸顯,憑借著良好止水性,備受青睞。實踐證實,地下連續墻技術之所以認可度高,是因為該技術可以在極其復雜的條件中開展,在操作時不受基坑深度影響,技術實施效果良好,值得大范圍推廣。
某工程靠近地鐵,在項目施工中,要采用連續墻支護,實地探測發現,基坑規格為:360m×80m,周長約880m。結合項目建設要求,開挖深度要達到17.8m。其中項目最大開挖深度有23.8m,為了保證施工效果,需要科學設置連續墻的深度。在本次工程項目中,存在許多技術難點,首先是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因為該項目處于地質松軟地帶,有15m厚度的中砂,同時施工區域全風化巖比例較多,場地中軟硬夾層隨處可見,地下水豐富,這樣的施工條件非常苛刻,如果地基處理不好,就會誘發塌孔等現象。在開挖土方過程中,由于現場地質松軟,原有的砂土承載力不足,挖掘機站立和行走十分不便利,同樣加大了施工作業難度。
地下連續墻施工,注意事項眾多,其中導墻施工是基礎,同時也是各項指標的基準。在具體應用中,導墻作用顯著,對實現槽口土體的支撐幫助較大,能夠滿足地面荷載承載要求,同時強化泥漿液面穩定效果。在具體施工中,如果地質情況良好,可以直接開展導墻施工,但如果地質較差,像本工程所描述的那樣,區域土質松散,在開展導墻前,則需要進行注漿加固。與此同時,輔助防滲處理措施,從源頭保證導墻的處理效果理想。基于此,在具體操作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控制,大幅度提升導墻施工的質量。
第一,在施工階段,注意施工防排水,只有將防排水做好,才能避免導墻內積水,發揮導墻實際效果。
第二,在施工中,避免超挖導墻,因為一旦出現超挖,將會增加外側土模坍塌可能性,此類問題比較嚴重,不容忽視。
第三,在施工階段,分段施工的方式值得推廣,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利用率高,效果顯著,有利于完成導墻澆筑。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預留足夠鋼筋,保證下段水平鋼筋連接順暢。
第四,作為成槽的導向物,在具體操作時必須嚴格控制導墻尺寸,并且高度關注壁面的垂直精度,只有這樣,導墻施工效果才會理想。
泥漿制備至關重要。在具體的項目中,地下連續墻成槽階段需要輔助優質泥漿,為了穩定開挖溝槽壁,通常情況下,要將泥漿注入槽中,在整個注入過程,要保證不間斷性。在具體操作中,將水和膨潤土混合,當然在這項工作中,要按照比例配置,否則泥漿質量將會下滑。
實踐證明,想要保證泥漿質量,提升地下連續墻挖槽施工效果,可以選擇增黏劑(CMC)或者是有相同作用的燒堿(Na2CO3)等,將這些具有輔助功能的外加添加劑,應用到泥漿制備中,從源頭確保檢驗泥漿合格[1]。此外,在施工中,需要綜合考量多項因素,注意控制好槽內泥漿基準線,比地下水位高是正確的,大概需要高出1.0m。在開展砂層施工中,為了強化效果,需要提高泥漿的黏度,這是重要的措施,不容忽視。在現實工作中,將泥漿儲備量適當增加,在此項措施基礎上,充分準備好堵漏材料。
在上述措施基礎上,還要重視鋼筋籠的施工控制。在具體施工中,鋼筋籠的安裝起到決定作用。研究發現,在連續墻施工中,鋼筋籠作用顯著,是地下連續墻核心構成,為了保證施工效果,在鋼筋籠施工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要加工好鋼筋籠。在設計和加工期間,想要提升品質,技術人員需要科學制作墻體配筋圖,在此基礎上找出對應的單元槽段,這是加工鋼筋籠的前提,不容忽視。
在施工中,單元槽段是重要參照,需要盡量按照該槽段要求的規格進行,搭建整體結構,在具體項目中,如果連續墻深度較大,或者是空間有限,不能使用整體鋼筋籠,此時需要結合現場實際,分段制作鋼筋籠,同時要強調不同階段的鋼筋籠焊接。總結以往經驗可知,在制作鋼筋籠階段,在沒有特殊要求下,導管位置確定需要首先完成,便于后續混凝土澆筑。在應用時,合理布置鋼筋籠位置,在實際操作中,保證上下貫通,在此前提下,采用加固措施,確保連接筋和箍筋發揮作用,提高結構穩定性。

圖1 連續墻拐角處施工圖
