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技師學院 張明磊
目前盡管數字式萬用表以其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便于攜帶等優點正在慢慢取代模擬式萬用表,但模擬式萬用表有指示連續變化,抗干擾能力強、電流電壓檔無需電池等優點,仍在廣大專業技術人員中有很大的擁有量。本文以比較有代表性的MF47、500型萬用表為例,簡要介紹其工作原理后,配以相關維修實例,希望能對廣大同行起到借鑒的作用。
模擬式萬用表,是指該儀表直接指示的是被測電量或電參量的模擬量值。其測量結果一般表現為指針沿刻度標尺的位移,被測量的模擬量值可直接從刻度標尺上讀出。模擬式萬用表的優點是顯示直觀,易于顯示信號變化的傾向,容易判斷信號與滿度值之差等。盡管相對于數字式萬用表,有功能少、精度低等缺點,但仍在工程技術人員中有比較大的擁有量。
模擬式萬用表在結構上由指示部分、測量電路、轉換裝置三個部分組成。指示部分又稱為表頭,用來指示被測量值的大小,是萬用表的核心部分。萬用表的靈敏度、準確度等一些重要性能,都由表頭決定。表頭一般采用磁電系測量機構。它利用永久磁鐵的磁場與載流線圈的相互作用來產生轉動力矩。這種測量機構由于氣隙中有很強的磁感應強度,所以測量機構具有較高的電流靈敏度。輻射強大而均勻的磁場又使讀數方程為線性,從而使標尺刻度均勻分格。較強的磁場也使這種測量機構具備很強的抗外磁干擾能力。在磁電系測量機構中,如果可動部分是載流線圈,稱為動圈式結構。根據永久磁鐵位于可動線圈外部或內部,又分為外磁式和內磁式。外磁表頭體積大,重量重,磁鋼下部有用于靈敏度調整的短路軟鐵,可用來改變表頭滿偏電流。內磁表頭體積較小,重量輕,磁場集中,磁能利用率高。大多數表頭靠寶石軸承支撐動圈(載流線圈),抗震性差,并且由于軸尖存在著摩擦力,還限制了準確度和靈敏度的進一步提高。近些年由于技術的發展,有一些表頭已改為內磁式張絲結構,如SANWA(三和)YX-361TR型萬用表。用張絲代替軸尖和游絲,可以消除摩擦誤差,提高抗沖擊、抗震動性,使表頭的使用壽命超過100萬次。
轉換開關由許多固定觸點和活動觸點組合而成。當固定觸點和活動觸點閉合時電路被接通。活動觸點通常稱為“刀”,固定觸點稱為“擲”,萬用表中所用的轉換開關,由于它要按照不同的排列組合來接通相當多的量程,所以結構是比較特別的。它有很多層“刀”和“擲”,比如三“刀”九“擲”,說明它有三個活動接觸點和九個固定接觸點,轉換開關中的各“刀”之間是相互同步聯動的,轉動“刀”的位置可使某些活動觸點與固定觸點閉合,從而相應的接通所需要的測量電路。
對于待修理萬用表的外露部件進行檢查,先看表殼有無嚴重損壞,接線柱(或插孔)、轉換開關旋鈕是否有松動或斷裂,表面玻璃有無破碎,電表指針是否平直,機械調零器是否完好等。
然后再粗略檢查直流電阻檔,先將轉換開關撥到R×1檔,把正負接線柱端短路,觀察指針是否偏轉,調節歐姆調零器看能否使指針達到滿偏零點,同時觀察指針有無卡阻、蹭表盤現象。在檢查過程中也可判斷電池電量是否不足。
通電檢查必須是在測量機構磁電系未斷線的情況下進行。表頭能否正常工作,只有經過通電觀察,方能確定。通電檢查時,用一臺正常的萬用表進行對比,查找故障點。
查找萬用表的故障也可憑借人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直接對故障原因作出判斷。運用此法常能迅速查明一些故障,例如連線斷開,搭錫短路,元件燒焦、虛焊、熔絲燒斷等。
在檢查表頭時,絕對不能用指針表的低電阻檔(如R×1檔)直接測量,因為指針表的R×1檔輸出電流達數十毫安,而表頭滿偏電流僅為數十微安,將導致表頭損壞。業余情況下,可用數字萬用表的20K電阻檔測量,數字表的輸出電流較小,能保障測量的安全。若有條件,可用電橋(QJ23,QJ24)測量,但要采取措施限制電源回路中的電流。一般的單電橋都用干電池(4.5V)做為電源,在電源線路中串入可調電阻(先把阻值放在50KΩ以上位置)來限制電流,使待測表頭指針不超過滿刻度值。
若電阻損壞,可用與原電阻值相等的電阻更換。若損壞的電阻數值不明,又無處可查,可將損壞的電阻兩端引出導線接上電阻箱,調節到所需阻值,再按此阻值更換。
對直流電流量程,出現誤差有正有負時,首先檢查表頭的特性,特別是重新安裝的表頭,檢查磁鐵有無異樣,動圈安裝是否端正,極掌與鐵芯的氣隙是否均勻,以上這些都可造成表頭本身特性的改變,若有這些現象應先排除。
對誤差很大,而且各檔都成比例相同的誤差時,應先檢查表頭靈敏度的參數。若是比例相同的正誤差,這是表頭靈敏度偏高所造成;若是負誤差是表頭靈敏度降低所造成。因此在修理萬用表時,對表頭內阻和靈敏度的數值一定要與原表頭相同。
