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英,厲梁秋,蔭士安
(1.天津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000;2.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北京 100000;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北京 100050)
母乳是足月新生兒的最佳營養來源,純母乳喂養可滿足6月齡內嬰兒的全部營養需求,然而對于6月齡以上的嬰兒,僅靠母乳已無法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和能量[1]。世界衛生組織(2003)關于輔食喂養指導原則建議,應及時合理地給6月齡或以上兒童提供額外的高營養食品(輔助食品,以下簡稱“輔食”),無論他們是否繼續母乳喂養[2-3]。輔食添加及時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嬰兒的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嬰幼兒的膳食安排應該在食物味道和質地方面逐漸多樣化和復雜化[4-5],這些變化與嬰兒的生理和神經發育的成熟密切相關。6月齡之后輔食添加不合理(質量與數量),將顯著增加嬰兒6月齡以后發生營養不良和微量營養素缺乏(如缺鐵性貧血)的風險[3,6-8]。本文總結了我國0~5歲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微量營養素營養狀況、主要微量營養素攝入量及我國嬰幼兒輔食添加情況。
基于《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中0~5歲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數據,低出生體重率為3.0%~4.0%,巨大兒發生率為4.5%~6.6%;生長遲緩率為8.1%,農村(11.3%)高于城市(4.2%),貧困農村更高(19.0%);低體重率為2.5%,農村(3.2%)高于城市(1.7%),貧困農村為5.1%;消瘦率為2.0%,農村(2.4%)高于城市(1.5),貧困農村為2.7%;超重率為8.4%,城鄉相同;肥胖率為3.1%,城市(3.3%)高于農村(2.9%)。
全國性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營養狀況面臨營養不良和超重肥胖的雙重負擔;一方面,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政府推行的針對貧困地區營養缺乏/不足兒童的強有力的干預措施,顯著降低了兒童低體重和消瘦患病率,然而生長遲緩的問題仍然存在。生長發育遲緩是衡量兒童營養不良的首要指標,到2013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患病率仍有8.1%,貧困地區更高;另一方面,超重和肥胖的兒童比例逐年上升。造成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的主要原因除了生命早期可能發生的宮內生長遲緩,嬰兒期的早期喂養方式(如母乳喂養與輔食添加)及經常患感染性疾病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7-10]。最近全國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我國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2015—2019年)、低體重率均已實現了2020年的國家規劃目標,農村兒童生長遲緩率已得到了根本改變,然而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達到10.4%[11-12],即使農村地區6歲以下留守兒童的超重(6.9%)和肥胖(2.3%)也成為需要關注的營養問題[13]。
微量營養素,尤其是鐵、維生素A、維生素D、鋅、碘和葉酸等,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至關重要,如膳食中鐵攝入量不足,其他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攝入量不足和其他影響鐵吸收利用的因素(如植酸鹽、草酸鹽)會降低膳食鐵的利用率,增加缺鐵性貧血發生率[14-17]。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中0~5歲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的數據顯示[18]①貧血率:我國0~5歲兒童貧血率為11.6%,農村(12.4%)高于城市(10.6%),2歲以內嬰幼兒的貧血率顯著高于2~5歲的兒童,見圖1。②維生素D:我國3歲和5歲兒童維生素D缺乏率分別為6.8%和11.1%;維生素D不足率為43.0%,城鄉分別為44.0%和42.1%,是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最為常見的。③維生素A:我國3~5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為1.5%,農村(2.1%)顯著高于城市(0.8%);邊緣性維生素A缺乏率為27.8%,農村(34.7%)顯著高于城市(21.4%),長期邊緣性缺乏維生素A增加了兒童患感染性疾病和死亡的風險。④鋅:我國3~5歲兒童鋅缺乏率為3.9%,農村(5.5%)顯著高于城市(2.4%),男童鋅缺乏率高于女童。