在澆筑混凝土時,有許多事項需要注意。連續墻施工作業,牽扯內容較多,其中混凝土施工決定作用顯著,不容忽視。如果混凝土不達標,意味著整體施工均不會理想。在施工中,為了強化施工效果,要注意標高的設計,同時混凝土澆筑應高于標高,一般情況下,要高出30cm~50cm的高度。在具體施工中,用泥漿作為護壁材料(地下連續墻的),可以保障理想效果。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遵循規范要求,需要測定槽底泥漿,以及完成沉淀物的測定,借助這種途徑,確定其質量是否達標。這是施工基礎條件,不容輕視[2]。在深基坑支護中,想要讓支護作用顯著,需要按照規定配合比,結合實際需求,選擇混凝土材料,嚴格把控質量關,按照既定的流程,強化混凝土澆筑效果。
文中的案例,采用的是C35混凝土,該混凝土防水性較優良,同時抗滲性和抗腐蝕性均可以達標,抗滲等級達到P8,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在澆筑混凝土期間,為了讓質量更佳,技術人員需要細致、耐心,注意控制好澆筑全過程,在操作中,堅持連續性原則,從根本保證均勻地澆筑,提升澆筑平整度。在導管下料后,此時就要嚴格控制上升速度(混凝土的),結合以往工作經驗,2m/h的速度是比較理想的,按照這樣的標準完成混凝土澆筑施工,可以獲得滿意的澆筑效果。此外,按照2m~4m的范圍,高精度控制導管的埋設,使其達到理想的深度,在施工階段,如果出現意外中斷,需要控制好中斷時間,一般情況下,在30min之內,對澆筑效果影響較小。統一澆筑混凝土,要綜合考量多項因素,注意觀察混凝土面,根據其上升情況,分析評估管道狀態,在具體施工中,盡量保證勻速上升,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澆筑質量問題。
實踐證明,按照500mm以內的高度差,科學完成兩組導管的布設,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夾層。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中,為了強化施工效果,需要盡量避免采用橫向控制方式調整導管,因為這種方法會讓混凝土中混入泥漿,影響混凝土質量,從而造成不良影響。
地下連續墻支護施工,需要關注的事項眾多,在整體施工中,會應用到鋼支撐技術。在本次項目中,鋼支撐主要應用于整體結構的第2~4道水平支撐中,同時鋼支撐材料選擇也是重要的施工保障,鋼管璧的厚度最好可以控制在16mm,這樣可以強化支撐的作用,并使用法蘭螺栓連接,在連接時,一定要保證各個管節銜接順暢。
在具體施工中,需要強調的是應配備不同長度鋼管,結合實際需求,隨時改變基層斷面,確保連續墻支護施工順暢。起吊方式要科學,雙點起吊方式效果最佳,施工人員在操作時,要掌握起吊的技術要求,將連續墻預埋件頂端充分固定,在支撐件上,完整、平穩搭接好活絡端。借助這樣的方式,保證起吊的平穩[3]。
在安裝支撐結構時,為了發揮支撐結構作用,要對其位置進行調整,在實際應用中,保證圍護墻平行斷面,對每一段的連接情況認真、細致檢查,確保鋼支撐質量達標。
關于土方開挖,需要利用失控效應原理,從根本上將基坑變形量嚴格控制。在開挖階段,垂直分層開挖方式可以高度貫徹,將其劃分為四層,在此前提下進行階梯形退挖。實踐證實,開挖的同時,需要強化基坑支護,只有兩者同步進行,一次性開挖支撐才能高質量完成,確保支撐安裝符合標準要求。在現實工作中,需要遵循開挖的順序,按照從中間到兩邊,最好采取對稱的開挖方式,原則是縮短連續墻暴露時間,這樣可以避免支護結構變形。研究發現,深基坑內部實際為密集的支撐結構,這種結構在施工中需要一定空間,所以開挖階段,要提高安全意識,通過精細化管理避免違規操作,從而增強維護結構穩定性。另外要注意的是,當開挖到最后一層,要提前留出大約300mm的位置,這樣可以方便工人清理底部,防止機械擾動基層土。
綜上所述,作為施工維護結構,需要持續增強地下連續墻的功效,但地下連續墻施工,整個過程較為復雜,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為了確保效果,需加強關鍵工序控制,在此基礎上做好施工支撐,合理安排交叉施工,從源頭嚴格防范質量安全通病,切實保障施工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