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
考上清華大學化學系后,等待周治宇的是循環往復的焦慮。2016年8月26日,在研究生二年級開學之際,他選擇退學,準備換個專業出國留學。他考了約十次托福和GRE,成績都“慘不忍睹”。從2016年年底到次年6月,他申請了13所高校,收到12封拒信。唯一的offer來自美國東海岸一所“不怎么好的學校”。
連收12封拒信后,周治宇不知道最后一封信會帶來什么。等待的日子,每天都顯得漫長壓抑。為振作精神,每天早晨,他會去教室獨自學數學。
周治宇愛數學。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他就參加數學競賽。少年時,他誓要解開被譽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的黎曼猜想。他還有個更現實,也更常見的夢想——考上清華。17歲的冬天,周治宇如愿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化學系,還拿到了參加集訓隊,沖擊國家隊的資格。歡喜之余,父母并不知道早在高一的暑假,周治宇就非常討厭化學了,常是邊罵邊學。
大一到大二,他盡量全面地去認識化學這門學科,試圖培養感情,雖然成績優異,但他對化學還是越學越討厭。大三,周治宇去哈佛化學系交換時,已經有點做不動化學實驗了,想到如果自己去美國留學,可能還要繼續念化學博士,他隱隱意識到,這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四時,周治宇終于向父母攤牌,自己不喜歡化學,不想再學了。根據校規,大二下學期時,學生可申請轉專業,成績好的學生,選擇余地也更寬,周治宇滿足條件。但當時,他對要學什么,以后工作做什么,都沒有清晰規劃。即使在保研時,也因沒想好轉什么專業,再次錯失調專業的機會。
2015年,周治宇以清華大學化學系本科GPA第一的成績保研本校化學系。化學系要求學生畢業的學分是170分,而他畢業時,學分逼近270分。以優異的成績保研時,他的焦慮也接近頂峰。“我當時就麻痹于刻苦努力的自我安慰中。真到了研究生階段,每天去實驗室,禍患開始顯現。干自己不喜歡的事,非常沒動力。”在實驗室,周治宇常常翻翻網頁,讀個郵件,去衛生間,擦桌子,等吃飯,反正就是盡力拖延干活,整個人渾渾噩噩,變得易怒、焦慮。“我一直在想這什么時候是個頭?”

當退學這個想法剛冒出來時,周治宇自己都被嚇了一跳,一個“好學生”居然敢有“退學”的念頭!休學了幾個月后,他下了決心。“有點激動,二十多年來,我沒有自己做過什么大決定,卻在這一刻傾盡全力,我驚訝于自己的勇氣。”周治宇記下當時的心情:“一年來,當然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猶疑、傷心、難過,但我覺得這些都值得,它們像是掙脫重重枷鎖時留下的傷痕,時刻提醒我,得來心靈的自由是如此不易。”
為進入清華,他曾經放棄所愛,專攻化學。現在,為了自己,他放棄了化學。但自由的代價,比他想的重。
目前,他在美國的工作是做出客戶需要的產品,難度不大。
周治宇希望自己能像IT界大神林納斯·托瓦茲一樣,做出打動自己,讓自己都覺得很了不起的東西。托瓦茲是操作系統Linux創始人,也曾是一位黑客,被業界稱為“自由主義教皇”。
“有些人覺得我不切實際,”周治宇說,“我知道,人總要背一點包袱。我有些時候表現得務實,但是我最終是想看遠一點。我說不清楚自我實現到底是什么樣的,但自我實現這個想法,我是很堅定的。”回想退學的決定,他覺得95%是不后悔的,“清華的光環也許能成就一些事情,但我覺得我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動權,還是挺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