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殿生 牛澤群

自1951年春節投入炮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場,至1958年10月24日回到祖國,我作為一名汽車兵,為打造炸不爛、打不斷的運輸線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回首那段難忘的時光,銘刻在心頭的有戰斗的艱苦,有勝利的喜悅,更有濃濃的戰友情。
那些朝夕相處的戰友,幫助我戰勝“三怕”多次立功
1951年春節那天晚上,我隨剛組建的志愿軍暫編汽車四十四團,從九連城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之前入朝部隊的1300多輛汽車,僅一個月就被敵機炸毀了1000多輛,后勤運輸線連200公里的距離都保障不了。我們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緊急組建入朝的。
我在原來的部隊是通信兵,被抽調過來時還不會開車,只能做司機助手,從零學起。我跟隨司機駕駛一臺蘇式150汽車,入朝前滿懷雄心壯志,可一進入戰區,心里還真是打怵:頭頂隨時可能有敵機轟炸,路況又極其糟糕。這還不算,后半夜為防敵機發現,司機將大燈關閉,只開小燈,讓我坐在汽車右側的“膀子”上指揮開車。兩腿夾著西瓜大小的車燈,兩腳緊蹬前保險杠,左手抓住車身上的一個卡簧,我心里直犯嘀咕,產生了“三怕”心理——怕敵機炸死,怕翻車壓死,怕撞到樹上撞死。一直到天快亮了,汽車駛進一條山溝隱蔽起來,我才長出了一口氣。
經過這一次任務,我和司機一起琢磨出了一些安全行車的訣竅:準備工作一定要細致,汽車天亮前進入山溝隱蔽后,先要將水箱排放干凈,以免冬季氣溫低凍裂水箱。出車前要檢查輪胎、水箱、油箱。遇到敵機扔下照明彈時不要慌,正好借著亮光踩死油門猛沖一段距離,躲到路邊樹下隱蔽起來,待敵機飛走后再繼續行駛。就這樣沖一陣、等一陣,等一陣、沖一陣,一段一段地前進。我和司機互相鼓勵、緊密配合,很快克服了“三怕”心理。
危險當然還是無處不在的。有一次,我跟隨一個剛從國內調過來的司機出任務,遇到敵機掃射,他很害怕,連車都沒停就跳了下去,跑到路邊溝里趴著不敢動彈,我趕緊使勁拉住手剎,車滑行了好幾米才停住。
還有一次,我給司機杜森當助手,摸黑行駛途中,有一段原本筆直的公路忽然缺了一大塊,車直接翻了,我被噼里啪啦往下掉的罐頭箱子壓在了水溝里,腦袋杵在水溝邊上,沒法動彈。杜森從車里爬出來,一邊焦急地大喊我的名字,一邊手忙腳亂地挪箱子救我。路過的戰友也趕緊停車幫忙,大家七手八腳地把我從罐頭堆里拖出來,臨時包扎了一下頭上的傷口,就把我送到附近醫院治療。幾天后,我不等傷口愈合,偷偷跑回了部隊。
1951年夏天,入朝4個多月后,由于排里幾名司機相繼犧牲,剛從國內調來的汽校學員一時還不敢駕車行駛,排里就安排我當了司機。我橫下一條心:死就死了,只要是活著就要跟敵人拼!每一次出車,我都要冒著天上敵機轟炸的危險,不時躲避著地上敵人扔的三角釘,克服光線不好、路面坑洼不平等重重困難,完成運輸任務。我遇到過車胎被敵機打爆、車廂板被炸出大洞等各種險情,靠著必勝的信念、不怕死的意志和隨機應變的機智,一次次化險為夷、死里逃生。到停戰協定簽署時,三年時間,我駕駛的那臺蘇聯產嘎斯五一汽車安全行駛3萬多公里,獲得三次“萬里號”榮譽。上級派人在我駕駛的汽車左門上噴了三個紅色的五角星以資鼓勵,還授予我三等功三次,頒發了立功獎狀和勛章。
那些一面之緣的戰友,默默奉獻在祖國需要的每一個戰場
在源源不斷地將彈藥和生活物資運到前線的同時,我也多次將傷病員從前線拉回后方。在三登車站內,設立了接送傷病員的中轉站,停放著多節裝貨用的大罐車。我們的車一停,不需要辦什么手續,立即就會擁上許多穿白大褂的醫護兵,借著手電筒的微弱燈光,有雙人抬擔架的,有背急救箱的,將傷員一個個送進大罐車內,臨時救治后送回國內。有時敵機飛來,連大罐車內的汽燈都得關閉,醫護兵就摸黑救治傷員,不時能聽到“慢點”“別碰到傷口”“互相注意”的叮囑聲,這種革命軍隊中濃厚的階級感情,是我永生不能忘記的。
