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穎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鐵信號系統設備存在的問題,重點分析了系統設備的維護技術,不僅能夠減少地鐵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于保證地鐵信號的高效傳輸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地鐵信號系統設備維護技術進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提高地鐵運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關鍵詞:地鐵信號;問題;設備維護
1地鐵信號系統概述
地鐵信號系統是地鐵列車行駛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系統,能夠對地鐵列車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的監測和控制,當發現有地鐵列車在行駛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地鐵信號系統就能夠及時地對列車故障進行報警,因此對于地鐵列車的安全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地鐵信號系統也在逐漸地更新換代,目前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控制。但是在現階段,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地鐵的乘坐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尤其是城市的發展導致了地鐵客流量的增多,這就要求對現有的地鐵信號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對于地鐵信號系統的優化和升級,大致可以分為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要確保乘客的出行安全,保證列車的穩定運行,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地鐵列車運行的效率,滿足人們對于地鐵高效乘坐的需求。
2地鐵信號系統的危險要素
2.1系統失靈引發安全事故
地鐵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系統的失靈,地鐵系統設備可能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整個系統的失靈,例如被雷擊或受到外界電磁波的干擾等,這些情況都會對地鐵信號造成破壞。除此之外,對于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區,由于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會較大,空氣中的濕度過高,地鐵信號系統中的一些電子元件會受潮,也會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系統的失靈,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2人為因素導致系統故障
由于在系統操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人為的一些操作失誤,對系統設備造成了損壞,進而導致了整個系統發生故障,甚至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目前在地鐵信號系統中會存在計算機網絡上的漏洞,容易引發人為的安全隱患。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計算機網絡中存在的漏洞對系統進行攻擊,妨礙系統的正常運行,當發生這種情況時系統中原有的數據可能會被篡改,甚至會發生大量數據丟失的問題。除此之外,當地鐵信號系統投入使用時,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會在未經調試的情況下將其投入運營,因此就存在極大的安全事故。
2.3硬件設施影響系統運行狀況
在地鐵信號系統的運營過程中硬件設施的質量也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硬件設施的質量上不合格,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使用壽命,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整個地鐵運營線路的癱瘓。除此之外,各個硬件設備之間的連接方式出現問題或者線路連接不當等都會對地鐵信號系統的穩定運行產生負面的影響,進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3地鐵信號系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設備制造技術仍需提升
雖然目前國內地鐵技術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國內地鐵的起步較晚,在現階段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在技術水平層面上尚不成熟。一般情況下,國內地鐵信號系統設備都依賴于進口,只有一小部分采用了國內自主研發并生產的系統,在國內系統中存在一系列的技術問題有待完善。
3.2系統抗干擾能力較差
地鐵信號系統需要利用一些硬件設備來進行信號的傳輸,如傳感器等,但是這些硬件設備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雷雨天氣或外界電磁波的干擾等,當硬件設備受到影響而出現問題時,整個地鐵信號系統也會受到干擾,影響整個系統的信號傳輸。
3.3信號傳輸速率較低
地鐵信號系統對于信號的高效傳輸,將會直接影響到地鐵列車的穩定運行。目前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存在信號傳輸速率較低的問題,這就容易導致地鐵列車對信號接收的不同步,對整個地鐵運行的影響較大。
4地鐵信號系統設備的日常維護
對地鐵信號系統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維護設備監測裝置,采用專業化的監測工具對系統設備進行適時的監測,并根據各個部件的參數指標對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科學的分析,盡可能地避免地鐵信號系統設備出現問題;另一方面是要嚴格把控地鐵信號系統中的安全隱患,通過設置一系列的安全監控管理制度,做到對相關人員責任的落實和有效監督,采用隨機抽查、定時檢查等方式,逐步提高地鐵信號系統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地鐵列車事故進行總結和研究,建立相關的案例庫,并對相關員工進行安全方面的培訓,盡可能地減少地鐵列車安全事故的影響。另外,地鐵信號系統的養護工作也必不可少,通過前期的合理養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故障的發生。
5小結
綜上所述,對于現階段地鐵信號系統設備存在的問題應當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從提升維修技術、優化系統和提高管理規劃的能力兩個方面來進行系統設備的日常維護,盡可能地保證地鐵信號系統的穩定運行,避免出現故障而影響地鐵列車運行的效率和質量,進而提高整個地鐵運營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段亞美,戴翌清,王歷珘. 基于智能運維系統的地鐵信號設備維護管理研究[J]. 鐵道通信信號,2020,56(4):88-91.
[2] 戴榮武. 地鐵通信信號電源系統設備維護策略[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0,23(z2):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