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張永




第九章 兩個園丁
聽到吳老師獨自支撐光明小學十五年,大家看向吳老師的目光都充滿敬佩。
阿木也是頭一回聽說這些事情。從他記事起,吳老師就是學校里最嚴苛的老師,大家都叫他“黑面神”。他完全想不到,年輕時的吳老師竟然那樣溫柔。
吳老師黝黑的面頰泛著微微紅暈,他笑了幾聲,開口說起了蔣老師。
蔣老師是五年前來的。
而且,那會兒跟蔣老師一起來的,還有一個男生、兩個女生。四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到這什么都沒有的山坳坳里來支教。
青葉村的人都是第一次見到來自大城市的高才生,知道他們是來教書的之后,村民們紛紛把家里的雞蛋、臘肉送到學校來。
畢竟,十五年來,吳老師的辛苦和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里。
雖然一開始,大山里的生活對這幾個大學生來說,確實挺苦的,但他們慢慢也就習慣了。兩個女生看到一閃而過的老鼠不會再尖叫,兩個男生從水井里打水、挑水的動作也越發熟練。最讓人高興的是,他們和孩子們相處得特別好,還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少新鮮的東西,比如,姐姐們會教他們畫畫、唱歌,哥哥們會帶著他們上體育課。
吳老師說起這些往事來特別開心,看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的,甚至還講了蔣老師曾經鬧過的笑話。大家笑過之后,吳老師嘆了一口氣,說:“說實話,一舟真是我見過的最能吃苦的年輕人,最后也就只有一舟決定留下來,繼續教娃娃們讀書。不容易哇!這樣的日子,我們這些山里人當然不覺得苦。但是,他們這些大學生沒有經歷過這些苦啊。別的不說,光生活習慣就不一樣。有了對比,肯定會覺得苦。我當時覺得,等兩個月的支教結束后,他們四人肯定都會走。唉,沒人愿意留下來的,連我自己都不愿意。”
“吳老師,您別這么說!您說您不愿意,那您還一個人堅持了十五年?”
吳老師聞言,拍了拍蔣老師的肩膀。
“總之,當時一舟能留下來,放棄回到城里當老師的機會,我真的特別驚訝,也特別高興!”
蔣老師留下后,確實減輕了吳老師不少的教學壓力。以前,吳老師一個人既要管理所有班級,還要同時教語文、數學兩門課。現在,吳老師可以分一半的班級給蔣老師帶。
不過,時間久了,兩位老師不免在教學上產生了一些小矛盾。
兩人原本各上各的課,互不干擾。但是,孩子們之間的學習交流卻一度讓吳老師下不了臺。吳老師上學那會兒,畢竟條件有限,再加上受方言的影響,所以吳老師教學生讀拼音的時候,總是帶著比較濃的口音。以前,學校里只有吳老師這一個老師,他教什么就是什么,沒有人知道對錯,更沒有人來糾正。
但是,蔣老師教的讀音,卻跟吳老師教的有些地方不太一樣。漸漸地,孩子們有些困惑了——到底應該聽誰的?
聽多了學生問“吳老師,怎么蔣老師教的跟您教的不一樣”這樣的問題,吳老師的心情很微妙。但礙于面子,他沒有問蔣老師。等找到機會去聽蔣老師上了一堂語文課后,吳老師才知道學生們口中的“不一樣”是什么。但是,自己的口音已經不太可能改得過來了。
蔣老師其實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但出于對吳老師的尊敬,他并沒有跟吳老師提起這件事情。不過,一心想教給孩子們正確讀音的蔣老師用手機播放漢字讀音的舉動,確實是沒顧及吳老師的感受。一時間,孩子們都說吳老師教的全是錯的。
吳老師知道后,止不住的心酸冒上來。自己辛辛苦苦不求回報付出這么多年,難道是故意教給孩子們錯的東西嗎?多年的努力付出,一朝被全盤否定,他實在氣不過,連著兩天都沒去上課。
蔣老師沒想到事情會鬧得這么大,有些不知所措。不過,蔣老師還是決定主動去找吳老師。畢竟,事情是因自己而起。孩子們童言無忌,但他作為成年人,應該站出來,應該去給吳老師道歉。
但是,讓蔣老師苦惱的是,這件事他究竟該怎么開口?
