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民法典》中提到的、與成長息息相關的幾個特殊年齡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為“《民法典》”)不僅是一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更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護身寶典。今天,和旌心哥哥一起來看看《民法典》是如何為大家的權益保駕護航的吧!
胎兒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八周歲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八周歲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明確了這些特殊階段的意義,接下來我們去看看案例吧。
小明用父母的手機給游戲充值,怎么辦?
根據《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八歲以下未成年人給游戲充值或給視頻主播打賞,所有金額都應當退還;八歲以上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監護人可以請求退還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
小靜的父母要離婚,她將何去何從?
《民法典》規定:“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所以,小靜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以后跟爸爸生活還是跟媽媽生活。
小剛今年五歲,他的家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誰來照顧小剛呢?
相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除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外,《民法典》增加了遺囑監護、協議監護、臨時監護等多種形式,確立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體系。所以,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民政部門會照顧好小剛的。
法律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我們的生活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