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蔡宇騁 程嫣妍
社會發展所引出的技術革新是當前經濟提升的主要辦法,有助于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實現高效運轉狀態,對于提升我國基礎設施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起到促進作用。電力行業是國家支柱型產業,相關人員要能夠形成常態化的檢查機制,切實找到用電系統所存在的問題,提升用電檢查的效率。本文將重點闡釋基于用電檢查基礎的減損策略,提升運行質量,保證國家基礎性行業的作用效果。
作為電力系統運行的關鍵性環節,用電檢查是目前保障系統作用效能的重要環節,因此要求相關人員能夠結合運行標準,徹查系統情況,確定是否存在影響正常工作的故障。就目前用電檢查和電力系統運行的情況來看,用電損耗作為一種界定安全用電的指標,需要引起檢查和技術人員的注意,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提升對資源的利用率。在電力系統實際工作中,主抓線損問題,避免因能量轉化造成資源浪費的情況,提升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形成安全的管理機制。
電力系統所使用的設備年限較長,有些設備已經難以承擔電力運行,在此龐大的系統中,難以避免會出現設備老化的問題,而原始資料并未詳細記載其中設備安裝的時間,尤其在某些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區域,老化和技術水平不高是計量設備所面臨的問題。在時間的累積過程中,安全隱患逐漸轉變為待解決的問題,但有些檢查人員并未發現其中的故障,錯過了故障排查的機會,在后續的使用中很容易出現用電事故,影響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部分單位和企業不重視設備維護工作,故障積累擴大了影響面,造成電力資源的浪費,而在問題擴大后開展檢修工作將增加資金投入,無法降低資金損失,帶來不可挽回的不利影響。一些大型企業缺乏常態化設備檢查的機制,片面的認為設備無需定期整頓,一些大型設備在出現問題后只能采用淘汰的辦法,增加了運行成本,甚至帶來嚴重的線損問題。
出現竊電情況的原因可從費用組成和個人行為兩個角度出發,對于費用組成方面來說,企業在制定用電收費標準的環節,由于其具有壟斷性的特征,用戶無法選擇電價組成和收費標準,只能按照較高的價格支付電費。一些人為了節約開支,私接電線,出現偷電的情況。此種行為對于管控電力設備起到制約的作用,而從個人行為來講,有些人并非受到電價過高的影響,主要出發點是為了侵占供電公司的利益,但此種方式將提升電網系統的壓力,造成不可避免的損耗。由此可見,電力單位要聯合政府行政部門,針對私接電線和篡改線路情況予以嚴懲,降低損耗。
為抱枕用電檢查效率和質量,作為管理和實際操作的人員要能夠予以充分重視,制定定期的檢查方案和機制,精確分析被檢區域所出現的具體問題,將電能損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常態化的運行機制需要配合抽檢的形式,消除部分人員的僥幸心理,針對經常發生線損問題的企業,增加檢驗的次數,并結合線損發生的位置著重監管,避免因工作失誤造成后續維護費用的增加。將常態化、抽檢和精檢模式相互配合使用,提升用電檢查的質量。
檢查人員是項目活動的實施者,其要在具備完善的科學理論的前提下,進入到檢查區域,了解不同用電和發電設備的工作原理,結合作用機理,分析電力系統工作的基本情況。調取之前的檢查報告,核查易損位置,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并能夠保證將此報告上傳到上級管理部門,采用電子檔案和報告的形式,細化在檢查中所發現的具體問題。檢查人員還應當具備電力系統結構方面的知識,明確在實際檢查中要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核定各部分運行效果,確保竊電行為被扼殺在源頭,切實符合國家監管規定。管理人員同樣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發生用電損耗的情況后,給出預處理措施,確定是否需要施加停電 整修辦法,提升檢查的精準度。
業擴管理降損需要從電壓確定、配變容量核查以及配變優化和補償方面入手,首先調取原始資料,確定此區域電網規劃的方式,針對每個企業和區域用戶核定用電容量和送電距離,分別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考慮供電電壓的設置情況,與各級用電用戶進行溝通,設定符合降損要求的電壓值,必要時可提升一級電壓,保證供電過程的順暢程度,按照圖1所示的配網結構,設置降損設備。用戶的負荷水平和保裝容量將直接決定配變容量,在滿足負荷率的基礎上,將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使用耗能大的變電器。檢查人員要徹查企業中所使用的變壓器損耗量,一般選用有載自動調壓的變電器完成集中供電的任務。業擴管理還應當選擇與電流密度相匹配的導線,結合市場行情,在保證電阻率低的前提下,選用較為經濟的材料,充分考量線損和資金投入方面的需求。但有些發揮出特異性作用的導線要選擇契合的材料,例如高壓線路則必須使用鋼芯鋁絞線架空線,而銅線可廣泛應用于低壓線路和高壓電纜中。針對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變壓器,其具體差異見下表1。