說他不該指出吳老師的發音不對嗎?吳老師估計會被氣得從床上跳起來。
這件事,歸根究底還是個面子的問題,但面子的問題很難解決。蔣老師那會兒才剛走出校園,哪里懂得處理這些人際關系,還沒厘清思路就硬著頭皮去找吳老師了。
吳老師瞅到蔣老師走過來,便轉身走進屋子里,背對著門坐著。蔣老師在門口站著,無措得像個做錯事情的小學生,干癟地說了幾句道歉的話,氣氛就陷入了尷尬之中。
面對蔣老師的道歉,吳老師在理智上告訴自己,蔣老師沒錯;但從感性的角度來說,他實在是抹不開面子和蔣老師說話。復雜的心情令吳老師難以面對蔣老師,直到蔣老師走開,吳老師都沒轉過身。
吳老師的母親見狀,趕緊上前跟蔣老師說:“你別管他,他就這脾氣!”
蔣老師笑得有些尷尬,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吳老師這邊呢,畢竟不是真的生誰的氣,何況年輕人都主動找過他了,因此,吳老師氣了兩天也就回了學校。但吳老師的面子還是拉不下來,只是語氣生硬地跟蔣老師表示,以后自己負責教數學,語文課就交給蔣老師了,他不再去“禍害”祖國的花朵了。
蔣老師見吳老師黑著臉,沒敢再多說什么,只是點點頭同意了。其實,這兩天蔣老師也反應過來了,自己之前的行為確實不妥。因此,蔣老師去每個班上課的時候,都加了一節講授地方方言的課。他用舉例的方式告訴孩子們,我們的國家地域遼闊,每個地方的人在生活習慣上都有一些差異,說出來的話也有很大的區別。
蔣老師還告訴孩子們,之所以說著不同方言的人能組成大家庭,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因為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這種差異是沒有對錯的,就跟大家的興趣愛好有差異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別人的選擇。
最后,蔣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吳老師之前教大家的內容是沒有錯的,只不過帶了一些地域特色,融入了一些地方的口音在里面。所以,大家應該尊重吳老師,不應該再說“吳老師教得不對”這種話了。
蔣老師頓了頓,說吳老師這么多年辛苦地教書,大家說的這些話會讓吳老師傷心的。蔣老師還提議,每個人給吳老師寫一封感謝信。孩子們聽完,紛紛拿起筆寫信,既有感謝吳老師的培育之恩的,也有給吳老師道歉的,還有表示會尊重吳老師的發音的。
蔣老師托吳老師的母親將這些信件放到了吳老師的屋子里,同時放上了自己的道歉信。后來,吳老師的母親悄悄跟蔣老師說,吳老師還沒看完一半的信呢,就開始抹眼淚了。
這下,吳老師的氣算是徹底消了,面子什么的也不在意了。吳老師專程找到蔣老師,和他徹底明確了二人的教學分工——吳老師專注數學,蔣老師負責語文。
“一舟,你知道,我本來就沒太多文化,教這些孩子也只是想盡一份自己的力。你受過的教育跟我千差萬別……你先別急著說話,聽我說完。以后,我要是還有什么教得不對的地方,你直接跟我說。我雖然年紀大了,學習新東西的能力差了點兒,但是改正錯誤的能力還有!我的錯誤,不能延續到孩子們的身上啊……”
蔣老師看著吳老師那魚尾紋茂盛生長的眼角,鼻子忽然就酸了。
“一舟來到青葉村,克服了不少困難,吃了很多的苦。”吳老師握了握蔣老師的肩膀,還想對大伙兒再說點兒什么。不過,蔣老師似乎不太愿意繼續這個話題,估計是不想把氣氛搞得太凝重,于是巧妙地轉移了話題,飯桌上的氣氛果然很快又活躍了起來。
飯桌上,聽得最入迷的莫過于阿木了。小孩子總是喜歡聽故事的,但并不純粹是因為好奇或者好玩,有時候,他們能夠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榜樣,學會判斷是非善惡。
阿木現在對吳老師簡直是刮目相看,心里敬重不已。他想著,“黑面神”雖然看起來兇神惡煞,但其實他的心里藏著一顆太陽,努力讓他們這些花兒更好地成長呢!
秋季開學,光明小學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阿木看到不少同學站在學校門口,瞪大了眼睛,不敢進去。
原來的三間土坯房,現在變成了五間紅磚砌成的教室,正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操場上,像準備接受檢閱的士兵!以前那塊塵土飛揚的操場,已經被鋪設成了水泥壩子,膠鞋踏上去都能發出瞠瞠的響聲來。
學校周圍的荒地也被開墾了出來,還種上了一片索瑪花。
不過,索瑪花要等到四五月份的時候才開,現在一眼望去還只是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
陽陽站在門口,一雙漆黑的眼睛像落滿了星子的湖泊,亮晶晶的。他激動地拉著阿木的袖子:“阿木!阿木!這是我們的學校吧?一個暑假沒來,我都認不出了啊!”
阿木拽了拽陽陽的書包帶子,笑道:“別發呆了,趕緊進去吧!這不是我們學校,還能是別人的學校不成?”
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光明小學迎來了一個新的開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