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齊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美術設計系 山東省聊城市 252000)
《中國婦女》雜志誕生以來,雖然歷經坎坷,但是銳意進取,關注中國女性,獲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其中《中國婦女》雜志中的廣告經歷了一個長期由少變多、由簡單到復雜的變遷,設計形式更加多樣化,設計內容更加豐富,設計水平不斷提升。本文主要以《中國婦女》雜志(1950年—至今)為例,針對廣告設計的變遷進行分析。
《中國婦女》于1939年6月1日創刊于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熱情關懷,并親自為雜志題詞。自創刊后,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中國婦女》兩經停刊,后均復刊。1941年3月停刊。1949年7月20日,為了迎接新中國,改名《新中國婦女》,正式復刊。1956年1月,《新中國婦女》又改回《中國婦女》。1966年,蔡暢同志請毛澤東同志為《中國婦女》題字,毛澤東同志手寫體的刊名一直沿用至今。1967年,《中國婦女》停刊。1978年7月15日,《中國婦女》第二次復刊,一直出刊至今。“《中國婦女》雜志非常關注婦女生活,宣傳女性自立自強的精神,大量刊登優秀女性的故事、女性的成長,關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貼近大眾實際生活,維護女性權益,深受廣大讀者喜歡”。《中國婦女》是全國重點刊物之一。
受到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廣告市場需求不大,受眾群體比較小,因此,廣告的數量也很少。
(1)這一時期《中國婦女》雜志中的廣告數量少。從筆者現存的整個50年代幾十期雜志中,查閱出不過八則廣告信息,且以啟事和編者的話的形式出現的。
(2)廣告涉及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圖書廣告(圖一)和訂閱廣告(圖二)方面,沒有其他內容的廣告,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充分體現當時雜志內容的純潔性。

圖一 新書預告

圖二 雜志繼續訂閱廣告
(3)廣告設計的形式主要以文字為主,文字簡明扼要地介紹廣告的內容,給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覺,沒有現代廣告中夸張等修辭手法。
(4)為數不過的廣告所占篇幅很小,介紹的文字也很少,一般排版在刊物內頁中間不顯眼的位置,且目錄中也未標明,廣告宣傳的效果一般。
(5)雜志中有少量加頁形式的廣告,加入了修飾性的花邊或者邊框進行分割,以紙條、小黃頁等形式出現的,夾帶在該期刊中,用以專門征訂期刊。
(6)從廣告布局來看,設計結構簡單,布局粗糙,多以文字堆砌為主,缺乏形式美感。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新的排版技術和材料的應用,提升了《中國婦女》雜志廣告設計的水平,改變了以往單一文字廣告的形式,增加了圖片,采用圖文結合,圖文并茂,豐富了廣告的內涵,能夠為讀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廣告設計水平進一步提升。
(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數量日益增加,推動了廣告市場的發展,廣告的數量增多了,每期雜志都至少有一則廣告,豐富了雜志經濟收入的渠道。
(2)廣告的內容豐富,除了圖書廣告和征稿啟事,還添加了婦女用品類廣告、征婚廣告、工業廣告等。1984年第5期《中國婦女》雜志刊登了第一則征婚廣告(圖三),并附上了征婚者的照片,完善了相關的信息,提升了宣傳效果。

圖三 征婚廣告
(3)廣告設計的形式由原來單純文字、增加至圖文并茂,廣告中的圖形有手繪的形式出現,使廣告內容更加直觀,立體。
(4)廣告所占篇幅多了,廣告的位置多在雜志的封底或最后幾頁。《中國婦女》雜志 1985年第1期刊登了兩頁篇幅的征婚廣告。
(5)1980年第二期的封底位置上,赫然刊載了《中國婦女》雜志的第一則彩色廣告(圖四),廣告內容為蜻蜓牌布鞋,廣告內容更加醒目,提升了宣傳的效果。設計的畫面中印花精美的布鞋照片放在正中央位置,占據整個畫面,產品名稱使用對比色置于產品之上,簡單的八個字“式樣新穎,輕便舒適”疊放在產品之上,給人凸出感,突出介紹了產品。右上角有蜻蜓牌的標志。畫面下方文字編排使用了中英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出品公司的信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彩色廣告為90年代廣告設計新理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四 布鞋廣告
(1)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告的內容更加商業化了,推動了廣告行業的推陳出新,廣告設計更加精美,水平不斷提升,彩色印刷更加普遍化、大眾化,出刊更加穩定,不斷融入新的技術和技巧,更易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需要。
(2)出現了明星代言的廣告宣傳照,使用較好的形象來表現產品色彩、質感等。表現形式也彰顯夸張、醒目,沖擊感強烈。
(3)廣告往往放在封底或封里,位置明顯,印制精致,一塊版面常常只集中刊登一種內容的廣告,比較醒目、突出,有利于吸引讀者仔細閱讀欣賞。
(4)針對專門的讀者群,廣告要針對雜志的風格進行編輯,廣告適應雜志并有規律可遵循。《中國婦女》雜志刊登的女性廣告,也更加具有針對性,較易取得理想宣傳對象。
(5)在廣告設計形式上,更加靈活多樣,不再拘泥于某個板塊,逐漸形成特有的設計特色和風格。在廣告的設計技巧上,排版布局更加合理,融入了現代廣告創意設計理念,豐富了廣告的內涵,提升了內在的價值。
《中國婦女》雜志的廣告設計的突出特點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步。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體制是事先對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進行計劃,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是由國家提前規劃的。當時很多物質短缺,生活必需品是憑票供應的。因此產品無需推銷,更談不上廣告推銷,在這種背景下,廣告設計形式單一,缺乏形式上的創新,宣傳的效果有限。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商品經濟發展起來,社會物質財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本身品種數量豐富,可供人民選擇的機會增多,那么推銷產品的廣告也就隨之增加了,廣告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改革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日益提升,審美理念也出現了新的特點,為了促進商品銷售,對廣告設計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婦女》雜志中的廣告設計水平也越來越高了,這不僅是廣告設計大發展的表現,更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表現。
結合以往的廣告設計的變遷經驗,《中國婦女》雜志在進行廣告設計過程中,要肩負起神圣的使命,要針對當前讀者的特點,明確傳播對象,提升廣告設計的針對性;在內容和篇幅上提升設計的深刻性,加深讀者的印象;在質感、排版、印刷上要充分利用現代設計技術,融入更多的創意理念,提升廣告設計的藝術美感,為讀者提供良好的視覺享受,體現自身廣告的特色,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廣告宣傳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