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米洋,李艷濤,張政和,李 淼
(北京天文館,北京 100044)
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是我國最早建成的天象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球幕劇場之一,擁有最先進的天象設備以及最精彩的球幕天象節目。作為我國大陸地區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廳,球幕內部直徑達到了23 m,能容納400 名觀眾同時觀看影片。隨著國家對天文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每年有大量慕名來到北京天文館的觀眾,天象廳擔負著重要的科普傳播工作,每年播放球幕科普節目1300 余場,接待觀眾達40 萬人次,是北京天文館最重要的科普教育陣地。因此保障天象廳播放系統的正常運行,提升播放效果,擴展展示內容,將有助于更好的展現眾多優秀的球幕天象節目,豐富、充實天文特色科普教育活動,讓觀眾能夠更為直觀的領略天文知識的魅力,不斷培養和提升公眾對于天文學的興趣和愛好,滿足公眾多樣化的科普需求,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的科學素養。
北京天文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天象廳作為北京天文館最重要的天文科普陣地,是北京天文館的一面旗幟。但目前播放系統老化,演示效果不佳,無法呈現高質量的節目效果,不能開展多樣的科普活動,因此對天象廳播放系統的升級改造顯得尤為迫切。
目前,天象廳現有播放系統運行已有5 年多的時間。在日常的維修維護中,發現服務器的各部分已逐漸老化,故障率不斷上升,各播放節點卡頓,播放效果不佳,不能帶給游客身臨其境的星空體驗,也無法展現數字星空,嚴重影響了科普陣地的開放工作。
天象廳的定位是北京天文館的核心劇場,同時作為本館最大的劇場,可容納觀眾數量最多,科普傳播力度大,社會影響面廣。2018 年天象廳全年開放場次1261 場,科普人數達314 723人次;2019 年全年開放場次1356 場,科普人數達353 014 人次。即使在2020 年受疫情影響,天象廳嚴格按照防疫要求,仍開放618 場,科普人數達125 917 人次。
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播放系統升級改造工作需要從以下4 個方面展開,即現有系統分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制定實施方案。同時,該順序也是本次改造的技術路線,如圖1 所示。

圖1 天象廳播放系統升級改造技術路線
天象廳現有兩套播放系統,一主一備,分別于2015 年和2017 年投入運行,使用時間較長,設備均出現了嚴重老化現象,整體性能急劇下降。
(1)主系統:主控服務器老化,運行卡頓,同步性欠佳;服務器節點冗雜,出現問題后,故障點判斷困難;顯卡、同步卡、電源等主要部件老化,時常損壞。
(2)備用系統:融合效果不佳,融合帶在亮場環境顯示突兀;分辨率為4096×2160,無法滿足最新球幕節目對清晰度的要求。
經過綜合性能評估分析,兩套播放系統已無法達到天象廳的播放標準,為了提升觀眾的科普體驗感受,讓觀眾享受到沉浸式球幕影院的視覺效果,也為了提升播放系統的運行穩定性,擴展使用功能,擬對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播放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針對現有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需求:①減少服務器節點,一臺投影機對應一臺服務器或6 臺投影機對應一臺服務器,提升系統穩定性,減少運行的突發情況;②提升融合效果,徹底解決球幕融合問題,實現白場或純色狀態下沒有融合帶,畫面不變形;③實現高碼流、高分辨球幕節目播放功能,視頻碼流提升到300 兆,視頻分辨率支持到8 K,幀率不低于60幀;④保證視頻播放的基礎之上,升級應用需求,實現數字天象功能。
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與多家廠商的現場勘查,對比各種播放系統的效果提升方案,論證得出該項目具備可實施條件,計劃由具有大型球幕劇場搭建經驗的系統集成商來完成。所有涉及的硬件、軟件都將通過相關的認證、測試,并能夠保障與現有投影機的兼容性。項目的執行人及實施人員均具有中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同時還有著豐富的劇場改造及設備維修經驗。因此,項目的實施有著充分的可行性。
通過對市場調研和實際需求分析,擬對天象廳播放系統的主控服務器、數字圖形服務器及數字天象軟件進行升級改造,實施方案如下:
(1)完成主控及圖形服務器各零部件的選型。
(2)老舊、損壞設備的拆除及新服務器硬件安裝上架。
(3)對傳輸設備、傳輸線纜檢查,確保線路完好并完成與新設備連接,完成整個系統硬件設備的替換工作。
(4)完成新服務器上數字天象系統軟件及配套軟件的安裝激活。
(5)修改、更新系統模型數據庫,完成6 臺投影機畫面在球幕上的拼接融合。
(6)球幕畫面網格矯正。
(7)根據融合軟件參數,安裝調試新的投影機遮光罩。
(8)與音響系統對接調試,確保正常工作。
(9)影院設備控制功能調試,增加無線控制設備。
(10)系統整體聯調及問題解決。
(11)利用節假日旺季,對系統高負荷運轉,測試其穩定性。
(12)對系統狀況進行留檔、記錄,便于日后維護進行比對、診斷。
此外,還將對整套設備使用的控制顯示器、機架顯示器、數據線、交換機等進行檢修更換,以確保設備正常穩定運行。播放系統預期實物拓撲圖如圖2 所示。

圖2 播放系統預期實物拓撲圖
通過天象廳播放系統升級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預期實現現有高質量球幕節目的正常播放,拓展數字星空系統展示功能,提升播放效果,降低故障率,增強系統運行穩定性,從而對科普傳播起到更好的支撐作用。
本項目擬在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效益指標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方面達到以下預期目標。
(1)數量指標:月均正常運行時間(第1 年)≥160 h。
(2)質量指標:系統故障率(第1 年)≤5%。
(3)效益指標:滿足劇場開放需求,科普活動社會效益良好,院內和館內宣傳報道≥3 篇。
(4)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節目放映、科普講座、活動公眾滿意度達90%。
升級改造后的天象廳播放系統預期效果、數字星空效果如圖3、圖4 所示。

圖3 天象廳播放系統升級改造預期效果

圖4 數字星空展示預期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北京天文館天象廳現有播放系統升級改造的設想,對升級改造需要開展的工作進行了詳細闡述,大膽提出了通過對天象廳主控服務器、數字圖形服務器和數字星空軟件升級改造后擬實現的目標。通過對天象廳播放系統升級改造,提升天象廳播放效果,擴充展示內容,突出天象廳天文科普傳播優勢,加強公共服務科普傳播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廣大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