注:引自《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圖1 中國0~5歲城鄉兒童貧血患病率Fig.1 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among children aged 0-5 yea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上述結果提示我國兒童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問題,這將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潛能和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10,14,18]。因此我國的兒童營養狀況改善發展戰略需要特別關注和改善兒童邊緣性維生素A和維生素D缺乏,同時也要改善鐵和鋅的營養狀況。
諸多橫斷面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以下兒童多種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量低于目前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或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AI)[18-21]。突出表現在由于大多數食物維生素D的含量均很低(特定強化食物除外),我國兒童膳食中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尤為突出;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中0~5歲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其他容易發生缺乏的微量營養素有維生素A、鈣、鐵、鋅等[18],下面分別分析這幾種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量。
我國0~5月齡、6~11月齡和12~23月齡人工喂養兒每日膳食維生素A攝入量達到適宜攝入量的比例分別為80.0%、65.1%和62.2%,2~5歲兒童中有76.2%的兒童膳食維生素A攝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發生缺乏的風險較高。
我國0~5月齡、6~11月齡和12~23月齡人工喂養兒每日膳食鈣攝入量達到適宜攝入量的比例分別為82.9%、73.0%和27.9%,2~5歲兒童中94.8%的兒童鈣攝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其中城鄉兒童分別為90.5%和97.8%,兒童中膳食鈣攝入量不足的風險較高,見圖2。

注:引自《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圖2 嬰幼兒膳食鈣攝入量和滿足RNI/AI的情況Fig.2 Dietary calcium intake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percentage meeting recommended dietary nutrient intake(RNI)/adequate intake(AI)
我國0~5月齡人工喂養嬰兒鐵攝入量達到每日膳食適宜攝入量的比例為100.0%,6~11月齡和12~23月齡人工喂養兒每日膳食鐵攝入量達到平均需要的比例分別為46.8%和66.8%,而2~5歲兒童中存在鐵攝入不足風險的比例為17.2%。
我國0~5月齡人工喂養嬰兒鋅攝入量達到每日適宜攝入量的比例為80.0%,6~11月齡和12~23月齡人工喂養兒每日膳食鋅攝入量達到平均需要的比例分別為78.6%和73.6%,2~5歲兒童中存在鋅攝入不足風險的比例為26.7%,達到或超過推薦攝入量的比例為56.9%。
6~23月齡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迅速,處于從純母乳喂養到家庭食物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是兒童營養不良和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也是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和缺鐵性貧血發生率較高的年齡段[2,10,14]。因此,在繼續母乳喂養的同時,合理地進行輔食喂養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健康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母乳喂養與輔食添加兩者是互為補充的統一體[2]。2歲以內嬰幼兒獲得最佳的生長發育將有利于其成年時期的體質狀況、認知能力和勞動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潛能,而且這個時期進行針對性營養干預被認為投入產出比最高[10]。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2010—2013)》[9,18],嬰幼兒輔食添加狀況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以農村兒童輔食添加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輔食添加不及時、種類單一、添加的次數和質量均不能滿足嬰幼兒需要;73%的農村兒童6~8月齡才開始添加輔食,而城市兒童這一比例已達到90.4%,見表1和表2;輔食種類多樣化達到推薦比例的兒童,農村僅有39.8%,城市為65.5%;給兒童添加輔食次數達到推薦頻次的比例,城市、農村分別為79.1%、60.6%;而輔食添加頻次和種類同時達到推薦的比例更低,城市和農村分別為39.5%、15.7%。全國6~23月齡嬰幼兒達到最低膳食多樣性、最低進食頻次和最低可接受膳食標準的比例分別為52.5%、69.8%和27.4%,而且城鄉間差異明顯,見表2。

表1 中國2013年不同地區0~5歲兒童開始添加輔食的月齡Table 1 Age of introducing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children aged 0-5 years ol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表2 中國2013年6~23月齡嬰幼兒輔食添加地區分布(%)Table 2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6~23 months old by region in China(%)
母親年齡、看護人受教育程度、流動狀態(如留守或流動兒童)、食物可及性及家庭經濟水平等均不同程度地影響6~23月齡嬰幼兒輔食添加狀況。24歲以上、受教育程度較高(本科及以上)、母親外出打工及收入較高的家庭,兒童輔食添加的合格率較高。
全國性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從6月齡開始呈現逐漸升高趨勢,其原因與開始添加輔食的時間(過早或過遲)以及添加輔食的量(質量低與數量不足)有關,而且這種現象農村更嚴重,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22-23]。幾十年來,我國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率持續處于較高水平,而且還存在一定比例的生長發育遲緩等長期營養缺乏導致的營養問題,這與開始添加輔食的時機不合理、添加輔食的質差量不足、喂養不合理等密切相關。因此應重視6月齡開始的輔食喂養,除了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工業化生產的輔食,還應加強普及兒童看護人科學育兒的知識與喂養技巧。
[致謝:中國嬰幼兒輔食產業發展報告-2020編寫組企業成員:雀巢(中國)有限公司,亨氏(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陽光麥田貿易(深圳)有限公司(小皮),湖南英氏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揚州方廣食品有限公司,喜寶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沈陽愛優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人之初營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專委會成員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