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榮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0023)
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在出版業中的應用也日漸成熟。數字化時代已經悄然來到我們身邊。不知不覺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促使傳統閱讀向數字化閱讀迅速過渡。例如,電子書、網絡小說、電子地圖、數碼照片、博客、微博、網頁等閱讀對象的數字和PC電腦、PDA、MP3、MP4、筆記本電腦、手機、閱讀器等閱讀載體的數字化。由于數字化電子出版物具有便于存儲、內存大、可便捷檢索、方便儲存、成本低廉等優點,因此數字化閱讀日益受到追捧。進一步地,傳統出版業也受到數字化出版的影響,這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這一形勢下,面對當前融合出版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出版社調整了自身的發展戰略,重新進行了戰略規劃。
作為廣大編輯隊伍中的一員,我也感受到了數字化加工方式對我的工作帶來的改變和影響。在此,談談數字化加工在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的應用。
稿件經過審稿后便進入編輯加工階段。審稿更側重于考察稿件的立意、邏輯結構、語言表達、數據可信度以及語言文字的流暢度等方面,所以錄用后的稿件中仍然會存在一些體例、格式、錯別字等問題。錄用稿件的格式是.doc的Word稿件,文案編輯在審稿結束后收到已經作者修改過多次的稿件最終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編輯加工。
針對科技類期刊稿件,傳統的編輯加工流程包括:對稿件的正文內容進行加工,一般針對政治性問題、科學性問題以及一致性內容方面;對稿件的結構、文字和計量單位的加工,與內容加工同步進行;技術性加工,包括核對引文和參考文獻,統一格式,合乎規范等細節。
數字化技術應用于編輯加工,就是指利用計算機軟件或程序對稿件進行線上(脫離紙稿)處理。數字化加工可以融入到傳統的編輯加工流程中,大大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并且具有可準確糾錯、效率高、便于存儲記錄、綠色環保等優點。
在對稿件內容進行加工時,可以利用Word自帶校對功能和黑馬軟件進行綜合把關,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常規的文字錯誤。期刊部門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校對人員,編校工作都由編輯人員負責,需要花費很大一部分時間在校對上。利用軟件協助校對可以節省這部分時間。
黑馬校對軟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現錯別字、政治性差錯、領導人職務及排序錯誤、涉臺問題,還可檢查部分標點的錯誤。尤其針對稿件中的詞組、成語方面的錯字、別字檢出率非常高,可大大降低稿件的差錯率,彌補人工校對的疏漏。
另外,針對黑馬軟件對英文稿件的校對不足的情況,可以用Word軟件自帶的詞庫以及專門的英文檢查軟件(Grammarly、checker)進行校對。其對常用單詞拼寫錯誤、語法錯誤,都會給出劃線提示,并提供修改建議,編輯人員核實后決定是否修改。對于專業性強的詞匯,需要導入將Word本身詞庫中的“自定義詞典”中。
另外Word軟件中的“審閱”功能也可以為我們編輯所用,在需要作者核實的文字部分加上批注,提出問題,呈現編輯的修改意見,與作者共同討論最佳修改方案。在作者修改稿件時,為了保留修改痕跡,編輯在發給作者Word改稿前,可以選擇“審閱”功能下的“限制編輯”,從中選擇“允許修訂”的修改方式,這樣可以保證作者的每一步修改都能“盡收”編輯的“眼底”。
為了提高加工效率,更多地避免出現低級的編輯錯誤,也為了節省編輯的時間,我們應用基于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的Word文檔XML結構化標記方法。此方法針對科技期刊的特點,在Word文檔中,用VBA語言編寫識別與標記程序,且嵌入Word工具欄中,可實現一鍵完成對Word元數據的標記[1]。
加工方法如下:首先,運行XML程序化,不同的結構部分標引不同的樣式,具體Word中的樣式名與其對應的中文含義見表1[1],標記后結果見圖1。

表1 標引樣式及其對應中文含義

圖1 XML結構化標記結果圖
關于序號順序性的數字化加工。為了清楚地區分不同的樣式,分別加上了不同的字體顏色。XML程序根據稿件內容進行區分,并給每部分標引不同樣式,同一樣式的內容呈現相同的顏色。對于存在序號一致性判斷的內容,如章節序號、表序號和圖序號等,會對其順序進行識別,若出現序號不連續,則高亮提醒。例如,有2個同級標題存在序號錯誤,則從第一個錯誤序號開始有高亮提醒[2]。同理,圖序號、表序號、公式序號的順序也可識別。
對于采用順序編碼制的參考文獻引用格式的正文內容,同樣會對其引用序號進行順序識別。若出現序號不連續,則高亮提醒。例如:...become gloomy in the aggregates[18,19].This phenomenon nhat needs to be avoided[30,21].這里[30]出現序號跳躍,則會高亮提醒。
對參考文獻一致性的數字化加工。評述類稿件正文中會多次出現“××等人”的敘述,編輯人員需要核對所提作者的名字和對應的參考文獻序號,較費時費力。XML程序可進行自動校對,如果正文中的姓和文后已經拆分的文獻中的姓是一致的,則正文中的姓和參考文獻序號都會變成藍色;若不一致,則出現高亮提示,由編輯人員繼續進行后續處理。例如,為此,Gosmen等人[15]基于模型流體的時均流場和湍動能場...15) Gasman A D...AIAA Paper No.81-0323,1981.1285-1293.其中,正文中的Gosmen與文獻中的Gasman不一致,所以高亮提醒。同理,對于采用著者編年制的稿件,可以自動校對正文中的作者+年份是否與文后參考文獻中的第一作者+年份一致,不一致則高亮提示。
對文前項目中英文一致性數字化加工。對于中文類期刊,在文末要求有英文的文題、作者、作者單位和摘要及關鍵詞。XML程序可對作者姓名和郵編的前后一致性進行校對。如果中英文部分的作者個數不一致、姓名拼音錯誤、姓名字母大小寫、單位中的郵編,任何一項出現或錯誤拼寫,都會在相應的文字上出現高亮提示[3]。例如,文前是:基于HSV顏色...李代林*,文后是LI DaiLing*,姓名與拼音不一致,會高亮提示。
另外,針對正文前后項目中的文題、作者、作者單位、通訊作者郵箱、日期、基金資助、摘要、關鍵詞等的缺失也會在XML程序運行過程中出現彈窗提醒,便于編輯發現并處理。
總之,在稿件的編輯加工過程中應用數字化技術,既可以減少出現低級編輯錯誤,又可以減輕編輯的工作強度,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縮短稿件的編輯加工周期,促使稿件更快地在線和出版。因此,稿件的數字化加工能夠促使我國期刊事業向國際化接軌,與國際化并肩,提升我國期刊競爭力。