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段譽在曼陀山莊大講關于茶花的學問,說到一個品種:“白瓣而有一抹綠暈、一絲紅條的,叫做‘抓破美人臉。這抹綠暈是非有不可的,那就是綠毛鸚哥。”在古代,鸚鵡是深受達官貴人喜愛的寵物,人們可以觀賞它漂亮的羽毛、長尾,還可以教它學說話,給寂寞的深宅庭院增添了幾分樂趣。
唐代宮中常養鸚鵡,楊貴妃非常寵愛一只嶺南進貢的白鸚鵡,取名“雪衣娘”,傳說這只鸚鵡聰明伶俐,能背佛教經典《心經》。當唐玄宗與妃嬪玩一種叫“博戲”的棋類游戲時,雪衣娘常常在一邊觀看,發現皇帝要輸時,就飛上棋盤搗亂。有一天,這只鸚鵡飛上鏡臺告訴楊貴妃:“雪衣娘昨夜夢見被鷙鳥襲擊,可能快要壽終了。”不久果然死于鷹爪之下。楊貴妃命人厚葬了雪衣娘,立了一座“鸚鵡冢”。其實,鸚鵡說話只是單純的模仿行為,并不能用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唐詩中的“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更符合實際情況,宮女們生怕私下說的話被鸚鵡模仿,他人聽到會給自己引來災禍,真是步步驚心。
古代,嶺南是鸚鵡的重要分布地之一,它們經常成群結隊地飛翔,因為數量多,當地人甚至捉來食用。因為嶺南鸚鵡習慣了炎熱的氣候,人們傳說它來到北方就會生病,喂它吃柑子可以治好。唐宋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鸚鵡分布地隴山,現代人可能對此很陌生,它就是綿延陜甘邊境的六盤山南段。有一則筆記記載,一個關中商人養了一只隴山鸚鵡,精心照料了幾年,有一次商人因為犯事在監獄里被關了幾天,回來抱怨不已,鸚鵡忽然對他說:“您只關了幾天就受不了了,我在籠子里關了幾年,可又能怎么辦?”商人就把鸚鵡放生了。后來,每當有其他商人路過隴山,總能聽到鸚鵡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