當交流電壓(交流電流)的故障點為整流元件損壞時,應更換新元件。替換時最好選擇同型號的。老型號的萬用表大多采用氧化銅整流器做為整流元件。不管采用半導體二極管還是氧化銅整流器,我們都可以用萬用表R×1KΩ檔測量其正反向電阻。測量硅整流二極管正向電阻時,表針大約在滿偏值的三分之二處;測反向電阻時,表針應不動。氧化銅整流器反向電阻是正向電阻的40倍以上或更大。若數值不正常,應換新元件。若各檔誤差均成比例但又不是很大時,可以調整專用可變電阻,通過調整使其達到允許誤差以內。
電阻測量線路的檢測,應在直流電流量程完好的基礎上進行。一般情況下易出現的問題是電池電量不足,連接電池正負極的金屬片表面有污物,可分別通過更換新電池、用砂紙清理污物加以解決。
萬用表的歐姆調零電位器是繞線式的,比較耐用;碳膜式的,較易接觸不良。若有條件可更換為同規格的繞線式電位器。
MF47型萬用表。該表生產廠家較多,但以早期南京電表廠生產的最為出名。最早其品牌為“NANKING”。內置1.5V、15V兩種電池。外置鐵提手便于攜帶。內部為有機玻璃板搭焊元件。檔位轉換開關本體為封閉式,與元器件的連接也為搭焊。采用外磁式表頭,表殼內部背面鑲嵌有鐵板用來減少外部磁場干擾。該時期的47型表做工精湛,用料考究。內部校準可調電阻皆為繞線式,電阻檔相關電阻也大量采用繞線式電阻,保證了測量精度,實為當時之精品。后期表內高壓電池由15V變為9V,品牌變為“NANJING”,但做工逐漸下降,可調電阻被替換為碳膜電阻,電阻檔繞線式電阻逐漸減少。塑料提手代替了以前的鐵提手。該表最常見的故障為因誤用電阻檔測電壓導致R40、R41、R42三個電阻燒壞和0.5A保險管熔斷。打開表殼,一般目測就可以發現這幾個損壞的元件已燒焦。損壞的電阻可用五色環金屬膜電阻串、并聯代換。更換0.5A保險管時要注意,一定要測一下新保險管的電阻值不要大于1Ω,否則會出現更換后R×1檔調不到零位的問題。
實例一:一臺“NANJING”MF47型萬用表,電阻檔無反應。拆開表殼,發現R40、R41、R42三個電阻已燒焦,0.5A保險管熔斷。用五色環電阻代換損壞電阻,0.5A保險管用阻值小于1Ω的同規格保險管代換,卻發現裝上電池后,R×1檔調不到零位,并且在該檔表針指示不穩定。既然表針不穩,說明存在接觸不良的問題。經過檢查,排除了電池電量不足,電池夾接觸不良的嫌疑。后來根據線路,用分段測量電阻法查出“+”表筆插座接線柱與所連接的導線之間阻值較大且不穩定。該萬用表四個表筆插座接線柱采用螺栓連接,使用日久,螺栓壓接的墊片氧化造成接觸不良。清理墊片表面,旋緊螺栓,故障消失。
在萬用表的各種故障中,接觸不良是比較難處理的一類。因其阻值不定,時好時壞,要求檢修者有足夠的耐心、平和的心態。在處理此類故障時,分段測量電阻法比較有效。其中,電池夾、檔位轉換開關、歐姆調零電位器是重點關注對象。
有必要說一下,現在生產的MF47型萬用表,內部采用印刷線路板結構,表筆插座接線柱直接焊在線路板上。檔位轉換開關本體已改為開放式,通過接觸彈片與印刷線路板連接。
MF47型萬用表四個表筆插座,千萬不能插錯。例如有一次筆者誤將表筆插在“-”和“5A”插座上測交流220V,雖然轉換開關檔位撥在交流500V檔上,但毫無意義,表筆接觸測量點時直接短路放了一個火球,燒熔了筆尖。因為0.5A保險管與“+”表筆插座接線柱相連,并未接入“5A”插座回路,所以在此例事故中并沒有起到保護作用。
500型萬用表是另一款在工程技術人員中擁有量較大的模擬式萬用表。以前許多集成電路手冊的測試數據都是以該表為基準比照。500型萬用表以上海第四電表廠的“星牌”最為有名。該廠早期產品做工用料很不錯,采用外磁式表頭,黑膠木外殼,檔位轉換開關為陶瓷結構,使用壽命長。表內部無線路板,元器件都搭焊在兩個檔位轉換開關上。內置1.5V、9V兩種電池。后期做工逐漸下降,用料縮水。等該表型號由500改為MF500時,用料縮水已較嚴重。兩個檔位轉換開關已變為塑料結構,耐用性無法與原陶瓷結構相比。
實例二:一臺“星牌”500型萬用表,電阻檔無反應。檢查發現R×1檔的9.4Ω、R×10檔的91Ω電阻開路損壞,保險管熔斷。將損壞元件換新后故障排除。本例中,這兩個損壞的電阻外表無異常,與實例一中MF47型萬用表的損壞情況有明顯區別。這通常是誤用電阻檔去測量低電壓所致。
實例三:一臺“星牌”MF500型萬用,電阻檔無反應。該款表用料已縮水嚴重,兩個檔位轉換開關已改為塑料結構。檢查發現其中一個檔位轉換開關塑料本體已斷裂,造成“刀”與“擲”無法接觸。更換檔位轉換開關后萬用表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