有時汽車兵在行駛過程中被敵機炸傷,我們就要將受傷的戰友送到附近設在防空洞里的醫院。有的戰友當場就被敵機炸死了,那時我真正體驗到了失去戰友的悲痛,但也只能將悲傷和怒火化為沖天的力量繼續戰斗。至于前線,受傷乃至犧牲的戰友就更多了,常常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看到血流成河、尸體橫七豎八鋪了一地的場景,我對前線的戰友充滿敬意。
那些未曾謀面的戰友,是我學習的榜樣、前進的動力
1958年9月,我駕車送政治部副主任丁萊夫將軍到各部隊檢查指導撤軍工作期間,隨同他登上了上甘嶺前沿陣地。丁將軍在黃繼光同志犧牲的碉堡前,向我們介紹了烈士的英雄事跡。我們聽完都流下了淚水,低頭默哀。
1957年,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在志愿軍司令部所在地檜倉郡落成,包括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在內的134名烈士長眠于此。我和戰友曾多次踏上象征著240萬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的240級臺階,祭拜英靈。1958年撤回祖國前,我特地來到烈士陵園,與戰友合影留念。
1958年10月23日,我意外地接到通知:我被選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的代表,立即到安東(今丹東)報到,隨代表團去北京。
10月24日,我回到國內。10月28日下午4時,志愿軍代表團乘坐的專列到達首都北京,敬愛的周總理、朱德委員長、陳毅副總理以及郭沫若等領導同志親自來到車站迎接我們。我們被安排在當時北京最高級的賓館——北京飯店居住。下午5時,首都人民歡迎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大會在北京體育館舉行。當天晚上,我又接到一個出乎意料的通知:毛主席要接見我們。
當天晚上,我輾轉反側,久久難眠。我從舊社會一個飽受欺凌的窮孩子,成長為新社會光榮的志愿軍戰士,還將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怎能不高興、不激動?可是,毛主席自己的兒子卻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毛主席見到我們,一定會想起自己的兒子吧?他心里能好受嗎?
10月29日下午3時,我們到樓下集合,乘坐大巴車來到懷仁堂后院。不一會兒,毛主席就從懷仁堂后門快步向我們走來,與我們合影留念。整齊的隊伍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我激動的心情無法控制,止不住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毛主席等領導同志和志愿軍代表團的這張合影,我一直掛在我家墻上。60多年過去了,每年的10月29日,我都要靜靜地坐在這張照片下,細細端詳這幅照片,回憶一生中最難忘的這個時刻,寄托我對志愿軍烈士們的哀思。
2007年6月,我隨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士訪朝代表團,回到久別了幾十年的朝鮮。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我仔細擦去烈士們墓碑上的灰塵,忍住了哭聲,卻忍不住奔涌而出的淚水。五十載春秋寒暑,我終于跨過千山萬水來看望你們了!當年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經變成了滿頭白發的老人,而你們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青春年華。正是因為你們的舍生忘死,才換來了祖國今日的繁榮昌盛,我們的祖國已成為騰飛的巨龍,我們的民族正向著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親愛的戰友們,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