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如伊
五年級那年,我隨爸媽開始了一段在美國的生活。
進入陌生的小學后,作為全班唯一的中國人,我有點寂寞——同學們完全不了解中國,而且在某些影視劇的影響下,對中國和中國人都很不友好。更糟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有些同學對來自中國的我更加“另眼相看”了,這些都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早春的一天,社會實踐課Conor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份主題報告作業:研究著名地標。我這個故宮“發燒友”終于有機會給外國同學展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
我上網查找了大量資料,精心制作了PPT,編寫了英文講稿,滿懷信心地迎來了展示報告的日子。
“It’s your turn, Katte!”
聽到Conor老師喊我,我起身緩步上臺,心里有說不出的忐忑——大家會對故宮這座古老的東方宮殿感興趣嗎?這次報告會不會讓大家對我、對中國的態度有所改觀呢?
在簡短地介紹了故宮后,我打開故宮博物院的線上“全景故宮”云參觀功能,把雄偉恢弘的宮殿群影像投射到了屏幕上。這時,同學們立刻驚呼起來——
“Wow, so beautiful!”“That’s
magnificent!”同學們的贊嘆就像緩解劑,令我很快放松下來。
“養心殿位于紫禁城偏西側,從清朝第五位皇帝起,這里便成了皇帝們休息、辦公的地方。養心殿里有乾隆皇帝最喜歡的書房‘三希堂’。‘三希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里面保存有三件書法作品,都是稀世珍寶……”
我一邊移動鼠標,帶領大家在“虛擬故宮”里游覽,一邊按照PPT的內容介紹相關知識,就好像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導游。漸漸地,我心中的不安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我發自內心地為祖國獨特、絢爛的傳統文化感到驕傲,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伴隨著笛子與古箏演奏的背景樂曲,借助精彩的全景影像,我為同學們還原出一個個歷史場景——提著燈籠的宮人們從高高的紅墻邊走過,皇帝與大臣們在華麗的書房中商談國事,造辦處的能工巧匠們精心制作著各種巧奪天工的精美器具……
我講得忘情,同學們也都看得入迷,甚至連Conor老師都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幅精彩畫面。大家沉醉在對遙遠東方的憧憬中,不住贊嘆中國人居然做出了這樣奇妙的“云端宮殿”,令人如臨其境……
這次報告之后,我成了深受同學們歡迎的“中國通”!大家經常主動找我聊天,請我講一講關于中國的趣事,還有同學請我教他們說中文呢!
誰說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注定是一對反義詞? 通過網絡科技之手,我把美輪美奐的東方傳統文化呈現在大洋彼岸的同齡人面前,這難道不是現代與古典的一次精彩融合嗎?
以后有機會,我希望能借助網絡平臺,讓更多外國朋友感受到我們中國這一東方大國的無窮魅力。
(指導老師:張留娣)
點評
本文最大的亮點就是選材。
作者抓住中美關系這個政治熱點,講述了借助“云端故宮”的文化魅力化解班級里美國學生對中國學生的敵意與排斥,從而逐漸與美國學生融合的過程。
文章以小見大。盡管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隨著與中國文化的接觸日益增多,他們也在逐漸認同中國文化。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作文的落腳點是希望借助網絡平臺展現更多的中國魅力。可以說,文章把一個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中國小學生的志氣與骨氣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這充分說明,大國形象也是建立在每一個國人的具體言行上的,大國魅力也是每一個國人個人魅力的展現!國與我,大與小,相互幫襯,相互成就!
作文的寫法樸實自然,采用倒敘方式講述,不乏細節描寫,對人物心理活動刻畫細膩,基本功過硬。
(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