圖1 配電網降損示意圖

表1 常用變壓器間的差別
無功補償是業擴管理的重點項目,相關人員要精準計算用戶負荷容量和性質,深度解讀標準內容,結合技術和管理人員的補償辦法,確保將補償容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采用就地補償和集中補償兩種形式,研究電網規劃的具體情況與分區用電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充分利用電壓分級的辦法,合理安排負荷分區的維護方案,切實滿足負荷需求,實現合理補償電容的效果。
用電檢查要重視計量管理,確定計量點,分析在用電產權和供電的分界線區域所起到的作用,盡可能保證計量點可落在分界線上,有助于精簡線損分擔計算的步驟,提升測算效率。對于出現較大峰谷值的情況,要充分考量輕載計量結果,提升分析的可靠性和真實性。計量方法要符合不同用戶電壓區域的變壓器工作機理,針對高低壓側實施指向性的計量策略,分析互感器和電路相接的情況。為提升低壓用戶計量的精確度,選用不直接連接電路和互感器的方法,降低檢測誤差。高壓用戶選用高壓側計量,分析實際配置和配變負荷率,滿足計量要求。
計量裝置的確定主要集中選擇電能表和互感器上,每種不同的儀器應當滿足相關的計量標準,配合額定電壓使用。對于電流互感器來說,首先應確定變比,了解流經互感器的負荷電流,對接額定電流的限度,從而維持正常的水平。而電能表的選擇要準確估算用戶負荷,控制其波動方向,并研究可能帶來誤差的流程,核定標準誤差范圍,保證負荷變動維持在可控的范圍內。用電用戶一般不會形成峰谷差,因此僅需要計算出高峰電流即可完成計量裝置的確定工作。
為保證計量管理降損的科學性,采用巡檢的方式,維持高精準度的計量效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升故障處理和消除的效率,采用追補的形式,確保企業損失降低到最小化。尤其注重檢查是否存在竊電的情況,制定防竊電的辦法,安裝電能表和電能計量裝置(如圖2所示),準確作用于計量柜內,通過讀取數據即可準確獲取用電情況。安裝漏電保護開關,要求低壓用戶必須設置相應的保護裝置,從而降低電能電量損耗,對于沒能及時安裝保護裝置的低電壓用戶,為其提供上門安裝的服務,切實履行竊電防護的要求。對于使用PT連接的回路,其需要試壓記錄儀,并安置抑制項目和設備電能損失的雙向計量用具,確保防竊電的效果。

圖2 計量裝置示意圖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當著重處理計量裝置的改造過程,優化各層次用戶的用電效果,充分研究管理規程,選用高一層級的計量裝置,若無其他限定性因素,當U≤315kv時,無需增設電能表和互感器。改造新裝和增容用戶,結合其運行的基本情況,設置完備的計量裝置,提升技術改造的效能。有些用電用戶需要能夠產生較大的峰谷值,此種情況需改造電能表,使其具備寬負荷的特征,保證在輕載狀態下能夠給出高計量準確度。技術的擴展為電能表和變電器的應用提供了發展方向,要求研究人員在后續改造中,注重增設自動化的技術內容,提升電子式電能表的智能化程度,并研究在何種地區以及用電情況下能夠使用,提升覆蓋面。
結束語:綜上所述,基于用電檢查基礎的用電降損問題是困擾檢查和管理人員的重要項目,因此要首先細化用電檢查的具體流程,保證操作人員技能完備性的基礎上,徹查不同區域的用電情況,制定詳盡的檢查方案,針對其中存在問題的設備和用戶采取相應的措施,切實保證后續工作開展的順暢程度。而用電降損問題的解決辦法集中在業擴、計量和抄收方面,根據不同的作用效果,實施針對性的處理意見,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確保在實際工作中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對接資源型社會構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