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深圳大學,廣東 深圳 518060)
邏輯思維,又稱科學思維,是一種鏈式的,環環相扣遞進式的線性思維,表現為對現象的間接的、概括的認識,常以概念、理論、數字、公式等抽象媒介進行思維。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產物,設計的藝術形象并非像純藝術那樣完全自由,它必須建立在現有的技術規定性和可能性基礎之上,建立在產品的內在結構合規律性和功能合目的性的基礎上,需要概念、分析歸納、推理作為藝術形象的規范,在設計過程中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交替作用,邏輯思維是基礎,形象思維是表現,二者相輔相成。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在高校設計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設計學科的自身特點、新時代設計對人才的要求和現代大學教育培養目標幾個方面。
設計學科自身特點決定了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在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設計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目的或方案”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設計的目的性,設計師需通過科學調查,合理的流程規劃,對客觀事物進行概念、分析和歸納,對方案進行判斷和推理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設計的創造的奧秘在于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說“自己一直認為蘋果的位置處于人文藝術和科學技術的交界處”。設計的創造性,要求設計師具有創新思維,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華萊士明確提出創新思維是集中思維(以邏輯思維為主)和發散思維(以非邏輯思維為主)交替循環的過程,邏輯思維的分析、推理對設計的創意能否成功往往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只有用理性的指導,設計師才能獲得獨有的視角,挖掘人們潛在的需求,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優秀的設計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在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建立之初,當時的設計教育家在辦學目標中就明確提出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如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明確提出設計是科學的,是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烏爾姆設計學院院長馬爾多納主張培養科學性的設計師。現在國內部分優秀設計院校也重新定位了藝術與科技在設計中的關系,把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中央美術學院對傳統學科與院系部門進行合理的拆分與重構,打破原有的格局,以創新科技為引領,形成復合的科技藝術專業學科群;同濟大學設計創新學院以“跨學科+整合創新+技術+商業模式”為辦學理念。
新時代設計對設計師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時代設計具有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特點,正在從以造物為核心的活動升級為處理復雜關系的活動,設計思維表現出動態化、智能化和多元化。對設計對象需運動地,多角度地和現實地思考;設計思維活動中有一部分由計算機代替,“人—機”協作共同完成整個設計思維過程;設計的過程呈現出多層次、跨學科和協同等特點。過去通過筆、紙和尺子實現的設計形象,現在要通過計算機技術來表現,以前以個人或企業為主的設計評價體系轉化為以市場、大數據為評價體系,以前個人為主的設計形式轉變為集體、團隊甚至跨區域的設計形式。新時代設計的數字和智能技術高度融入、商業分析、大數據、多學科和協同、邏輯美和理性美的引入等特點,要求當今設計師需具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應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全球教界育已形成了共識。哈佛大學的前校長德雷克·博克指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應作為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伽夫的《大學課程的新生命》報告中也提出“邏輯和批判思考的能力”“數理統計分析的能力”和“綜合理性推論的能力”三方面能力應是大學生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郭雷振在對美國多所文理學院本科人才培養內容的詞頻統計中發現,“批判性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學推理能力”是最普遍強調的幾種能力。設計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理應作為其重要的目標。
國內大部分設計院校是在傳統美術教育基礎上建立或轉變而來的,不管是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學方法和師生對設計的看法都受傳統美術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以美術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對圖形與色彩的裝飾、構成的掌握,關注學生個性的藝術思維的訓練,而忽視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設計從造物為核心轉變為處理復雜關系的活動的今天,高科技和商業策略融入設計的今天,只具備簡單基礎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設計師,已無法滿足現代設計的需要。在國內許多的設計院校,已把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同濟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等。根據國內優秀設計院校的情況和設計教學中的歸納總結,提升設計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
作為教學主體的管理者和老師主動認識當今設計中邏輯思維的重要性,提倡理藝并重的教學觀念,也積極引導學生對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視;根據學校本身特色、老師和學生以及地緣優勢,科學定位自己特有的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定位是對中國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整體研判為基礎,以積極應對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變革為契機,培養有中國文化立場和全球意識的頂尖人才,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舉措;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定位為培養“面向產業轉型和未來生活的智能可持續設計”的人才;清華美院設計專業定位為培養具有“思維與表達力”“合作與創新力”“學習與判斷力”和“拓展與持久力”的人才。通過更新觀念和科學定位,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明確寫入到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中去。
正如曼諾維奇提出的面向未來的藝術設計教育必須包含計算機和數據科學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培養出面向未來的設計師。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以邏輯思維為主導的設計課程,根據需要加入一些理科課程,這些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面臨較大挑戰,但需要大膽嘗試和不斷地實踐,如同濟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把“開源硬件與編程”“高等數學”和“高等物理”作為全院必修課;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清華美術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也要求學生必修“硬件開源與編程”。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根據學生知識結構特點,循序漸進,做到課前有信心學,課中主動學,課后還帶著興趣去學;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老師介紹那樣,數學、物理和編程等理科課程,可以從與高中難度相當的內容引入,逐漸提高難度。
設計專業大部分學生數理知識基礎相對薄弱,習慣于非連續性、跳躍性的、發散性的、典型化、具象化的形象思維。數理課中將復雜推理進行適當拆分,分成幾個知識小點分段學習;有難度的逐漸深入,分步驟來講解,理性抽象知識盡可能視覺化,生活化,通過圖像、圖表和結合生活體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同時盡量減少知識點本身以外的一些因素給學生造成的學習障礙,如使用英文界面、英文文檔和復雜編碼等,容易讓藝術生產生挫折感,在課程中盡量能找到一些輔助工具,或以功能類似的其他形式代替。
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特別是與理科學生跨學科的合作實踐,在實踐中去規劃、思考、設計和反思,在實踐中去理解當今設計的趨勢及需求,在實踐中學習,與同學交流協同中學習。
四年的大學時間,如果大學前邏輯思維能力差,要培養成一個理藝兼修的優秀設計師,在時間上就顯得不足。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設計專業的宣傳,高考專業課考試試題的引導,讓未來的學生提前了解設計特性和對個人素養的要求,把邏輯思維訓練延伸到學生進入高校之前。如中央美術設計學院充分利用每年學院的高考試題來引導未來的學生的設計素養的自我培養。
設計人才的培養需要藝術思維能力培養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同時進行,當今設計由于科技的深度介入和跨學科共同協作的特點,讓邏輯思維在設計中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要。大學設計教育在不斷的進行藝術思維訓練的同時,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設計教育界的共識。但由于我國設計教育的歷史特點以及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重視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教育在設計教育中還處于初級階段,還需無數的設計教育工作者去嘗試和實踐、總結和堅持,進一步推進邏輯思維訓練的教育,把我國的設計人才培養成具備清晰分析力、豐富聯想力、精準判斷力、非凡創造力等能力于一體的綜合型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